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讨论:原始股减持的根本问题和解决方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4喜欢:1

周末,证监会出台了相关管理规定,来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对此我是坚决叫好和支持。

这些新规出台非常有益,也非常正确。

在点赞同时,为了表示我们股民对证监会工作的支持,对完善股市体制的渴望,我想补充几点看法。

大股东减持的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原始股和流通股之间的本质差别。

上市公司的股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上市之前就拥有的,包括创始人股份和后来融资加入的股份,我们都称为原始股。

另一部分,就是IPO发行的股份,上市之后就直接可以流通的股票,叫流通股。

为什么说大股东减持问题在于原始股和流通股的本质差别呢?

请听听股民们都是怎么说的。

在反对大股东们减持的时候,股民的意见最多最集中的一种说法是什么?

“他们的成本那么低,凭什么跟我们一起卖出呀!股价再低,他们也都是赚的,我们就亏惨了!”

听到吗,原始股东们成本那么低,他们也在市场上跟我们一起卖出就是一个不公平!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

1、原始股和流通股有什么区别?他们的成本各是多少?

2、为什么原始股不能直接流通卖出?

第一个问题,我们先看流通股吧。

所有的流通股,都诞生来自IPO,不管后面经过多少手股票交易,股价如何变动,它的起始成本就是上市发行价。

至于后面股民买入的股价高低,那都是在发行价基础上进行了部分利益转换而已。

而原始股的成本,虽然不能以最初投资起始金额算,还可以把上市前产生的利润一起计入成本(那是人家上市前赚到的钱并留下来放在公司里没有拿走,可等同投入),还有融资新增的资本金也都可以算在原始投入里面,最终都反映在公司上市那一刻的净资产上。所以,我们把那时的净资产当成原始股的成本,还是有道理的。

当然,这个方法也不是绝对完美没有争议,但起码是最能被各方接受的说法了。

事实上,我国所有的IPO发行价格都比净资产高很多,甚至几十倍都有,也就是说上市的时候,流通股东是付出了几十元的发行价为成本获得了股份,而原始股东的成本只有几元或者十几元,两者的成本差别是巨大的。

再说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原始股不能直接转换为流通股卖出?

流通股是什么,虽然从股本上来看和原始股都是一股对一股。于是有人说有个原则叫同股同权。

可实际上这能同股吗?原始股和流通股各自代表的价值就是不一样的,

原始股,没上市,代表的就只有公司股份的财务投资价值。

而流通股,则除了包含着公司财务投资价值之外,还有能在股市里自由交易的交易价值。

比如说发行价20元的股票,其中可能有5元是财务投资价值,有15元就是这代表流通权的交易价值。

如果这个股票没有上市,它就只能卖5元1股。

上市之后就能卖20元,甚至更多。

举个例子来说吧,股市就是一个客流量非常巨大的高端商场,你厂家生产的衣服如果在外面卖只能卖50元一件,但进到我们商场就起码能卖200元,甚至400-500元。

但是,你们想要进到我们商场来,就必须交店铺门面租金一件150元,或许厂家不来干,而是销售商来干。租了我的门面,卖你的衣服,那么销售商家的成本就是50元一件衣服成本加150元的租金成本,200元是基本成本。然后它卖300元,卖400元,这才有它的利润。

别嫌贵,因为我这个大商场名字叫股市,人流量大,钱多人傻,就能卖得掉。而且独此一家,你不进来就只能在外面卖50元。

明白了吧,这流通股就是在商场里开店的商家,他们的成本就是50元衣服成本再加150元的流通权成本,150元买下可以把这个衣服在商场里自由出售的权力,叫流通权成本,叫交易价值。

可现在你厂家也派人来了,利用商场门卫不注意的当口(漏洞),直接扛着大包袱的货到这个店铺门口也摆摊,说同样的衣服我也卖,它卖300,我卖250,都是一样的衣服,买我的比买店家的强。这能行吗?

开店的不干了,你这么卖不是不公平竞争吗?你的成本50元,你没有交150元的进场费用,然后和我们竞争,这绝对不公平!

厂家说同股同权啊,一样的衣服,我卖的东西和你的一样,没毛病啊。再说了,能不能让我进来是商场的事,既然我进得来,就说明我有道理。

为什么股民会对原始股减持那么大的意见?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不公平!

不要说因为制度允许,就是对的。

有的事情如果真的是不合理,而且是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合理的,就算制度允许,那也不行,把制度改了!

有人说人家西方股市都是这样,怎么会有问题?

西方又如何,我们只论对错,不论东西方。西方还允许吸毒卖枪呢,难道也是合理的?

原始股就是那商场外面的衣服,没有交商场的入场费,在成本上与商场里的店内销售衣服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如果原始股这个衣服你一直在商场外销售,那没问题,你50元能卖到100元都是你的本事。

但是你没交进场费就进入商场来卖,那就对交了商场进场费的店铺衣服不公平。

大家想想,我们股民手里的流通股,是不是上市时足额交了发行价的钱,比公司资产价值高好多倍的钱才买到的,才拥有了这个即包含了财务投资价值和流通权交易价值的股份?

而原始股东们到底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凭什么就能把只包含财务投资价值的股份变成即有财务投资价值又有交易价值的流通股?

而且这流通股交易价值的含量,可比原始股基本价值高了许多。让他们平白听一声锣响,就赚了黄金万两?

就连帮助公司上市的费用,都是要公司财务账上报销的呢。

这是不是不公平?

为什么有那么多上市前的突击入股,为什么有那么多虚高的发行价,就是为了来谋夺这一处不公平带来的利益呀!

有人说你这观点有法理依据吗?

你别说,还真有。

很多人都不是老股民,甚至当年还在玩尿泥,所以不知道19年前,2005年发生在中国股市上的一场股权分置改革。这场改革,才是2006-2007年沪市冲上6124点大牛市的基础,毋庸置疑的事实。

在那之前,中国的股市上市公司多数以国企为主,当时为了保护股民的利益,也是认为国有持股的原始股成本太低,不允许上市流通,否则就是对流通股民不公平。

当时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流通股就是IPO时发行的股份和此后新发行的股份。而非流通股,就是我所说的原始股,不具有流通权。

其不允许流通的原因就是——成本太低,不具有流通资格!

