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华浮沉:从“野蛮人”到内斗败走,资本市场前路何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本文自南都·湾财社。

从7月24日起,姚振华的身上将被撕去一个标签:中炬高新实际控制人。

随着中炬高新(600872.SH)临时股东大会落下帷幕,公司董事会大洗牌,“宝能系”董事被悉数清场。自此,姚振华已失去了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尽管多有不服,但截至发稿前,宝能官网再无最新说辞。

回顾姚振华过往经历,自2015年放宽险资入市以来,乘着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人寿")两艘大船,他曾在资本的海洋里如鱼得水。尽管宝能旗下各板块并未直接挂牌上市,但透过上述两大核心平台,截至2019年姚振华持有15家上市公司股份。

2015年至今已有8年,留名商界的"宝万之争""血洗"南玻A仍历历在目,姚振华于资本市场中的故事不可谓不精彩。但随着债务危机、监管层管控趋严,加之与前海人寿的貌合神离,姚振华似乎大势已去。

如今在中炬高新"失语",姚振华在资本市场的路又将通向何处?

钜盛华和前海人寿

姚振华的“左膀”与“右臂”

姚振华,1970年出生于"百载商埠"广东汕头市,1988年至1992年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工业管理工程和食品工程双学位。

1992年,姚振华毕业后来到深圳,并曾在一家国企短暂任职。然而,有着潮汕商贾基因的他很快就辞去了稳定的岗位,决心下海创业。此时,国家正在大力推动"菜篮子工程",姚振华和胞弟姚建辉嗅到商机,创办"新保康净菜超级市场"。

1995年到1998年期间,姚氏兄弟曾在深圳各区先后开设了15家蔬菜连锁市场,成为深圳市"菜篮子工程"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据过往报道,他不仅仅是中间商,还自建农产品基地,并将蔬菜出口到东南亚,这使得坊间流传其第一桶金来自"卖菜"。

然而,姚振华并未满足于此,他的目光很快转移到了更具挑战和利润的房地产业。凭借市民"菜篮子工程用地"的名义,姚振华的新保康蔬菜公司成功拿下了两块土地,分别位于福田区和南山区。1998年,他启动了深圳市福田区中港商业城项目,这也被认为是宝能集团入局房地产业的开端。

2000年,姚振华成立了宝能公司深圳总部,2003年入股深圳物流,并逐步增持至40%实现控股,随后在2006年对深圳物流进行分拆,将原深业物流集团的资产和业务化为己有,在原万科董事长王石看来,这才是宝能系发家的重要节点。

与此同时,宝能于2005年成功打造出深圳宝能太古城,共售出1736套,总销售额高达48亿元,刷新当时深圳住宅年度销售纪录。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姚振华继续将综合物业业务向外扩展,由起初的七大区域扩展至华南、华北、东北、西北等,共计投资近60个地标级项目。截至2016年,宝能地产全国范围内土地储备已达到约2800万,累计增值超过约600亿。

凭借之后连续数年的房价飞涨,2016年,姚振华的身价来到1150亿元,成为富润中国富豪榜第十名。在姚振华的带领下,宝能集团也不断生出新芽,从一开始的"卖菜"公司,逐步成长为一个囊括地产、金融、物流、医疗、农业的商业帝国。

而说起姚振华与资本市场的故事,则离不开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两大宝能系核心平台。

钜盛华前身"深圳市钜盛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2014年,其整体改制变更为今天的"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钜盛华涉猎综合金融、城市复合产业运营、综合现代物流、调味食品及其他四大板块。

其中,前海人寿是钜盛华保险业务的经营主体。2012年,宝能牵头成立前海人寿,正式揽入金融保险业务,姚振华也顺理成章成为前海人寿实控人。凭借一种名为"万能险"的产品,前海人寿2013年和2014年合计实现保费收入近500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即突破500亿,而"保险巨头"平安达此规模花了16年。目前,钜盛华持股前海人寿51%。

早早入局金融保险业,但姚振华真正踏足资本市场的起点却在2015年。这年中国股市波谲云诡,6月曾出现过较大规模的股票价格集体下跌现象。同年7月,为稳定股市,保监会修订发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放宽了险资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范围及资金来源。

