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阶段总结——氢能爆发,氢车困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81喜欢:27

本文作为自己投资的鸡汤文,不喜欢这个口味的请绕行。

我自己先回顾一篇我2023年5月份写的文章,《氢能源的投资观点和持仓思路(绝对私密)》,这里面我是继续明确了氢能源未来的发展前景。

很多人没有弄明白,氢能源不等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源是一个更大范围的产业,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只是里面一个小分支。

这样说吧,如果绿氢发展起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可能只是绿氢应用的十分之一以下规模。

我们当初老一批氢能源投资交流的朋友都认可这个观点——氢能源发展是必然的,而氢车是有希望的,至于亿华通虽然在氢车行业里第一的位置,但是问题也不少。但是现在股市里只有它一家纯正氢能业务为主的公司,所以只能选它。

而且我一直强调,投资亿华通就是一次风险投资,做风投。

我对整个氢能产业的观点依然没有发生变化:

按照可靠度大小排序:氢能源的前景已经完全明确 >制绿氢电解槽的前景非常明确 >氢燃料汽车的前景基本明确 >亿华通的前景还是有希望的。

大家可以从用词来体会一下差别吧:完全明确——非常明确——基本明确——还是有希望的。

回顾完投资观点,再看看眼前的行业吧。

1、不需要再列举绿氢项目多少,管道新建多少了,绿氢行业已经开始进入爆发的状态,这一点我不想多说,太明确了。

2、绿氢的应用场景还是以化工和冶金为主,能占80-90%的消耗量。至于氢车用量还是很小。

3、氢车也在稳步前进,从销量上来说也是高速发展了,只是距离预期还是有差距的。目前看来2025年存量达到5万辆依然是个不轻松的目标,努力努力去拼,也还有希望实现。

4、氢车最大的问题不是在销量,而是在商业环境的继续恶化,回款太差太差,差到要命。根据亿华通、重塑、亿氢等龙头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第一年基本都没有回款,第二年回款10-20%,第三年估计拿回50%左右,这已经很不错的了。但这样一来,对燃料电池系统厂家的资金面就造成致命的打击。

5、老唐忽然想到一个有趣的观点——对亿华通来说,最大的利空是今明两年市场需求保持翻倍增长,而自己又不敢接单。胡说一下啊,亿华通去年销量大概2000台左右,如果今年2024年市场需求爆发,行业销量从7000增长到15000台,那么亿华通怎么办?跟进吗?4000台销量,价格继续下降25%,收入从8亿增长为12亿,那么今年亿华通账面上的资金就会因此减少了8个亿,还剩5个亿左右。2025年如果再保持翻倍增长,那么需要资金12亿往里面填,亿华通根本不够。
也就是说,如果市场保持连续2年翻倍增长的话,亿华通的资金扛不过明年上半年。这意味着什么,送命呀。大家看看万科就知道了,净利润120亿有用吗,每股净资产21元有用吗?股价6元多市盈率6倍多有用吗?资金链一旦有断裂的危机,什么都是浮云。对于亿华通来说,跟进扩张,继续填钱进去意味着资金链受不了要找死。
可是如果不跟进,继续保持着眼前的销量,那么就意味着市场占有率大跌。假设亿华通保持收入不变,资金链安全,2025年销量大约3125台,那么市场占有率就从30%左右下降到10%左右。

是不是很矛盾呀?如果市场大爆发,亿华通还真的很纠结。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亿华通,同样重塑、亿氢等头部企业一样存在。所以与其这么纠结,还不如希望市场别爆发太猛,增长个30-50%左右,日子还能多熬几年。

6、造成这个局面的有两个因素,一是补贴到位速度慢,财政过紧日子的状态还不会有任何变化。另一个原因是燃料电池产能严重过剩,能生产的厂家多的是,所以造成车厂的老爷姿态高高在上,车厂的现金流其实没那么差,可就不给燃料电池厂商钱,你不做自然有别人做。而这样的状态短期内也看不到解决的办法。

7、老实说,高速公路免费是能氢车需求带来很大的刺激,但是这个优惠是给与车主的,不会改善车厂的现金流,更无法让亿华通等受益。正如前面所说,如果氢车需求变大了,亿华通们反而更难受了。

8、所以,现在的局面是氢能源吹响前进的号角,氢车在纠结中瘸腿前行。路漫漫,继续前进吧。

9、再强调一点,亿华通依然是目前燃料电池系统行业里最好的企业,但奈何这个行业现在有些纠结。就如同小明是班里最高的学生,奈何他才小学一年级,1米4的身高就是1米4,无法当成姚明来看。