看看,是不是和现在我们的原始股与流通股的矛盾一样!

然后怎么让非流通股也能上市流通呢?

给与补偿呀,非流通股直接给非流通股补偿,相当于买了一个入场卷门票的钱。当年的补偿方式比较杂,有送股的,有直接送钱的,而且方案好坏都要通过股东大会投票决定,全体中小股东投票,非流通的大股东排除在外。

当初那么做的,有理有据,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呢?

当时的历史事实,起码说明了两点:

1、股市上交易股票价值本身,是含有流通权的。

2、想要获得流通权,必须要付出代价的。

更重要的是,当时非流通股东主要是国资,国有资产。而现在,大多数是私人资产。

当初原始股是国有资产时,想要获得流通权必须付出代价。

那为什么现在私人持有的原始股,就不需要付出代价想白送流通权呢?

当时可是10送10股都有,10送几十元现金都有,多数都是国有资产付出的代价?

难道当年掏国资的钱袋子没人心疼,现在掏私人钱袋子就有意见了?

所以,我坚决认为:

原始股想要和流通股一样获得在股市上买卖的权力,必须要付出代价,否则就是不公平!

那么既然不公平,就不让原始股进场流通卖出行不行呢?

答案是不行,肯定不行!

就算我只是一个散户,我没有任何原始股,我依然认为不行!

原始股必须能卖,必须能减持!否则对股市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坏处。

对于非国资企业,持有原始股的大多数是企业创始人,实控人,或者企业核心高管,他们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和贡献是巨大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这些人拥有股权,是合法所得,也是合情合理的财产。但股权如果不变现,就只是虚的财富,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换取相应的物质和生活条件。

我们无法阻止人们对美好生活条件的追求和向往,更何况人家已经凭自己的劳动创造获得了相应的资产,没有理由禁止人家进行兑现吧。

而且,这些人都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不让马吃够草还想让马跑千里,行吗?连合法拥有的股权资产都不让人享用,还能指望这些企业家和经理人为企业呕心沥血吗?

再说了,不让减持,就相当于斩断了这些人和股价的利益联系,反正股价高低对他们都没有好处,何必还费心去维护公司市值和股价呢?到了股价下跌时还想要指望他们出手增持护盘吗?去,关我屁事,而且也没钱!

真的,股价下跌时几百万一千万增持根本没任何效果,没有一个亿的小目标恐怕连水花都没一个。可是不让减持,企业家哪里来的钱增持呀?

你们谁支持给企业家发一年上亿的工资吗?

抵押借款?难道不要还的吗?难道不要利息吗?增持成功护盘了,受益的还是大众股东,但失败了呢,谁帮弥补亏损,谁帮还利息和本金?

所以,绝对不能禁止原始股的减持。

那问题怎么解决呢?

减持,是必须减持的,市场不反对减持,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方案来减持。

我在小说里和唐胖子、李相龙、莫如云、吕军等多个角色一合计,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案,提出来供大家审阅。

——————————————————————

原始股获得上市流通权减持方案

上市公司IPO上市前发行的股份称为原始股,无论股东持股比例多少,都是一样没有流通权的。

IPO上市以及之后发行的股份称为流通股,具有在股市上自由交易的流通权。

原始股想要获得在股市里自由交易的流通权,除了按照现有的减持规定之外,还必须支付补偿给上市公司,就如同当年IPO上市股份的对价是直接给上市公司一样。

原始股支付补偿对价的条件是开始减持,如果不参与减持的原始股,不需要支付补偿对价。

以原始股开始(公告)减持时上市公司当期财务数据净资产值,和当年IPO上市的发行价为参照,若净资产低于发行价,则每股需要补偿中间的差价给上市公司,这样相当于原始股的成本也和IPO发行价一致了,与所有流通股份起始成本一致。

若净资产等于或大于发行价,就不需要支付补偿对价,按照相关规定减持即可。

所有补偿可以由原始股东所得税前扣除,补偿由交易所直接划转到上市公司账户,计入资本公积,成为公司净资产的一部分,也成为公司现金储备的一部分。

解释:

1、本方案是以公司净资产作为原始股东的成本,这未必能准确反映原始股东的真实投入代价,这个选择必然有一定争议,但却是所能想到最好的一种方式。

2、从财务上来说,原始股东的投入成本是直接的资本投入,再加历年盈利部分的累积,最终落实在净资产上,这没有太大争议。但有争议的是,流通权到底价值多少?

3、流通权价值有两种界定方法,一是“流通权价值=发行价—股份资产价值”,另一种是“流通权价值=发行价—资产投入成本(每股净资产)”。从实际上来说,用发行价减股份资产价值更合理一些,因为每股资产实际价值不仅包含着净资产的价值,还包括了资产未来盈利能力预期的价值。但是问题就出在这资产未来盈利能力价值不好界定,你说你的资产未来能盈利多少,你敢给业绩承诺吗,实现不了敢认罚吗?肯定不敢呀。而股市股东们吃够了企业上市后马上变脸的亏,根本不敢相信你的盈利能力预期。所以这个未来盈利能力预期的价值无法评估。
4、所以本方案采用了一个折中办法,用的是发行价减净资产的思路,但是这个净资产不是上市时候的净资产,而是减持时候的净资产。一般来说,原始股大股东实控人为主的股份要上市三年后才能减持,那么多出来三年时间公司可以通过盈利又将净资产提高不少了,这个差额的数值会随着时间一直在变小。这其实是给了原始股东机会,你不是说上市的资产除了净资产价值外还有盈利预期的价值吗,现在给你几年时间,让你把盈利预期兑现来看。

5、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一个公司,IPO前有8千万股,每股净资产5元,净利润1.25元,那么公司的净资产4亿元,净利润1亿元。“

融资5亿元,发行2千万股,每股25元,发行市盈率25倍。那么发行后净资产等于4亿加5亿等于9亿元,净利润还是1亿元,总股本8千万加2千万等于1亿股,总市值25亿元。”

大家先看,每股净资产从原来的4元钱变成了9元钱,这时候原始股东还是持有8千万股,但是净资产就从4元增加到9元了。这凭空增加的5元净资产,本身就是新进入的IPO股东给老原始股东一个补偿了,同时也缩小了补偿差价的值。此时市净率是2.78倍。

如果按照IPO时刻来减持补偿,需要补偿差价=25-9=16元。你携带每股4元净资产来上市,一上市就能卖25元,扣掉补偿还剩9元,亏了吗?

