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3喜欢:0
去年 12 月开始,某房东效仿当下流行的方式,在小红书连发一个月的笔记,宣传自家在上海嘉定区的房子,题目都是「小红书自助卖房第 N 天,暴降 50 万」。最高的一篇达到了 1 万多浏览,但流量没能带来预期的成交,看房者寥寥。
被中介反复教育压价,降价后多次带看却无疾而终,好不容易上了谈判桌,被买家砍价砍到哭……。
在房价下跌周期除非急用钱,否则不要急着卖房,既不好卖,也买不出好价钱。
上涨周期大家抢房,下跌周期就无人问津,买涨不买跌。
很多卖房者干脆砍掉中间商赚的差价,自己上。但多位在小红书卖房的网友,都没有成交,大多数都停在了询价环节。
卖房人想撇开中介,绕道社交平台完成交易闭环,还是一件难事儿。即便是抖音,也一样「冲塔」失败了。
如果是全款购房,买卖双方手拉着手去交易大厅办好手续,钱货两讫这当然是理想情况,但一旦涉及到贷款,接踵而来的定金、首付款、资质审核、是否能够放款,都会成为堵点。目前我国的银行第三方资金监管只服务于企业之间,而没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
互联网平台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但却无法解决市场信心缺失的问题。
现在是买方市场,卖家正失去尊严。2023 年 9 月,链家在北京做了一项重要调整。原本由购房者承担的 2.7% 的中介费,转变为买卖双方各承担 1%。
有的城市,「买家中介费的 1 个点甚至可以不要,卖家出 1.5 个点。」
这被认为是买卖双方地位互换的标志性事件。
买卖双方的对立极为明显,卖房者吐槽买房的人只想「捡漏」,而买房的人则指责卖房人来小红书就想着卖高价、割韭菜。
这样的对立永恒存在。
房子为什么这么难卖?
二三四线城市早就这样了,可以说是跌麻了,这些城市房价震荡调整来的更早。
房子在国人家庭资产中过高的占比,占比超过 72.9%,低价割肉卖房,就意味着接受财产缩水的「切肤之痛」。
虽然房子不好卖了,但卖房的人们也渐渐想开了,「条条大路通罗马」,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不只有卖房这一条路。
有人选择以租养贷,有人选择翻新老房子。
有人则选择以租养租。
实际上,这早就成了一股流行趋势。在贝壳研究院 1 月份发布的报告中,全国重点 40 城租赁成交中,2023 年 35 岁以上的租客占比超过 35%,相较 2021 年提升 4.9 个百分点,占比甚至超过了 25 岁的年轻人。有产群体去租房已经见怪不怪。

全部讨论

03-23 20:44

按照租收比看,以租养贷肯定不能算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