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4喜欢:4
是否要拉升筹码的价格,最重要的,是要看这些筹码集中在谁的手上。只有筹码在庄家手中,拉升才有意义。
如果我们把房子当成这种筹码,那么,在不同的周期,其分布状况是不一样的。
在成熟的发达国家,房产交易中,二手占据80%的份额,而新房只占据20%。
在京沪这样成熟的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占主导,占据70%的份额,而新房约占30%。
一个国家的城镇化早期,或者人均居住不到20平的时代,新房交易才占大头 。那么只有在这个时候,维持房价上升,才是对土地供应者最有利的。你买房的钱,通过土地出让金变成了城市各种基建和配套设施,助推房子升值。
但由于每一次新房上市,都相当于股市里的一次IPO,是存量房源的净增加。所以,二手存量必然是越来越多的,这个不可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手存量越来越多,新房逐渐不占主流交易,这是一个确定的趋势。
假定小王花10年的收入来买房,房价是120人月的劳动量。这120人月中的一部分,会作为房产的土地成本,变成土地财政的收入。
假定小王不买房,把这120人月的劳动收入用于消费。那么,这120人月会转化为给他提供消费品的公司的营业收入。
然后这家公司需要针对这120人月的营收,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还有代扣个人所得税。同样贡献了税收收入。
如果你买新房,你要支付土地成本。当然也给房地产产业链上的企业贡献收入。如果你不买房改为消费,获得收入的公司需要支付增值税等税务成本。
不管你买房还是消费,都能为政府贡献收入,如果你既不买房也不消费,也不炒股,这就麻烦了,你这个钱就不产生任何收入,如果银行不能把这个钱贷款出去,银行还倒贴你利息。
那么,买房与消费哪一种贡献的政府收入更多呢?
我们假定300万的房子,有200万为土地成本,100万为建筑成本和利息成本,那么小王的120人月,会有80人月变为上面的收入。
而消费,也就是企业营收所产生的税收,中位数大概是20%。
那么120人月的消费会有24人月变为上面的收入。
土地出让金收入更多,但是小王买房不一定会买新房,大部分人买的是二手房。买二手房就不会贡献土地出让金收入。
当新房占据所有房产交易比例为30%,那么这80人月平均也就会有24人月会转变为土地收入。和消费产生的收入相同。
如果新房占比房产交易超过30%,土地收入更多。
如果新房占比房产交易不足30%,消费收入更多。
如果房价贵,他在住房上支付了更多,就会对他的消费有挤出效应。如果他买房的钱是支付给二手房东,二手房东拿到了房款后,一种情况是又去买房了,另外一种情况是去消费了,买房人的消费就转移为卖房人的消费,消费没有消失,只是转移,并且是增量的转移,因为买房人只拿出首付,而卖房人拿到的是全款,消费能力更强了,消费产生的税收并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的,每内循环一遍,就会产生一遍消费,从而带来消费的税收贡献。
房子是耐用品是不动产,耐用品不同于耗材,房子是低频交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生中可能就只有一次买房经历。而有一些人随着财富的不断增长,一生中会多次买房经历,从普通住宅搬到非普通住宅,从高层搬到洋房,从洋房搬到大平层,从大平层搬到大别墅。你看一个人有没有钱,就看他住的是什么房子。孔子说,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
不动产就是不可移动性,而人是有流动性的,在一个城市呆腻了或呆不下去了或不想呆了或其他原因需要到别的城市,那么,他会卖掉原来城市里的房子,在新的城市里重新买房。
居民的举债极限,就决定了房价的上限。当居民杠杆加不动的时候,房价就见顶了。杠杆率取决于收入和资产质量,没有收入就没法加杠杆,资产价格无限接近零就没法加杠杆。

全部讨论

06-13 08:49

如果是为了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最佳策略就是大家抓紧花光所有存款,然后背一身债务。

06-13 10:43

天下文章一大抄。明明是别人的……

第一次看到从这个角度的分析,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