如果原始股说的盈利能力很强,那好,原来净资产4亿的公司获得了5亿的现金,应该可以大展拳脚了,盈利也该大幅增长了。每年增长50%不过份的,原来一年盈利1亿为起点,上市后第一年盈利1.5亿,第二年盈利2.25亿,第三年盈利3.375亿,三年累计盈利7.125亿,这时补偿又缩小了7.125亿,补偿差价只剩8.875元了。

还嫌补偿多吗,再多等一年,第四年净利润是5.0625亿,差价只剩3.8亿了,如果再多等半年,可能差价就归零了。看到了把,如果资产的盈利能力真如所说的那么强,不用5年就可以不缴纳任何补偿,直接享有流通权了。如果盈利能力更强,连续业绩翻倍,不用三年就可以直接差价归零,还用担心什么补偿呢?

如果你说业绩增长没那么高,对不起,说明你资产没那么值钱,补偿差价是天经地义。

如果你资产质量很差,上市之后利润为负,净资产越来越少,那说明你拿来上市的资产是假冒伪劣,你需要缴纳更多的差价补偿,该罚!

6、如果原始股东想要尽量少缴纳差价补偿,有两个办法,一是长期持股,只要公司始终盈利,就总能抹平差价。另一个办法是上市的时候不要虚高发行价,价格低一些,也能早日抹平差价。

7、如果通过新增融资来提高每股净资产,那也是一种办法。能拉来新的资金投入,增强公司整体实力也是功劳,差价缩小也是一种奖励。如果公司质地不好,能找到愿意掏钱的冤大头,也是你的本事。但可以规定,不允许搞全员掏钱的公开增发和配股。

8、如果还有原始股东还强调说我的资产盈利能力很强只是不愿等到它盈利兑现而已,但不能磨灭它的盈利潜力的价值。那好吧,请你先按照1万元一个的价格来买我提供的鸡蛋,因为我的鸡蛋会孵出小鸡,鸡生蛋,蛋生鸡,鸡鸡蛋蛋无穷匮也,我只是不愿等到它长大下蛋而已,收你1万元还算是友情价了,我这里还有十万个请一起买了吧。鸡蛋就是鸡蛋的价格,别用鸡的价格来评论价值。

9、差价补偿直接给上市公司,如果金额够多,本来差公司也能变成好公司,如果一个市值百亿的公司原始股东减持30%的股份,补偿给上市公司的资金就可能达到20亿,那么发了一笔横财的公司是不是就瞬间强大起来,拿这钱去收购好资产,去扩产,不就好了吗。剩余股东恨不得大喊你们多卖些,我坐等收钱呢!

10、 这个差价补偿是直接补偿给上市公司的,直接增强了公司的资本实力,间接让所有持股股东得利,也让原始股东在付出合理对价后解开了减持这道桎梏,是最大限度的平衡三方利益之后的一种选择。
这个方案还能有效的鼓励了优质资产上市,鼓励长期持股,减少虚高发行价等,应该值得认真研究一下。

股民对原始股减持的抱怨真实存在,但现有减持规定只是想办法减缓减持过程中对市场的冲击,却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股民对原始股减持的不满。如果能用IPO发行价这条线为参照,让原始股和流通股的成本都回到同一条起跑线,那么估计绝大多数股民也没有什么异议了。

新出台的减持规定当然是有益的,正确的,会对现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修复。我们也希望今后能继续在原始股减持问题上进行深入完善,让我们的股市更加和谐健壮起来。

本人写这个文章,是希望引发大众对原始股减持矛盾的更深入思考,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提的方案只是一个抛砖引玉,也许会有更好的方案呢。本文若能引发大众对原始股减持根本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就足矣。

老唐写文十余年千篇文百万字,今天第一次请求各位朋友帮忙传播此文,让更多的人看到。如果你认可此文的观点,老唐不要署名权,不要流量,你可以全文拷贝复制,可以用你的名字署名,只要让更多人看到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有意见不同,也欢迎前来讨论。

——————————————————————————

本文的思路观点来自本人长篇小说《股价风云录》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理解文中内容,节选小说部分章节内容,以供参考。

大家转发拷贝时不需要拷贝这部分,避免为我带流量。

以下资料选自百万字小说《股价风云录》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原始股的入场券

(情节提示介绍:在2029年第一次全国股民代表大会初选陕西会场上的代表发言。)

第三位发言的,是一位个人投资者,好像是姓唐,叫唐什么龙。矮矮胖胖的身材,圆圆的脸笑嘻嘻的表情,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整个人的气质看起来有些猥琐和搞笑。

上到台上,发言桌都快到他的肩膀了,台下的人坐着看上去,大多是只看见露出一个脑袋。

他操着一口特色鲜明的南方普通话说道:

“我们的股市只发展了三十八年,确实还不够成熟,所以不可避免的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而我们制定的各种制度,包括我们现在的各种建议,以及我们平时的抱怨和吐槽,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市场逐渐迈向成熟和完善。”

怎么样的股市是成熟的呢?我认为光有成熟的制度,或者照搬别人成熟的制度是不够的。一个成熟的股市,需要有成熟的制度,和成熟的投资者,两者缺一不可。

而我国股市现状就是制度比较容易成熟,但投资者还远远不够成熟。就如同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就算穿上一双大人的皮鞋,还是走不好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除了要加强教育帮助孩子成长之外,还要保护孩子。因为他还弱小,因为它还没有成长起来。

刚才我们说的原始股份减持的问题,也是如此。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原始股份的获得成本与我们普通投资者的获得成本是不同的。这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产物。IPO之前的原始股交易,是处于一个非自由流通公开交易的市场条件,所以定价自然偏低。而我们普通投资者在现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是一个自由公开的市场条件,因为股份流通便捷,就享有流通溢价,价格偏高。

