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9喜欢:4
又到深夜时刻,今天跟大家说说电芯厂的差异,有句话说的好,画龙画虎难画骨,很多电芯厂工程师,哦,不好意思,其实就是个车间主任,或者说带班长,从大厂出来了,然后自命为工程师,被别的厂给挖去了,还是高薪聘请,觉得自己在大厂干过,也熟悉工艺,对各个工段也是略有熟悉,所以到了一些二三线厂家,就担任总工了,但是,他自以为自己学到了师傅的本领,其实,细节没有把握住,所以做出来的电芯,就是一摸一样的设备和材料采购,一摸一样的配方,还是做不出来同样的品质,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还是细节的把控,生产细节的把控,配方上都大同小异,但是运用的细节,他没有学到就迫不及待的出师了。没办法啊,在这个厂平台虽然大,但是工资没有外面挖他的公司给的价格高啊,所以就出来了,可能很多人会说,既然他出来了做了产品品质达不到之前工厂那种水准,那么这个老板为啥不把他开除了,继续挖高水平的,这么跟你说吧,真正水平高的,早就被公司给战略绑定了,那是挖不走的,而且挖人的这家公司想要挖到更出色的,也是在赌博一样,因为他不敢保证把这个开除了,下一个选手会不会能够胜他,或者还不如他那就糟糕了。所以一般老板都不敢去赌。对于开头,我为啥那样说,因为很多从什么化工电池学科毕业的高材生,是空有理论,没有实际,这么说吧,他们手里面只有实验室数据,理论,但是去商业化,他们做不到,所以这就需要一线生产员工去配合了,前面遇到某电芯厂朋友说他们公司招聘某知名大学博士,还是什么教授级别的,年薪要的非常高,过来理论是麻袋套麻袋,一套接一套,然并卵,实用性非常差,一到实际产品,就不行,这种就属于纸上谈兵的,现在很多知名电芯厂,有很多这种滥竽充数,纸上谈兵的,所以他们做出来产品一致性很差,良品率上不去,对于那些做的好的电芯厂,基本很多理论都是被实践出来的,所以他们在做电芯时候能够举一反三,把电芯合格率提上去,这也是有人说的,你说电芯厂门槛高把。谁都能做,你说门槛低把,投资有那么多,电芯厂之间差异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个工厂结合的最完美,那么他的良品率就做的高,结合的差,那就低,这就跟学习好的并不一定会教学,学习差的并不一定教不好学生。很多车企觉得电芯厂很容易做,觉得有资金就行,但是进来以后就发现,这不是那么一回事,眼高手低了,很多地方都是细节,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想偷师把,德子又到处起诉,所以他们一直处于一个自我摸索徘徊阶段,这个差异在现在这个阶段是非常致命的,因为电芯毛利率相差太大了,本身就不赚钱,产品质量又比不过人家,价格又卖不上,所以只能拼血条厚度了,这就是目前那些二三线厂家所面临的窘境。

全部讨论

06-17 22:27

通常都是人才流动导致技术扩散,我个人的看法,长期差距还是会缩小的

06-17 22:32

制造业大多数都是这样,买来设备和化工材料就能生产,技术都在设备和化工厂手上,大厂和小厂的区别就是生产管理水平和规模化。对于生产环节多的行业来说,很多工程师都是半桶水,因为生产环节一多肯定是跨了学科,有的是属于物理的,有些是属于化学的,一个人不可能都懂。

我23年初除读过一遍宁德时代工厂极限制造方面的文章,很长很详细,这篇文章和特斯拉的远期未来计划让我从新买回了宁德时代,但这文章我现在找遍雪球收藏、UC收藏、微信收藏、相册截图、虎嗅……都找不到!该死的!

06-18 10:19

说得很实际,大厂出来的人总是自以为事,到了小厂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总是高高在上的姿态。产品大家都在做大多都是差不多,但就是差不多结果良品率就是上不去。大厂给了你一个好的平台,但是大厂的企业文化和诸多细节还有多人参与也是分不开的。来到小厂发现这个平台所提供有价值的不多,还很高傲,注定走人。这种事见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