险资允许入市,长期觊觎上市公司的姚振华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自此以来,姚振华利用前海人寿、钜盛华获得的资金举牌或定增入股了万科A华侨城中炬高新韶能股份南宁百货南玻A等上市公司。

同花顺统计,截至2019年,姚振华透过两平台持有南玻A华侨城A合肥百货南宁百货韶能股份中炬高新等15家A股上市公司。

在2019年以前,姚振华旗下的宝能系甚至长期占据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他彼时攻城略地的故事被业界广为流传,称之"宝万之争"。

"宝万之争"战败却净赚百亿

姚振华被市场称为"野蛮人"

"宝万之争"是姚振华在资本市场的成名战,也是整个商界千禧年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年,刚进军资本市场的姚振华正四处寻找猎物,彼时股权分散的地产"巨鳄"万科自然而然走进他的视线。当时万科的最大股东华润持股不足15%,更多股票散落在二级市场当中。

"在百度里绝对不能搜到我的名字。"姚振华一向以低调示人。因此回收散股,闷声凝聚势力,也是他采取的策略。

在与万科高层没有任何招呼之下,姚振华通过前海人寿及钜盛华在2015年7月先后举牌两次,持股由0%一鼓作气飞升到10%,至此万科高层才开始重视这家同样来自深圳的企业。据悉,彼时姚振华和王石曾进行过会面,姚振华明确表示想成为第一大股东,但王石直言不欢迎。

不欢而散后,姚振华更加不留情面,率领"宝能系"年内再举牌2次并两度小幅增持,持股一度逼近25%控股线,此时的"宝能系"已挤下华润成为新最大股东。对此,王石曾于微博无奈表示,"股市过山车,'野蛮人'强行入市"。此后,"野蛮人"长期成为姚振华的代名词。

而姚振华本人行为也确实足够"野蛮"。据深交所调查数据显示,在成为第一大股东的过程中,姚振华大胆而激进,不仅从企业规模来看是在"蛇吞象",投入上更是以小博大。

据悉,整个过程中前海人寿及钜盛华实际花费百余亿,但通过收益互换、资管计划等手段撬动来自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资金高达400亿,复杂的质押关系之下,姚振华将杠杆拉满,容不得一环出错。

"宝万之争"持续了近两年时间,姚振华展现出惊人胆魄和过人决断力,哪怕是深圳国资介入、万科管理层擅自股票停牌等操作,都没能终止他对万科的"侵略"。若不是2017年2月的一纸行政处罚,万科的命运或许真的会被改写。

时间来到2016年,姚振华在争夺万科股权的同时,也曾对与万科股权结构相似的格力采取同样的进攻策略。于该年11月17日至28日间,前海人寿大量购入格力股票,持股比例从三季度末的0.9%上升至4.13%,成为了当时格力电器的第三大股东。而不久前,姚振华还以同样的方式控股了南玻A(000012.SZ),引得后者原管理层集体辞职。对此,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公开怒斥姚振华为"破坏实业的罪人"。

那一年,险资举牌十分频繁。有数据显示,2016年险资用于举牌上市公司的金额超过1500亿元,涉及的上市公司超过20家。

一连串事件终于受到监管层关注。同年12月3日,时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公开指责保险公司"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收购"。两天后(12月5日),保监会对前海人寿下发监管函,要求停止开展"万能险"业务,并叫停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险企互联网保险业务。12月9日,前海人寿宣布不再增持格力,并将逐步择机退出,格力股权大战匆匆结束。

2017年2月24日,保监会再次宣布,前海人寿存在编制提供虚假材料,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等问题。最终,姚振华前海人寿董事长的职位被撤销,并被禁入保险业10年。"宝万之争"也迎来尾声。

此后两年中,姚振华停止了"野蛮行为",开始陆续减持万科A股份。但在这场"战役"中,姚振华真的输了吗?有数据显示,经过三轮减持宝能系共计套现了589亿元,除去成本后宝能净赚137亿元。

南玻A内讧

前海人寿与姚振华“割袍”