我们的流通者买卖的股份,之所以能在这个自由公开市场交易,其实是买过门票的,这个门票就是发行价,公司上市时这部分股份按照发行价把钱都交给公司了的。而原始股份没买过这个门票,就想要直接进入这个市场来享受这个流通溢价,这就对原来买过门票的人不公平了。

或许有人说人家国外就没有这个讲究,那又如何,我们没必要凡事都以国外为标准,我们可以做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事。大家还记得20多年前的股权分置改革吗,当时为了让非流通股,也就是和现在的原始股一样的股份获得入市流通权,我们是怎么做的?买门票啊,要给流通股东补偿,才换得自由流通的权力。

当时,我们广大的流通股东都获得了补偿,这事没人说不合理。那么现在还是遇到这个原始股和流通股之间的矛盾,是不是还借鉴这个思路呢?

IPO前的股份也有区别,有的是公司成立时获得,有的是后面增资或购买获得。那么假设我们把它们实际取得股份的价格,或者是公司的净资产当作他们的成本,然后按照这个成本来补足和发行价之间的差价,是不是相当于补上了门票呢?

差价=发行价 – 净资产或购买价格孰高者

如果这些原始股想要在公司上市之后减持,就需要补交这部分差价给公司。差价直接补贴给公司,相当于间接补贴给每一个股东,这样是不是就公平了呢?

当然,是不是全额补偿差价也可以商量,不管是三折也好,五折也罢,或者足额补偿,反正都要给与一定补偿,相当于补票费,这是不是就合理一些了。

如果能进行这样的补票制度,我相信未来原始股再怎么减持,也会少了很多争议。”

“另外,一旦有了这个制度,也会有效的抑制IPO发行价虚高的问题。如果公司的发行价明显偏高了它的盈利能力和净资产,那么几年后原始股减持的时候就会要支付巨额补偿,代价巨大。

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出众,那么上市几年后每年盈利就会大幅提高公司净资产,缩小和发行价的差距甚至超过发行价,那么原始股减持时的差价补偿会缩小甚至没有。

我做过测算,一家公司20倍市盈率上市,如果是2倍市净率,然后每年盈利零增长,那么10年后净资产会抹平发行价,那时减持就无需额外补偿。

这很合理,你这公司盈利能力增长为零,20倍市盈率是不是高了?2倍市净率是不是高了?所以你想要减持要么就等足10年,要么就掏钱补偿。

如果这家公司的每年盈利增长率是30%,那么只需要5年半就可以让净资产追平发行价,那么就不需要补偿了。

如果盈利能力很强,那么你大可两三年就把差价抹平,就无需担心什么补偿了。

如果你发行价高过净资产很多倍,盈利能力又不够,那么你凭什么要那么高的发行价?要你补偿也是活该!

如果公司上市之后马上业绩变脸,那好,补差价赔死你,这样的公司就是来骗钱的,就该受到严惩!”

…………

(以下内容选自第116、117章,情节提示介绍:对话发生在李相龙第三次拜访云通科技))

“我还有一个问题啊,李老师你给我指点一下,你看前天座谈会上好几个发言的矛头都是指向大股东和原始股的,包括说要限制原始股减持,还有你说的要重罚造假的大股东补偿小股东,我怎么觉得好像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就存在一个阶级矛盾一样,可是我们大股东也没做错什么呀,为什么就处处针对我们呢,是不是我们有什么原罪呢?”

李相龙闻言有些尴尬,因为莫如云说的针对大股东的言论中,似乎就有他一份。

“莫总,其实在我的认知里,绝大多数大股东都是好人,那些在股市里进行欺诈,弄虚作假的只是少数人。而我说的要进行重罚的,只限于这些干了坏事的少数人。这里面绝对不包括云通科技啊。”

“是啊,象你这样看得清楚的投资者很少,但是在多数投资者眼里看来,我们这些企业家都是资本家,都是黄世仁。股价上涨的时候,还有人记得你的好,说几句好话。但股价下跌了,都全都翻脸骂娘,骂的都是我们这些企业管理者,好像股价下跌全是企业家的错。”

“错误,这种观点绝对错误。”李相龙赶紧强调:“我一直再说,上市公司负责的是基本面,股民交易才对股价负责。股价上的错误,不能全部推给上市公司,更不能都归咎于企业家。”

“从根本上来说,影响股价涨跌的是参与交易的人,但是绝大多数的大股东,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持有的股份都没有参与交易,都没有影响到股价的变化。就比如说莫总你,公司上市到现在没有减持过一股,所以股价涨跌的源头,还是不能算到你身上。”

“李老师,按照你的说法,大股东的持股只要不卖,就影响不到股价涨跌。那是不是只要大股东的股份减持了,就成了股价下跌的元凶了呢?是不是大股东的股份就理所当然的不能卖,一卖就有错,就有罪,就有人骂了呢?”

“那话也不能这样说,其实大股东的股份从法律上来说和我们普通股民的股份都是一样的,同股同权,不存在只允许股民卖不允许大股东卖的道理。只不过大股东持有的股份数量比较多,如果短期内卖得太多,会对股价造成冲击,所以需要限制一下。另外,看卖的价格是否公允,如果大股东是在股价虚高的情况下卖股票,那就有收割韭菜的嫌疑了。”

“那前天晚上发言的有个提出原始股减持要给与上市公司补偿,要买入场券,这个提议大家不是都很支持吗?你觉得这个入场券和流通权力的说法有没有道理。”莫如云继续追问到。

李相龙知道莫如云说的是姓唐的先生发言观点,他其实也觉得这个提议非常高明,非常有创造性。

“莫总,这些年来由于股市起起伏伏,投资者整体来说还是亏损的时间居多,所以总有一些情绪需要找到发泄的对象。而大股东原始股减持在中小投资者看来,都是最大的获利者,所以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针对目标了。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原始股减持是合理合法的,但是它的减持却成为了当前股市里的一个代表性矛盾。这时我们需要想的是寻找一个化解矛盾的办法,而不是去讲道理。”

