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当前转债市场怎么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年初至4月18日,沪深300累计涨幅为7.5%,万得全A涨幅8.54%,中证1000涨幅11.39%。从权益风格来看,中小盘风格占优。同时,中证转债指数也取得不错涨幅,累计涨幅达5.1%,涨幅逊于权益,这也反映出2021下半年经历了转债估值拉伸之后,转债估值中枢趋于合理,相对权益的超额收益越发困难。

但从投资者的实际体验来看,跑赢中证转债指数也难言轻松。从权益角度来看,一方面是今年Q1的权益市场更多是TMT板块的火热+低估值行业的估值修复,特征是上涨速度快节奏急,如果没有左侧布局,较难把握住上涨行情,另一方面是,顺周期行业2月有一波交易预期,但是在强预期和弱现实的背景下又经历回调,板块轮动加速。

从转债角度来看,有如下几个原因:

1、权益涨幅较大的TMT对应转债数量不多,且低估值大消费行业修复更多是低平价转债,弹性相对有限;

2、之前转债博弹性集中在赛道制造业,包括电新和汽车及零部件,但今年Q1行业涨幅普遍低迷;

3、金融板块在城投风险预期下,Q1估值受到压制。综上,转债市场整体特征表现为,存量转债普遍操作难度加大,反而是新发转债在供需失衡的背景下,上市之后定价相对乐观。

展望Q2,TMT行情较为极致的情况下,我们认为随着经济数据的披露和行业数据交叉印证,宏观经济的平稳复苏将阶段性成为主旋律,对于顺周期和金融行业或将重定价。

这对于转债我们认为有3个影响:

1、当前市场增量资金整体有限,如果小盘成长大盘价值的切换持续,或将对中小盘产生一定的资金分流,这对于本身以中小市值发行人为主的转债市场将产生压力;

2、当前纯债市场较为僵持,后续如果经济复苏加快,股债跷跷板效应有可能对纯债产生一定影响,尤其考虑到当前信用债利差重新收敛至低位,利差保护有限。从历史来看,纯债调整对平衡型转债影响较大;

3、在结构性的行情下,不少发行人达到标准后选择强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高平价的溢价空间,尤其是一旦权益情绪走弱,强赎集中转股抛压的压力将带来更大的风险暴露。

基于此,我们认为Q2低平价转债值得关注,从行业区分来看,大体分为银行转债和非金融行业转债。

从银行转债来看,华融光大转债的溢价转股和中国移动邮储银行的定增参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资本对于银行板块的价值认可,且宏观经济复苏的逻辑下,银行本身也是“中特估”的重要一环,对应转债层面我们认为Q2适合波动操作。明显看到4月以来,银行转债取得了不错的表现。

从非金融转债来看,权益市场快速轮动+纯债市场的信用缓释,对于低平价且尚无退市风险的民企发行人而言,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角度均提供了逻辑支撑,在这里面我们认为电子、周期和医药行业的相关低平价值得个券挖掘。同时大额定增+低平价的策略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可转债ETF(SH511380)$ $精测转债(SZ123025)$ $大禹转债(SZ123063)$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