转债策略思考:如何理解近期转债指数走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摘要

近期,转债指数表现优于正股,这可能是因为转债市场仍处于相对底部,前期踏空资金对转债资产存有补仓的需求,同时增量资金正在回归,长线资金增持转债三方面因素,建议投资者加大小盘转债的配置力度。

近一月以来,转债表现优于正股,跟涨能力较一季度有所增强。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表现优于正股等权指数。伴随着转债指数跟涨能力变强,股性转债的估值不断修改,债性转债的高估值有所消化。

第一,转债指数走强得益于先前转债市场处于相对底部。4月以来,转债的估值与换手率处于上行通道中,交投情绪明显改善。

虽然权益市场在2月已经开启反弹,但是前期市场调整过程中,公募基金为了控制风险存有减仓行为,转债的反弹力度远不及正股。直至一季度末,低价转债的占比仍然处于相对高位,股性估值水平仍然较低,修复速度相对较慢。 当前股性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四周移动平均值为7.01%,处在2017年以来的52.4%分位数,单周来看,当前股性转债的转股溢价率为8.32%,环比上升显著;从全市场换手率来看,当前值为5.28%,处在73.8%分位数。市场估值与交投情绪明显改善。

第二,公募基金对转债有较强的补仓需求,转债负债端需求有所回暖。

转债基金的过去一周业绩明显改善,年初以来的业绩已然转正,与中证转债指数收益率之间的差额也在不断缩小。转债基金在市场向好的背景下,1-4月收益表现持续为负的压力下,对转债有较强的补仓需求。

中长期基金一季度积累的相对超额已经消失,固收+基金收益率在过去两周超越中长期债基。在纯债市场的调整下,固收+仍然需要转债提高组合表现。

第三,增量资金有所回归。4月公募基金持有转债规模相对平稳,减仓力度较1-3月有所放缓。更重要的是,保险、信托、社保等长线资金持有转债规模的增加。

不确定性逐渐落地,建议加大小盘转债的配置力度。随着《股票上市审核规则》的落地,交易所提供了过渡期,并且大部分实质影响将延后至2024财报年度。市场对正股退市、信用风险的担忧有所缓解。此外,随着年报、季报披露结束,政治局会议确定未来政策方向,众多不确定性逐渐落地,建议投资者在哑铃配置的基础上,加大小盘转债的配置力度。

风险提示

经济基本面改善持续性不足;债市超预期调整;海外流动性宽松节奏弱于预期;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可转债ETF(SH511380)$ $大叶转债(SZ123205)$ $百川转2(SZ127075)$

文章来源:浙商证券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