“其实我也承认,原始股减持是完全符合法理依据的。但是在股市这个特定的国情环境下,普通股民是股市最大的利益奉献者和伤害承受者,而且也是最弱小需要保护的群体,这时候我们制定的一些措施,不可避免的是要更偏向普通投资者群体。大股东群体不管怎么说,都是这个股市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当然,都是合法的受益。大股东从经济能力上,还是从风险承受能力上,都是强势群体。那么现在面对这个存在于普通股民和大股东之间的矛盾,我们是有需要让强势群体做出一些利益让渡,来补偿一下弱势群体。”

“我们的思路不是争辩个谁对谁错,谁有理没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缓和或者化解矛盾,哪怕让其中一方吃些亏。原始股减持入场券的方案里,大股东们确实要多付出一些代价,但也只是让他们少赚一些,又不是让他们没有活路。如果适当的利益让渡能顺利的解决原始股减持的这个矛盾,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好的方案。”

莫如云其实对这个原始股减持方案并没有太多抵触,因为按照这个方案,云通科技也不需要做任何补偿。云通科技这些年来业绩非常优秀,早就已经把发行价都覆盖掉了。这就如同一个成绩优等生一样,根本不在乎老师说的考试低于八十分就把课文罚抄三遍,因为根本罚不到自己,只会罚到那些不认真学习,考试成绩差的人。

“是啊,如果这个方案能够通过,付出些代价就能为所有原始股换来一个公平轻松的交易环境,那也是非常值得的。”莫如云非常认真的说道。

第一百一十七章 玄机揭开人惊魂

李相龙其实很想问一下,莫总是不是你也想减持呀。但考虑到毕竟和莫如云还没熟悉到那个地步,还是不好开口。

没想到李相龙没问,莫如云倒自己开了口:“李老师,我问一下你啊,如果我们云通科技也要减持,怎么样做才能不引起股民的反对,不引起市场的恐慌呢?”

李相龙奇怪道:“莫总,你真的要减持?”

莫如云看李相龙这个反应,也有些吃惊,她镇定下来说道:“很奇怪吗?其实不是我要减持,而是我们的员工持股计划早就已经限售期满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员工们需要撤回资金,就要减持了。”

李相龙说:“如果是员工持股计划减持,那得要看卖的时机,卖的价格了。是现在准备卖吗?”

“这有什么讲究吗?”

“如果现在卖,持股计划成本是20元,现在不到13元,是巨亏情况下卖的,那么骂的人就少。如果在持股计划卖掉之后股价开始大涨,那么估计就不会有多少人来骂了。”

“相反,如果持股计划卖在一个高位,或者卖的同时股价继续下跌,那么肯定会被骂。”

莫如云听着有些郁闷:“是不是只有我们吃亏,我们倒霉,就会少挨骂。我们不吃亏,或者我们哪怕占了一点便宜,我们就要挨骂对吧。”

李相龙无奈的说道:“虽然这个事实有些残酷,可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的。”

“哎李老师啊,你说我们面对的这些到底是公司的股东呢,还是公司的仇人,怎么就跟我们有仇一样。我们当初做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为了促进公司业绩增长,这样对大家都好。而且我们的持股计划又都是员工自己出钱从股市上买进股票,没有花公司一分钱成本,也没占大家一分钱便宜。怎么到头来落得这么一个下场呢?我们现在持股计划亏了这么多,我们都没有抱怨任何人,我们只是想收回我们的资金,怎么就成了该骂的行为了?我们到底冤不冤啊?”

莫如云虽然不是一个心直口快的直性子人,但是说到这也是忍不住发了些牢骚。

李相龙一看,确实是有些过份,于是赶紧安慰道:“其实骂人的只是少数股东而已,主要是那些亏钱亏急了,不讲道理的人。其实大多数都还是好的。”

莫如云也笑了笑,并没有深入追究这个话题。

…………

(以下内容选自第118章)

“说到这,李老师,我也向你请教一下对股价的理解,这是我前不久的思考和收获。你说公司可以决定经营的好坏,股东才决定股价的高低。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还想啊,那么在股东和公司之间必然有一个联系的关系,把股东和公司联系在一起,这样公司和股东,和股价三者就能联系在一起了。”

“我这样来说吧,我认为股价其实是股东对公司的信心和信任的体现。如果股东对公司很有信心,那么就看好公司,股价就容易上涨。如果股东对公司失去信心,失去信任,那么就会抛弃公司,股价就容易下跌。”

“包括你说的我连员工持股计划到期了要减持,都得小心翼翼的看着小股东的脸色,害怕有人骂。其实我怕别人骂我吗,我个人的脸面没那么金贵,我的心理素质没那么差,我不是怕被人骂,我是怕影响到股东对公司的信心。”

“我们都知道股价关系到全体股东的利益,但我们上市公司自身其实能对股价所做的也很有限,增持,回购,也就这两种手段能直接对股价有些作用,但是按照法规无论是增持还是回购都有规模限制,而且公司和大股东又哪里来那么多钱下场买股票呢?就比如说我,每年从上市公司这里领的工资只有28万,这点钱只够日常生活开支。而我们公司这些年发展势头很好,所有的资金都优先用来经营发展,分红也不高。我这么多年来累计获得的分红还不到4千万,然后我总得有两套房子吧,我总得安顿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吧,各种开支之后,我手里还能剩多少钱呢?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手头资金余额还比不过李老师你买股票的钱多,你一动手就买云通科技1万手,我手头的现金只能买两千手。”

“上次增持的1亿元,全部是我用股票去质押担保借贷来的,利息百分之四点几,我都有公告我的质押情况的。我们企业家是一心一意的一辈子都在做企业,为了企业好我们不敢分红,因为分红多了就有人骂我们是掏空企业。不分红我们哪来的钱,我们手里就只有股票。现在股票值点钱,我们又不能减持,一减持又有人骂我们割韭菜,套现,那这不减持我们还是没钱。”

“现在股价跌了,小股东们受不了,就喊着为什么我们不回购,不增持。可是我们不分红,不减持,哪来的钱啊?好,为了增持我只能去贷款,把股票抵押了贷款,可是这也贷不了多少钱啊,而且利息还那么高。”

“员工持股计划的一多半本金都是我担保帮借的,否则员工们哪里能凑得够4个亿啊。现在我又承诺担保兜底,这下全部都由我负责。我怎么负责,只能是质押股份担保啊。你可能知道,股票质押担保的比例一般都是0.4-0.5,我持股计划担保4个亿,增持1个亿,总共5个亿资金要质押担保,我就得质押10亿元以上的股票。如果我质押担保比例高了,到时候又会有人批评说大股东有质押爆仓风险。”

“李老师,你说说看,我们企业家有多难啊!”

