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朗读创新方式探索 《剧·汇》魅力上演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听到“剧汇”这个词,第一反应可能是朋友的“聚会”。

5月26日,一次为了戏剧的聚会在贵州省博物馆展开,接连两场演出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这正是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贵州省戏剧创作中心)主办,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剧·汇》剧本朗读会。

据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曹海玲介绍,《剧·汇》旨在拓展艺术研究院与高校、剧团、社会的多方联动,让更多热爱戏剧的人参与策划、创作、舞台呈现,以“戏剧+朗读+演绎”的创新方式探索文化艺术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文学到戏剧

“文学性对戏剧来说非常重要。”在曹海玲看来,俄罗斯戏剧在19世纪的崛起也许是很好的例子。

“俄罗斯在18世纪才出现戏剧剧本,但随着《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伟大文学作品的出现,使其在文学和戏剧领域取得双重成就,一举进入了世界戏剧大国行列。”

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将首期《剧·汇》的主题确定为“从文学到戏剧”,并以“古今中外”为题,遴选了四部经典文学作品——《传习录》《云边有个小卖部》《红高粱》《三体》中的部分片段,希望通过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戏剧化表达,向观众展现从文学到戏剧的艺术魅力。

其中,用《传习录》代表“古”,期望用剧本与京剧的碰撞对阳明文化转化运用作出探索;《云边有个小卖部》代表的“今”,十分贴近当下年轻人的真实生活;选择《红高粱》代表“中”,则看中了该文学作品中的戏剧张力;而本次主题中的“外”不是外国,而是外太空,选择了经典且受年轻人喜爱的《三体》。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罗税表示,剧场虽小但承载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信在这方天地里,所有编导和演职人员会给大家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图景、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沉浸式五感体验

“外婆家院门口开了个小卖部,一开几十年。院中间一棵桃树,桃树高出院墙,门头挂着破旧的小卖部招牌,背景是远处的白云青山……”

朗读者的声音在剧场内回响,将人们带到故事里的山间小镇——这里开满了桔梗,蒲公英飞得比石榴树还高,一直飘进山脚的稻海。《云边有个小卖部》是青年作家张嘉佳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云边镇少年刘十三自幼与开小卖部的外婆相依为命的动人故事。为了追寻远方的梦想,刘十三考上大学后离开小镇,却又在命运的兜兜转转后回到小镇。

聚光灯下,外婆与刘十三的故事正在上演。由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李旋饰演的外婆举手投足间都很有年代感,而表演过程中时不时穿插的民谣演唱,则让现场充满了青春的感伤。据该篇章的分场导演郝俊杰介绍,大家在前期排演时认真考据了千禧年前后的经济社会生活,力求贴近故事的时代背景,展示人物的内心感受。

贵州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小雁是此次剧本朗读会的总导演,可看、可听、可闻、可感、可尝的“五位一体”剧场体验是她对于首场《剧·汇》独具匠心的设计。

比如,开场前,现场每位观众都收到了一张印有剧本片段的气味书签,是为“触感”与“嗅感”。而演出中,则汇聚了京剧、民谣演唱、民乐演奏、流行舞蹈等艺术形式,与剧本朗诵一起配合“古今中外”的主题篇章融合展现,最终给现场观众带来“五位一体”的沉浸式感受。“也许你眼角流下的那一滴泪珠,滑落到口中的咸味,就是这次剧本朗读会可尝的地方。”徐小雁说。

院校联动 跨界融合

“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剧·汇》就是很好的创新,将文学、戏剧、音乐高度融合,体现了艺术综合性的无限魅力。”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李俊观后连连点赞。

贵阳市第六中学高一学生黄梓琪最喜欢《云边有个小卖部》这个篇章,她表示看过原著,印象深刻。观众李沛峨告诉记者,“第一次现场听到京剧演唱王阳明,很惊艳。”

为了吸引更多人走进剧场,感受戏剧文学的魅力,此次剧本朗读会的参演者并非专业剧团,而是主要来自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据徐小雁介绍,此次《剧·汇》共有40名学生参演,分为分场导演组、文学统筹组、视频组、音乐组、灯光组、服道组、妆造组、舞台监督组、剧务组,充分发挥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爱好。

《红高粱》中九儿的饰演者代德芳是22级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直言刚接到这个角色时压力非常大,正是在老师们的不断鼓励下,开始阅读原著,研究角色。“我是先看了影视作品再去看莫言笔下的九儿,感觉文字里的九儿更有生命力,更有脚踩黄土的野性,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一针见血的文字,内心感触很深。”换上红色戏服的那一刻,代德芳觉得自己一下子走进了九儿,她在舞台上演得像模像样,直言接下来还想多演几场。

“希望更多戏剧爱好者,能够通过《剧·汇》掀起热爱戏剧文学的氛围,得到愉悦和感悟。”曹海玲表示,通过院校联动让《剧·汇》更加接近素人艺术,同时也赋予《剧·汇》更多跨界融合的创意。

罗税认为,承办此次《剧·汇》对该院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增进学生艺术实践,切实提升学生艺术审美力、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发挥了重要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