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亏二平一盈,股市投资为啥这么难?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七亏二平一盈,股市投资为啥这么难?

年终了,谈一谈我这一年对投资的一点思考。

首先,投资的门槛很低,基本上所有成年人都可以做股票投资;

其次,投资的规则也很简单,低买高卖,所有人都懂。

虽然门槛低、规则简单,但是大部分人都做得不太好,甚至很差。这是为什么呢?

一、要说这个,先谈谈股票投资的流派。

股票投资有很多流派,或者说有很多投资理论,常见的几个大的流派包括技术分析派、价值投资派以及现代金融理论派,他们都各自有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理论体系。其中技术分析派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日本米商的“米线四价图”,早期的传奇人物利弗莫尔是其代表。说其传奇是因为这个家伙是个天才,无师自通,而且成就显著,可谓开创一代投资先河。其二,这家伙人生曲折离奇,从白手起家到亿万富翁,从巅峰到谷底又重回巅峰,几经起伏,不过最终却自杀身亡。价值投资派要晚的多,形成理论体系已到了二战以后,代表人物包括格雷厄姆、费雪、巴菲特及芒格、彼得林奇等;现代金融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晚但却是个暴发户。它的创立者中有人得了诺贝尔奖,所有西方大学都有它的教材,所有基金、投行,所有衍生产品、金融创新都有它的影子。

首先谈一谈价值投资派,俗称夹头。价值投资里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格雷厄姆,费雪是因成长股理论成功和出名的,而大名鼎鼎的巴菲特早期主要是格雷厄姆,中后期风格偏向费雪,他号称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其实他还说过芒格对他也有很多影响。格雷厄姆偏重在寻找价值洼地,俗称“捡烟蒂”,后来巴菲特的所管理的资金越来越大,“捡烟蒂”这个方法就越来越难以适用了,开始适当注重股票的成长性了,这是受费雪和芒格的影响。但总体上他们都是以内在价值的合理性为投资准则,所以统一归于价值投资派。总体来说,价值投资派比较适合普通人,因为理论相对完整可靠,操作难度低。但是大部分人不喜欢它,因为缺乏参与感,需要漫长的等待,这种长时间的、缓慢的变动对于很多人来说实在是一种煎熬。

顺便也说说技术分析派,俗称追涨杀跌派。技术分析派的逻辑是短期的股票价格是由市场情绪主导的,市场情绪是由大众的心理影响的,而人的心理包括群体心理是有一定的特点和稳定性的,比如说羊群效应、锚定效应、损失厌恶等等。这种心理特点会反应在股价走势上,当股价走势图出现某些特定的信号时,我们可以依据这些特定的信号推测出买入或者卖出的时机。这套逻辑我认为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面临很多严重的问题。首先,这些指标都是主观的经验的总结,缺乏深层次的逻辑联系,所以也没有客观的标准,遇到实际情况的时候,还是难以判断和把握。其次,这些经验的有效性也难以把握,假如出现某种明确的信号,但是这种信号的可信度有多高也说不好,上涨的或下跌幅度有多大也说不清楚。再次,这套逻辑有一个悖论,就是当一个信号被越广泛的知道,它的效用就越低。因为知道的人越多,包括机构在内可以利用这种信号反向收割,甚至是故意做局来收割韭菜。

从投机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很差的策略。第一条说明赢率不确定,第二条说明赔率不确定,第三还容易反被别人设套。能在这个里面成功的人都是天才,像利弗莫尔一样,自己独创且独享一套体系,并不断改进保证其有效性。还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控制能力,因为这种追涨杀跌的投资风格很刺激,但容易把人玩死。但是大部分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总是期望过高,追求刺激,追求一夜暴富,追求即时满足的痛快。却没有发现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条异常艰难的路。

至于现代投资理论。好像不太适合个人投资者,且知之甚少,所以不做评论。

二、回过头来说说投资为何很难做好。

一)、为啥大部分人是亏损的,还不愿意离开。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股市只有涨跌,没有对错。

这一点太可怕了,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于生活在各种标准和规则之下,小的时候听父母的,上学了听老师的,出了社会有法律、道德、习俗约束,上班了有领导、有KPI,开车都有交通规则,总之规则无处不在,而且会明确的告诉你对与错,好与坏。对了就继续保持,错了就改正,实在干不好就换一行。五音不全,那我就不去唱歌了。身体不协调,那我就不去跳舞了。可以做到即使止损。

但是在股市不一样,从来不说好与坏,对与错。它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的系统,有无数个因素都可以影响它,但它不会告诉你哪个或者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是推动它上涨还是下跌。不管你是夹头,还是追涨杀跌,还是其他,它只反应一个指标:涨或者跌。

反正大家都是盲人摸象,你明明摸到的是扇子,我明明摸到的绳子,他明明摸到的是一堵墙。又没有最终规则说谁对谁错,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对的。既然是对的就应该赚钱,亏钱只是运气不好,但是运气不会总这么不好吧。所以即使我们大部分人误入歧途,导致亏钱,却还是不愿意承认。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能赚钱或者至少能回本。

二)、只有少部分人可以赚钱,是因为只有少数人能理性、客观的看待自己和市场。

首先,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理性和思辨精神都相对缺乏,难以发现市场的客观规律,更找不到适合的投资方法。

其次,投资是反人性的。举个例子,禀赋效应,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大约70%-80%的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超过平均水平,这很显然是不合理的。但人总要为自己的存在价值找到一点依托,否则不是自己为难自己?放到股市里也一样,赚了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自己的实力,而全然不顾运气的成分。这一点几乎所有人无有例外,甚至有些大V也深受其害而不自知。但实际是不是这样呢,有待进一步验证,并且是持续的验证,因为市场不会给你答案,你永远只能说你很大可能是对的。

再次,即使你认识到了这一点,也不见得你就能克服它。要自己从内心里承认自己其实很普通,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时候靠的更多的是运气是很困难的。尤其是你获得收获越多,你越难以去认识和承认这一点,它们是矛盾的。可见要从成功中总结教训是很难的,所以有时候失败反而是有益的。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你只有不断的突破原有的认识,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而对自我和股市的认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将永无止境。

然后,股市是个大染缸,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缺乏自制力的人很容易迷失自我。每天各种涨停板、翻倍、暴富、财务自由、小目标、段永平、巴菲特、格雷厄姆等等充斥耳旁,怎能让人不心猿意马,得意忘形。但是一旦你得意忘形,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再然后,股市本身存在各种各样的陷阱,稍不留神就被收割了。什么财务造假、黑天鹅、暴雷、大小非减持、大股东质押、行业天花板、经济危机、贸易战、甜蜜素、毒育苗、三聚氰胺……可谓防不慎防!

最后,你找到了方法,克服了人性,避开了陷阱,你还要看市场的脸色。有的股票就能享受100倍市盈率,有的就硬是压低到个位数,你能有啥办法。(市场估值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细说。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公司赚得真金白银不会骗人,真要是真金白银而不是数字,市场总是会反应的,只是弹性不同罢了。适度降低期望,才能收获惊喜。)

投资不易,且行且珍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