…………

(以下内容选自小说第126、127章)

(情节提示介绍:李相龙莫如云到北京参加完第一届全国股民代表大会,吕军董事长邀请他们到北郊山庄做客)

吕军叫过李相龙来:“相龙,这次座谈会上你注意到没有,针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提案特别多,什么限制减持呀,加强处罚呀,交易披露呀,还有增持护盘和分红挂钩呀,好像股民们对我们大股东的态度不是很友好,要么就是当成敌人要打击,要么就是当贼一样防着,这好像有些不正常。我想听听你的看法,你的身份是股民,你说说看,我想听听你真实的看法。如果你真觉得我们大股东该骂,你也要直言不讳,让我知道你们真实的想法。”

对于这个话题,李相龙确实有自己的看法,可能跟大众股民的观点还有些不一样,但是他对此进行过很多思考,相信自己能有独到的见解。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现在股民和大股东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意味着股民和大股东就是不可调和的两个阶级,其实两者之间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出现的矛盾都是股价引发的。”

“哦,都是股价引发的?你说说看。”吕军对这个新鲜的观点非常感兴趣。

“吕总,说白了,大家到股市里来干什么的呢?都是为了来赚钱,为了追逐利益来了。但是股市里最核心的利益体现在哪里,就是在股价上。当股价下跌了,或者涨得少了不及预期,让股民失望了,那么股民就要找原因啊。其实股民骂的对象很多,不只是骂大股东而已,骂股市制度、骂经济环境,骂主力庄家、骂黑嘴庄托。只不过如果不是骂到自己头上,就不会引起重视。而大股东们又是一个跑不掉的背锅对象,被骂了,就马上注意到这个问题,而且还容易以为就自己最冤。”

“呵呵,看来倒霉的还不少呢。”吕军乐了。

“就我本人来说,我觉得股价下跌就骂董事长,骂大股东,是没有道理的。这点莫总应该很清楚,我不止一次说过,公司对经营负责,股东对股价负责,基本就是这个意思。直接影响股价高低的是买卖行为,而买卖行为又是股东的行为,股价涨跌谁是最直接的责任人,当然是股东了。而上市公司,包括大股东,多数时候都不参与股价交易,或许能间接影响到股价,但你要把股价下跌责任全部推给公司和大股东,那是不合理的。”

“公司对经营负责,股东对股价负责,这个说法新鲜。不过听起来好像你的立场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是真心话吗?”

李相龙笑了:“吕总,我一直在追寻股价的真相,这是我思考的一个成果,可不是为了给谁说好话的。这属于学术研究的范畴,这样说可以相信吧。”

“又换个角度说,我现在是职业股民了,下半辈子都得靠股市混饭吃,我想要做的就是认清股市的真相,才能更好的在股市里活下去。至于这个真相是站在谁一边,我就没必要在意了。我只在意真相。”

吕军大笑道:“哈哈哈,难怪老鬼一再说相龙你的见识跟常人不一样,果然不同凡响。好好好,我相信你,请继续说,继续说。”

“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第一,就是股价的涨跌,主要是由股东交易行为决定的,就是刚才我说的观点。”

“第二,股价的涨跌和公司的经营好坏,和实际控制人,管理人员也是有一定间接的关系的,特别是一些经营糟糕的公司的实控人和管理层,股民骂他们也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一点吕总也能理解吧。”

吕军答道:“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确实存在一些不合格的企业家,败坏了我们整个企业家在股民心目中的形象。”

“第三,虽然开口骂娘的股民是少数,但是却不能不重视,这些少数骂娘的人很容易污染整个舆论环境,导致大众对公司的信心的信任降低,最终反馈到股价更容易下跌,伤害到所有人的利益。莫总就说过,股价是股民对公司信心的反映。我也认为,虽然我们不能避免总有少数人在骂娘发泄不满,有少数人骂娘不是大问题,但如果少数人骂你的时候却没有人来帮你反驳,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那就是大问题了。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不能任由这些矛盾继续扩大激化。”

吕军认真听了,心里迅速重复了一句话:有少数人骂娘不是大问题,但如果少数人骂你的时候却没有人来帮你反驳,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那就是大问题了。

李相龙继续说道:“第四,原始股减持本身是否有问题,这是一个争议点,赞成和反对方都有自己的有力证据,而正因为这各自有理的状态,让原始股减持成为了股民和公司矛盾对峙的焦点问题。其他的问题,都没这么合适作为双方交战的首选。比如说公司经营好坏,管理层可以说我尽力了,是行业不好,是经济不景气;比如说公司造假,这毕竟是极少数公司的行为,一般也抓不到。但原始股减持就不一样,只要是民营企业,甚至国资企业,大股东就算不减持,其他参股股东也都有减持的需求,这是很难避开的坎。于是双方的矛盾一旦有冲突,就少不了这个主题。”

吕军伸手示意要发表一下观点,说道:“打断一下,相龙,你说这原始股能不能减持,双方都有道理,这个详细讲讲,怎么有道理。”

“吕总,我先说支持的一方,理由大家都知道,欧美股市都是全流通,从没听说对此有什么争议。而且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也是全流通了,法规规定了只要过了限售期,就可以出售,这是获得了法理的支持。”

“但是反对一方基本是股民,他们反对随意出售,认为不公平。但他们是弱势群体,虽然觉得不公平,却说不清楚到底什么地方不公平,要怎么样来解决这个不公平。”

“为什么说不出呢?”吕军问。

“因为他们感受到不公平,却没有能力看出这不公平的本质是什么,根子在哪里。”

