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兴业银行本轮下跌的几点感想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兴业银行(SH601166)$  兴业依然是我唯一持有的银行股。前段时间在34-37的区间减持了一半的汤臣倍健,虽然知道后面还有一波(定增的机构有需要为半年后解禁抬拉股价),但这个价位个人感觉已经偏高,所以做了相应的减持。减出的资金陆陆续续在22以下加仓了兴业银行,去年疫情时候买了一部分底仓使得自身的持仓成本不高,虽然加仓的部分要高于底仓,个股持仓依然是盈利状态,这也是幸运的地方。

所以在看好银行赛道的基础上,以一个散户的眼光谈谈对兴业的浅薄理解。基本面、营业额、利润增长以及各种看似高深实则可操作空间很大的数据没有必要多说,雪球上都是大牛,阅读理解地比我透彻,说说我眼中兴业的优缺点吧:

1、在基本面良好的基础上,在“传统银行”中具备向高PB银行进化的潜能。银行在市净率层面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传统银行”——四大行、中信、北京、上海、民生等等,年增长率、不良率、净利率之类中规中矩,市净率0.6-0.8,稳稳的吃分红;第二类,高增长银行,机构、北上抱团,将得出故事的,招商、平安、宁波等。兴业近20年的复合增长率有机会使他从传统银行转变为“第二类银行”,一季度股价冲到28元、市净率超过1是很不错的佐证,就跟冲年线一样,很少有股票能一鼓作气拿下的,PB1对银行来说无异于鲤鱼跳龙门。一旦这一非小概率因素达成,兴业的股价可以实现一次双击;

下面想更多的说说市场的一些担忧,以及这些看似不利因素背后蕴含的机遇和可能:

2、换帅。一把手从北京空降,带来的雄厚背景、高层的人脉资源、私人银行牌照都是明牌,但体制内单位空降一把手基本上离不开几件事,有可能会引起市场的一些担忧:一是把历史遗留问题充分挖掘,让自己轻装上阵、清清白白,这是小概率有可能影响二三季度报表的,二是熟悉岗位、业务、人事,开展调研,这么大的企业没有半年根本看不透摸不清,这期间的履职效率、企业的业务开展会否收到影响?上下能否达成共识、形成一心?三是对前任的既定政策能否一以贯之,带领企业更上层楼?以上这些是市场担忧的地方,也是可以拿来做文章的地方,目的就是第三条:

3、吸筹、换手、洗盘、建仓。我一直认可一句老话,在企业基本面和大环境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时候,“拉升股价是为了出货、打压股价是为了吸筹”。我想如果我这么一个小散户都能有这样的认知,那些抱团招商、平安、宁波银行的机构也会意识到手里的票已经不便宜了,是否该物色下一个标的,北上资金的聪明钱历来喜欢中国的银行股,人民币升值、全世界加息的大预期、大环境下,哪个才是投资组合中的一员?一旦开始建仓,一定是腥风血雨的打压以及去散户化;

4、500亿可转债以及“囚徒困境”。再提及兴业这波杀跌的时候雪球上很少有人同时提到这两点甚至第一点,而我以为这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可转债的配售是需要增量资金的,意味着加仓,当大机构在战略规划或者执行过程中没有达到加仓银行或者兴业的前置条件时,他们是不允许这么做的。但是可转债是稳赚不赔的香饽饽,应拿尽拿,怎么办?抛售手头的兴业股票换取资金来缴纳可转债所需要的资金。这里就牵涉到”囚徒困境“的概念,谁先卖谁的价高,后卖的价低,也就导致了提前获取可转债发行大致时间表的机构们争相出手,在上周股东会通过前5月26日起的这波杀跌可能是很好的佐证。于此同时再叠加一个”尚未分红“的小因素,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所以1、3、4以及可转债及其未来可能发生的强制转股构成了我这轮大幅加仓兴业银行的理论基础,特别是3和4,如果猜测成立,这样的杀跌可以理解为非理性下跌,机会大于风险;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趋势了这轮加仓,人民币升值、加息预期、银行这两年明显好转的经营、个人仓位配置的需要等等。

只是一些个人感想,日记而已,不构成投资建议,千万别买兴业银行,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