最后回顾一下氢能行业的发展前景判断,按照可靠度大小排序:

氢能源的前景已经完全明确 >制绿氢电解槽的前景非常明确 >氢燃料汽车的前景基本明确 >亿华通的前景还是有希望的。

精彩讨论

ericcai104-19 18:24

同意你对氢能行业还有绿氢的看法。但关于回款的问题我不认同,我觉得你本末倒置了,市场太差所以回款才差,而不是回款差所以宁可市场差一点。现在燃料电池汽车一年就几千辆,几个主机厂都不放在眼里,当技术储备,那当然回款就差,因为不重要啊。如果市场一年能有2万辆,甚至5万辆的需求,在主机厂的份额里重要性越来越大,这时候看的就是技术水平,供应链控制,和售后服务了,这时候电池厂商的话语权也更大。虽然市面上号称都是几万辆的产能,现在有实力能批量供货的电池厂也就那么几家,更别能搭建起售后服务网络的厂家了。去年天然气重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天然气重卡的技术门槛低多了,但是市场好起来照样供不应求。目前亿华通要做的就是要当老大,提高市场占有率,树立起行业标杆的形象,等到真正起量的时候才能拔得头筹。资金问题解决方法太多了,而且一年十来个亿根本不算多,目前亿华通在资本市场相对于其他几家优势大很多,A/H融资渠道都是通的,银行对公司的支持力度也不错,没必在市场份额上斤斤计较。

全部讨论

同意你对氢能行业还有绿氢的看法。但关于回款的问题我不认同,我觉得你本末倒置了,市场太差所以回款才差,而不是回款差所以宁可市场差一点。现在燃料电池汽车一年就几千辆,几个主机厂都不放在眼里,当技术储备,那当然回款就差,因为不重要啊。如果市场一年能有2万辆,甚至5万辆的需求,在主机厂的份额里重要性越来越大,这时候看的就是技术水平,供应链控制,和售后服务了,这时候电池厂商的话语权也更大。虽然市面上号称都是几万辆的产能,现在有实力能批量供货的电池厂也就那么几家,更别能搭建起售后服务网络的厂家了。去年天然气重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天然气重卡的技术门槛低多了,但是市场好起来照样供不应求。目前亿华通要做的就是要当老大,提高市场占有率,树立起行业标杆的形象,等到真正起量的时候才能拔得头筹。资金问题解决方法太多了,而且一年十来个亿根本不算多,目前亿华通在资本市场相对于其他几家优势大很多,A/H融资渠道都是通的,银行对公司的支持力度也不错,没必在市场份额上斤斤计较。

唐兄观点深刻,感谢分享!我对亿华通的资金问题,虽然也有担心,但是还好没有那么悲观。现在能够容纳社会资本和国家资本投资的大规模产业应用已经不多了。所以,妨碍产业发展的补贴兑现问题,应该会很快得到解决(当然,我说这个话,也是立个旗,准备接受打脸)。亿华通的情况应该和万科不一样,一个是产业发展的初期,一个是江河日下的黄昏。所以,我觉得如果产业爆发,亿华通应该顶住资金压力,有效的抢占优质市场,此时不搏何时搏啊。当然我可不是说,亿华通可以乱来,什么单都接。而是创新商业模式加速回款,合理运用金融工具、调整资本结构,尽量缓解资金压力。成长痛,没办法,但是也要坚定的等待春天的到来。

股价涨起来,增发,钱就有了。

关于绿氢我还想说的是,以后绿氢项目的走向一定是离网制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氢储能的调节作用。在离网制氢的前提下,alk这个技术就并不适合,pem才会是未来的重点。所以无论老牌的隆基,阳光也好,现在的亿华通,重塑也好,在pem技术上大家起跑点都差不多。而且pem技术本来就是燃料电池的逆反应,零部件和技术特点都和燃料电池类似,算下来燃料电池商在pem技术上还算略有优势。所以在绿氢上,几个燃料电池商都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争议的焦点,到底什么样的订单该接该抢,什么样的订单该拒该躲?

少见的冷静帖子。确实氢能≠亿华通。电解槽是更早看到增长的产业,奈何没有纯粹的标的

04-20 21:16

所以前几年的补贴,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回款,

04-19 21:38

说句装逼的话行吗?看不惯你可以喷我。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05-02 11:03

氢能有点像太阳能电池的发展。都是国外实现市场应用,然后国内开始规模生产,以技术迭代+规模,政府扶持方式,KO掉国外先发公司。最后一统江湖。整个氢能产业链,还是回到最初,氢的生产才是氢能应用发展的基石。

04-19 09:46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