“那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我来帮他们找出问题所在。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上市那一刻,原始股和非原始股付出的财务成本存在巨大差距。”

几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半个多小时,又绕回到出发的门口了。

“走,我们进去坐着继续聊,听听相龙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第一百二十七章 原始股必须减持

到会客厅重新落座,吕太太过来重新给大家泡了茶,分好。

“来,喝口热茶,外面还是有些凉气。”吕军招呼道,“相龙,继续,说说你的高见。”

“我就说上市的时候,原始股是和非原始股不一样的。非原始股,就是上市IPO发行那部分股份,它的股东是支付了发行价作为代价获得的,成本就是发行价。而原始股呢,是没有付出这个代价的。原始股的成本该怎么算呢?当然不能算你创始人最初的财务投入了,这对创始人不公平。因为除了这个财务投入,公司发展经营很多年还创造了利润,这些利润都以净资产的方式积累起来。所以,净资产才是原始股东付出的成本。”

“当然,这个说法也不准确,因为上市的时候IPO融资部分,就是非原始股股东掏出来那部分钱也变成了净资产均摊到股本里,会让原始股的净资产大幅增加。但这部分我们就不计较了,为了后面的方案好计算,我们就把这部分净资产的增加当成是新股东给老股东们这些年辛苦经营的慰问补偿了吧。”

“这个很多吗?”莫如云问道?

“这个可以举例用数字说明。吕总,有纸笔吗,要写一下。”

“用这个!”吕军拿起个遥控器按了一下,李相龙才发现有一面墙竟然是个大显示屏。

吕军又拿出个小平板给李相龙:“这个是操作平板,你在这上面写。”

李相龙接过操作平板,在上面边写边说:

“假设有一个公司,IPO前有8千万股,每股净资产5元,净利润1.25元,那么公司的净资产4亿元,净利润1亿元。“

“融资5亿元,发行2千万股,每股25元,发行市盈率25倍。那么发行后净资产等于4亿加5亿等于9亿元,净利润还是1亿元,总股本8千万加2千万等于1亿股,总市值25亿元。”

“大家先看,每股净资产从原来的4元钱变成了9元钱,这时候原始股东还是持有8千万股,但是净资产就从4元增加到9元了。这还算是好的,发行市盈率只是25倍,如果是50倍,那增加的幅度会更大。”

“所以我说了,这净资产增加的5元已经是给原始股东的补偿。算是原始股东的原始成本。而非原始股东的成本则是发行价25元,有2千万股的数量。”

“IPO之后,开始在股市里自由交易的是这2千万股,成本25元的2千万非原始股。我们假设用区块链技术对股份进行追踪溯源来区分,分出原始股和非原始股。我们都知道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股份都是有这个市场溢价的,就是这2千万股,大家的最初成本都是25元,发行价买来的,大家都公平的。”

“但是后面原始股解禁了,你这帮原始股本来是不具有这个流通溢价的,你的成本也只是4元,或者说你是9元,但你现在却想从非流通股一下变成流通股到我这个流通市场里来卖,这根本不公平。”

“我打个比方吧,股市就是一个大商场,可以带来巨大客流,带来购物体验,所以商场里的商家要交店铺租金,商场入场费,然后这一件衣服可以卖得比外面贵很多。但是有一个老六手里也有跟商场一样的衣服,它不交租金就在商场里摆地摊,然后在服装店门口就把客户截下来了,把衣服以商场价格卖给了客户,你说这事合理不合理?”

“可顾客不知道啊,顾客只知道衣服都一样的,也不知道它买的是原始股还是非原始股。你说这商场里的服装店老板能没意见吗?不交租金就来抢我的生意,这当然有问题了。”

“在这里我只能说不公平,不能说不合理或不合法,因为合法只是一个很低的根本前提,不公平其实有可能是合法,但是依然存在矛盾。”

“就这个问题,我只能论证到这一步,我也无法形成完整的逻辑论证。但是说到这一步就足够了,因为广大股民确实有这个感觉,我掏了几十元来买这个股票,你成本几元也来和我抢卖出的机会,当然不公平了。其实他们觉得的不公平程度远远超过我这个说法,他们自己买入的成本可能是50元,而他们觉得原始股的成本只有4元,我则是给流通股进行了溯源,这2千万股的进场成本是25元。”

“那也有些IPO前的原始股是后来一级市场融资时买入的,它的成本可能就不是净资产了,而可能是10元,或者15元,甚至可能比25元还高呢?这些股份能按照当初他们入股价格来认定成本吗?”欧阳丽影也听明白了,提问到。在场的5个人3个博士,1个双硕士,学历最差一个莫如云也是重点大学本科毕业,智商都不会低。

“嫂子说的这种情况也存在,但是非常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这些IPO前融资股份就算成本高过发行价,后面还有当前股价呢,发行价可能是25元,股价可能是40-50元。”

吕军问道:“可是原始股东手里的股份,和非原始股东里的股份代表的公司权益是一样的啊,那么按照同一个股价卖也没什么问题吧。”

“吕总说得对,股份代表的公司权益是一样的,但是代表公司之外的权益呢?原来原始股是非自由流通的,而非原始股是自由流通的,这个流通权难道不值钱吗?如果你原始股你不要这个流通权,你直接到外面去卖一下,看看能值多少钱?而所谓原始股解禁,不花一分钱就获得了这个流通权,股价可以暴增甚至翻数倍,是不是不公平?”