金钱既能广结善缘,也可令人反目成仇。在与万科等的缠斗中,姚振华没有吃亏,但随着2021年房地产政策收紧以及宝能汽车发展失速,宝能集团出现了"29年来最严重的流动性问题"。母公司的笔笔烂账亦使得前海人寿与之渐行渐远,而将双方对立局面搬上台面的,正是南玻A内讧事件。

2016年11月,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控股南玻A不久后,南玻A包括董事长在内7名高管集体离职,董事会后以前海人寿为首的宝能系派出的管理团队接手。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21.16%,但由于不足30%,故南玻A目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内讧事件起于2022年6月底,南玻A董事张金顺、董秘杨昕宇相继辞职。此后前海人寿和其他"宝能系"一致行动人(以下简称"宝能系",与前海人寿作区分)算上独董支持,在董事会各占4席,双方曾就补选董事的议案争执不休。

而补选董事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派对南玻A青海新建高纯晶硅项目和可转债方案存在不同意见。

当年7月11日,为了争夺"宝能系"在董事会中的话语权,有着前海人寿大股东身份的钜盛华,在前者不知情下,单方面免去时任前海人寿董事沈成方和监事陈琳职务,其中,后者系南玻A董事长。此事招致监管关注,银保监会约谈了作为前海人寿实控人的姚振华,并告知"严禁股东不当干预公司经营"。

同年8月,前海人寿董事沈成方顺利进入南玻A董事会,而"宝能系"董事王健则被罢免。至此,前海人寿获得南玻A控制权。

不过此后对立局面延续,姚振华还在不断尝试反击。同年10月,南玻A股东、"宝能系"中山润田将南玻A告上法庭,就2022年7月11日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结果,请求法院依法确认公司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决议不成立。

今年3月,姚振华又发起新一轮攻势,旗下深圳市冠隆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隆物流")通过集中竞价方式买入南玻A股份1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52%),并承诺拟继续增持至5%-6.26%。按照当日南玻A收盘价7.03元/股,若姚振华持续增持,投入超10亿元。

针对增持承诺,南玻A曾公开表示,冠隆物流两度修改调整告知函,直到第三版才按监管要求给出增持计划的增持数量下限,并且南玻A并未收到冠隆物流在实施期限内完成增持计划的书面承诺。截至目前,冠隆物流的增持计划执行进度为0%。

如今,南玻A内讧仍未结束,但可以确定的是,"宝能系"与前海人寿已然离心。彼时坊间多次传出有国资接盘前海人寿的消息,却未有实际进展,目前前海人寿的背后还是姚振华。

8年后自顾不暇

姚振华再失中炬高新实控权

姚振华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至今,已有8年时间。8年,同样是他持股中炬高新的周期。

8年后,监管层管控趋严加之与前海人寿关系的名存实亡,姚振华大势已去。中炬高新"火炬系"股东也趁机洗牌,加剧了姚振华的窘境。

今年7月7日,中炬高新"火炬系"监事主导监事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拟罢免公司董事长何华等四名宝能系董事、改组董事会,股东内斗导火索就此点燃。

之后的事件发展扑朔迷离。先是宝能系股东中山润田通过宝能官网实名举报,火炬系股东与一致行动人涉嫌虚假诉讼、操纵证券等重大犯罪行为,后又通过董事会推动一系列人事任免。尔后事件迎来"高潮",三名新上任高管履职受阻、姚振华亲自调研被保安拦在门口,更是上演新任高管强制解散保安队、双方门口对峙数小时、抢夺公章等商战戏码。

但是宝能系种种操作还是未能阻止临时股东大会的召开。7月24日,中炬高新股东大会如期举行。这场会议,姚振华和宝能系其他董事会成员都未到场。

事实证明,不来参会的姚振华等有着其他打算。当天,中山润田挂出一份董事会决议,称临时股东大会的四项议案,严重违反《公司法》及《公司章程》,严重伤及资本市场的根基,意在取消股东会。

