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4喜欢:0
继“大虹桥”、“大东方”之后,“大吴淞”呼之欲出横空出世。
“大东方”“大虹桥”分居城市东西两端、遥相呼应。
“大东方”即东方枢纽,面向太平洋,是世界枢纽。大虹桥是长三角枢纽,其实大虹桥区域没有大江大河,没什么自然资源,“大吴淞”就不同了,“大吴淞”是长江、黄浦江、蕰藻浜三江交汇处,行船至此,人们宛若看到了一处“新外滩”“新西岸”。水系塑造了上海区域的基本肌理,也造就了“大吴淞”历史上的繁盛。
日前,由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宝山区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联合编制的《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结束草案公示。这是全市首个突破行政边界的重点地区专项规划,规划范围涉及宝山、浦东、静安和杨浦,面积约110平方公里。
“大吴淞”既是“上海的”,更是“世界的”,它是上海的北大门,历史上是渔港、军港、商港、邮轮港,是上海地区的重要门户枢纽。今年宝山高铁站将正式开工,如虎添翼。
“大吴淞”,在产业升级、城市形象、功能定位上面临诸多难题。因此,此次规划的最大亮点就是结构重塑。通过本轮规划的实施,人们有理由期待“大吴淞”破茧成蝶。
建设“大吴淞”正当其时,“它有区位优势,在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中具有战略要义”。
“上海2035”总体规划布局的九大主城副中心中,“大吴淞”战略空间相对完整,极具开发潜力。
大吴淞有一条特别的规划逻辑,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吴淞地区先后经历1958年吴淞—蕰藻浜总体规划、1981年吴淞地区规划、1988年吴淞工业区总体规划等数轮规划,最终“长”成一座综合型工业区,工业基底已延续60多年。
这次规划从环境切入,以水网和绿地为边界,形成一系列空间尺度在1到2平方公里的城市洲岛,结合城市功能,形成风貌特色,刚好可以扭转吴淞地区“灰色”的传统印象,激活地区价值,促进转型发展。
宝山在左岸,现代办公、工业遗存高低错落,一派产业焕新蓬勃之景;浦东在右岸,有密林、水系、绿地、文化艺术,人们穿行其间,怡然自得。浦江两岸,一高一低、一刚一柔的布局,将在城市北门户呈现。
大吴淞地区超过20%产业用地是老旧厂房;工业用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偏低;地均产出偏低,仅为全市规划产业区平均水平的1/4。
如今,这片热土,正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按照规划,“大吴淞”崭新的科创体系将结合现有的产业转型成效,聚焦环保低碳、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产业,分别发展邮轮航运、新能源、科创转化、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金融,总部经济、工业旅游、生态休闲、新兴消费、商贸物流、内容生成。
“大吴淞”的科创定位也将区别于张江、金桥等高地,实现错位发展。
其实张江和金桥开发之前都是农村,没有重大交通设施,也没大江大河等自然资源。
大吴淞就不同了,本来就有很好的工业基础
,拥有邮轮港、高铁宝山站等重大区域交通设施;另一方面拥有黄浦江滨水空间,在区域服务能力、空间品质塑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继“大虹桥”、“ 大东方 ”之继“大虹桥”、“ 大东方 ”之继“大虹桥”、“ 大东方 ”之

全部讨论

大虹桥、大东方、大吴淞三足鼎立

03-11 16:47

此大东方非彼大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