李相龙仔细观察了吕军的表情,知道自己还无法完全说服对方,也没有过度逼人,说道:“当然,股民和原始股东可能都还无法说服对方,证明这个不公平,但至少是各自认为自己有理,说明对这个问题大家的分歧还是存在的,而且还挺大,矛盾也挺尖锐,对吧。“

“对,这分歧是肯定有的。”吕军也不会回避问题的存在。

“这个分歧的存在,已经对股市的健康发展有了巨大的影响。”李相龙话锋一转,说出了一个让其他人都感到惊讶的观点:“首先,因为这个分歧导致的矛盾,影响了广大原始股东的减持。而我觉得原始股应该可以减持,否则这个市场是不健康的。”

“哦,刚才不是说不公平吗,怎么现在又支持原始股减持了呢?”吕军不解的问李相龙。

莫如云也充满着好奇看着李相龙,看他接下来会怎么说。

李相龙说了这么久话,口也干了,趁机先喝一杯茶,然后继续往下说道:“首先,我是真的认为原始股东应该有机会堂堂正正的减持,而不是被市场骂得象贼一样。这样对公司也好,对市场也好 。”

“很简单一个道理,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要么是公司创始人或者早期团队,要么是早期投资人,大家辛辛苦苦的创业经营,打造出一个市值一百亿的公司,凭什么不让我去兑现我的财富呢?就如同我存在银行里的钱一样,我凭什么只让我看着个财富的数字,不让我去取款出来花呢?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么我们半辈子辛辛苦苦创业又是为了什么?只想让马跑,又不让马吃草,这资本家都没这么苛刻吧。”

“有人说你们这些老板不缺钱啊,每年分红都几百万几千万,不缺钱啊,为什么还要在二级市场抛售割我们的韭菜呢?我说凭什么说我不缺钱,你不能用普通百姓的生活标准来要求我们吧,我有这个能力创造了这么多财富,我为什么不能过花1个亿的生活呢?我努力半辈子打造了公司市值上百亿,我自己拥有30亿的股份,我为什么不能兑现几个亿来过我想要的生活呢?如果奋斗一辈子,还不让享受奋斗的果实,那么以后谁还奋斗,谁还拼搏?少了我们这一群企业家,人类历史最少要倒退几百年。”

“而且如果不让这些上市公司老板们减持,那么他们想花钱了又没钱,怎么办,那免不了会有人把心思动到上市公司头上,什么掏空公司,损公肥私,弄虚作假,利益输送等等一定会比现在多得多了。都说高薪养廉,都是这个道理,何况这只是把大股东应有的利益放还给他们。”

“所以我说上市公司的老板们应该能减持,想减就减。不要害怕股份减少了,这些老板就没有了做好上市公司的动力。你看欧美那么多大公司,微软苹果谷歌,还有我国国内的华为、阿里腾讯,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才那么一点点,都是个位数,公司还不是做得那么好?”

“我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成熟的公司运转良好是要靠成熟的管理制度,而不是靠利益捆绑然后把希望寄托在几个人身上。所以不要害怕大股东减持,对于有能力的大股东,减持能更加激励他去努力创造价值,对于没有能力的大股东,减持就让他早点滚蛋,换人。”

“所以说这个大股东原始股减持,宜疏不宜堵,不应该老想着禁止。而是要允许减持,不要怕减持。”

吕军此时又忍不住了,“我说相龙,你到底是那头的,到底是不是我方派到股民中的卧底呀,我都弄不清你的立场了,哈哈。“

大伙一阵哄笑。

李相龙也笑了:“吕总别急,我是说原始股应该有个减持的环境,但是,怎么减,怎么样用一种大家双方都满意的方式减,这才是重点。”

“原始股不能不让减持,但是按照现有的减持方式,股民们肯定有意见。我们需要找另一个方法,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双方都能接受,让后让原始股按照这个新办法来减持,股民也没意见,原始股东也能兑现自己的财富果实,这样的市场才是积极健康的。”

吕军很有兴趣的问:“有办法吗?”

“吕总有没有看到这次我们陕西代表团选送的一个建议,就是原始股东减持的入场券方案。”

“看过,是你写的?”

“不是我,是另一个股民代表。不过我非常同意他的构思,我的一些观点也是受到他的启发。”

“你说说看。”

“刚才我们说了,股民手里的流通股最初的成本是发行价买来的,这是参照点。而原始股我们可以用每股的净资产来当做成本,这每股净资产就是原始股东持有股票时挣到的钱,把这个当做他们的成本,不流通的时候,公司清算我们假设可以换回净资产那么多的钱,这就是他们的成本。”

“然后如果原始股东想要把原始股转换为可流通的股份,那就补足净资产和发行价之间的差价,把这个差价的钱补偿给上市公司,计入资本公积,平摊回报到每一个股东头上,这样大家的成本就平等了,就公平了。”

“这就相当于带有流通权入场券的股票票价是发行价,原始股想要获得流通权,就要补足票价。”

“特别提醒一下,这个原始股的成本计算的净资产,是卖股票时的净资产。这样算有一个好处,能够有效的降低发行价虚高的概率。因为如果你发行价太高,那么到时候需要补偿的差价也越多。”

“另外,这样计算还能对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做出奖励,如果一家公司上市的是好资产,那么盈利能力强,它的净资产就可以一年比一年高,上市几年以后再卖,也许要给的补偿就很少了。就比如雷亚德这样的公司,累计盈利的利润早已经超过当初的发行价,那么就根本不需要给任何补偿了。相反那些资产质量差的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甚至连续亏损,那么净资产越来越小,减持时需要补偿的金额就越来越大。”

“所以站在我的角度来看,这个方案或许说不上尽善尽美,但是也许各方都能接受,然后原始股也能顺利的打开减持的道路,只要是好资产,减持时就能得到好的回报。而差的资产,也因为补偿大增而没有割到多少韭菜。同时,公司还能从减持补偿里获益。这或许不是一个绝对公平的方案,但这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李相龙最后总结说道。

吕军回味了一下,高兴得拍手起来:“很妙很妙,这个思路让我感觉到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呀。”

全部讨论

作为大股东,你享受融资带来现金流,就不应该再享受不合理的二级流动溢价套现,还想按发行价核算成本?你高价发行你有理是吧,那么为啥这么多大股东宁愿破发都要减持,因为他们本身就觉得腰斩卖出也不亏,你还觉得卖出亏了吗?666

04-14 19:34

股票对二级市场的分红(或回购比例),低于市场融资额的,原始股东不允许减持

04-14 18:17

推荐你一个股,捷昌驱动。

每一个观点,都是用心思考的结果。
我的小说不是爽文,不是口水账,而是我对股市最深刻的体会和剖析。

04-14 13:19

给人启迪啊

04-14 11:36

非常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