而想要取消股东会的不止宝能系。独立董事秦志华曾发文写道,新提名董事与公司重大权益诉讼案相关,结案前不宜担任公司董事。"上市公司(中炬高新)的资产就只有几十个亿,现在要求赔偿的金额就是几十个亿。"秦志华在大会现场告诉湾财社记者,因"火炬系"子公司与中炬高新存在价值约50亿元合同纠纷,而公司目前总资产仅为62亿元,"因为这一次诉讼,两次计提亏损,如果再计提一次,明年就要ST了"。

但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宝能出局更有利于公司稳定。有在会议现场外的中小股东代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对于此次会议结果比较迷茫,但如若要在"火炬系"和"宝能系"中选择,其认为还是会选择"火炬系",因为对于前两年姚振华的所作所为不太能够理解。

也有中炬高新投资者告诉湾财社记者,近期大股东之间的争斗弄得人心不稳,尤其宝能作为知名集团,利用其官网影响力屡屡发布只对自己有利的消息给外界造成公司很混乱的印象,给上市公司品牌和经营都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最终伤害的是所有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和投资者的预期相同,两个多小时后,股东投票结果出炉,包括中炬高新原董事长何华在内的四名宝能系董事均以超80%的股东投票被罢免,而梁大衡、林颖、刘戈锐则被委任非独立董事,刘锗辉落选。

对于上述结果,姚振华明显不服。同日晚间,宝能集团旗下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再发声明称,临时股东大会违法违规,会议无效,原有董事将继续履职。但不久后,上交所向中炬高新下发监管函称,主要股东不得滥用信披渠道。截至发稿前,中炬高新临时股东大会已过2日,而宝能官网再无最新声明。中炬高新董事会席位之战基本落下帷幕。

姚振华的资本道路通向何方?

业内:内斗尚未结束

自2021年流动性危机以来,宝能系所持中炬高新、韶能股份、南宁百货等上市公司股份陆续被冻结。

时至今日,姚振华仍透过中山润田持股中炬高新9.58%股份。但随着董事会改组,宝能系于中炬高新董事会席位、持股比例均不占优势,姚振华已失去实际控制人之位。这是否意味着一切已画上句号?姚振华的资本市场道路将通向何方?

"宝能系失去中炬高新实控权后,并不意味着内斗已经结束,甚至可以说是新的内斗的开始。"财经评论员宋清辉于当日亲临股东大会观摩。他对湾财社记者说道,对于宝能来说,中炬高新就是一个"钱袋子"。"宝能系持有中炬高新的股份价值20多亿元人民币,如果未来股价上涨,价值会更高,宝能系控制董事会,接下来就可以运作很多事情。"

他称,宝能系现在有数百亿的资产要被法院执行,如果再失去中炬高新这个"钱袋子",未来的生存状况十分危急。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也认为,双方可能不会因此次股东大会的结束而偃旗息鼓,还会继续就实控权进行争斗,直到有更大的外力介入或双方达成妥协。

"失去中炬高新,是失去了一个可以用于资本运作的工具。"他向湾财社记者指出,宝能系是严重依赖资金流的企业,因此像寿险、上市公司等可以有较好现金流、较低融资成本的工具对于宝能系的正常运转都至关重要,可以充作腾挪资金、保证流动性的工具。

比如中炬高新的调味品业务具有充沛的现金流,也就为上市公司提供了稳定的财务数据,让宝能系可以通过质押上市公司股份获得更多融资。"同时中炬高新也有吸引宝能系的可开发土地资源。"

故事将会如何上演,决定权掌握在姚振华这个主角身上。

但这并不妨碍市场热火朝天地以此为谈资。相较之下,中炬高新内部员工却显得较为"佛系"。

"员工不要去操高层的心,高层不要操股东的心,反过来股东也不要操心保安的事情。"一名主管人力资源工作的中层员工告诉湾财社记者。在他看来,公司目前未受太多影响。"昨天刚发了1000多吨货"。

上述员工表示,"公司的中层和基层非常稳定,行业较为特殊,流动性不大,大家都把企业当家。此外,企业制度非常完善。"这些保持都是公司正常经营的稳定器。

全部讨论

2023-08-02 22:07

重去炸油条卖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