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已无悬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16年大选与中期选举的细节预示2020年大选结果

回顾2016年与2018年,需要重视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整体投票率偏低与希拉里流失众多选票使2016年选举“爆冷”。

2016年大选中,公众对两位候选人的好感度均较差,投票率偏低影响选举结果“爆冷”。2016年的选民投票率接约为55%,为20年来最低,表示选民两位候选人均无好感。

这从当年的好感度民调中也可看出,2016年9月《华盛顿邮报》的民调显示,仅41%的美国人对希拉里有好感,56%的受访者表示没好感;35%的受访者对特朗普有好感,63%的人表示没好感,两者在公众好感度上的差距很小。

但是,这一情况在2020年出现了改变,拜登的民众好感度长期领先于特朗普。

同时,希拉里在2016年得票率远低于前几届选举,给选举结果制造变数。

2016年,共和党的全国得票率和往年相比属于正常水平,2008年、2012年与2016年为分别为45.7%、47.2%与46.1%。

然而民主党的全国得票率相比2008年与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16年为48.2%,2012年为54.9%,2008年为58.2%。

所以,助力特朗普在2016年获得大选的并不是其本人的动员能力,而是因为希拉里流失了大量选票。

第二,2016年大选中少数族裔投票率低使克林顿失去民主党重要票源。

民主党长期在青少年、女性、少数族裔和高等教育人群中占优,尤其是,少数族裔在大选中为民主党人提供了重要票源,尤其是美国黑人选票在奥巴马的2008年和2012年的选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在2016年,少数族裔和黑人选民的投票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少数族裔的投票率不仅在全国普票中较低,而且在关键的摇摆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尤其是威斯康星州)也是如此。

譬如,在2016年,美国黑人的投票率仅为59.6%,相比2012年下降了7.1%,成为自2000年以来黑人投票率最低的一次。

这是希拉里在2016年输掉选举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这一情况在2020年也出现了变化,民主党人少数族裔票源的回归可能助力拜登赢得大选。

第三,2018年中期选举的形势暗示民主党人势力正在回归。

中期选举是观察摇摆州政治风向的重要参考,而2018年中期选举的结果暗示民主党人在摇摆州的实力在回归。

譬如,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民主党自1988年以来首次在亚利桑那州取得胜利,由塞内玛(Kyrsten Sinema)代表民主党获得参议员席次。同时近二十年以来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在亚利桑那州的优势不断增强,与共和党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又譬如,在佐治亚州的州长选举中,共和党人肯普击败民主党人艾布拉姆斯(Stacey Abrams)当选,不过胜出的优势仅有1.4%,已经反映出民主党在该州的发展已经在人口结构和偏蓝的亚特兰大都会区的支持下,不断追近共和党。

而在密歇根州,参议院方面,民主党参议员斯塔布诺(Debbie Stabenow)顺利在中期选举连任,也使得民主党人继续保持该州两席参议员全取的局面。众议院方面,2016年民主党败北,共和党成功在14席中取得9席,而中期选举民主党则收复失地,将席次比降为7:7,双方在密歇根州的众议院席次相等。

同样的趋势也出现在其他摇摆州中,这些信息均传递出民主党人在摇摆州的势力恢复。由于特朗普2016年大选在数个摇摆州的优势都非常微弱,包括在宾夕法尼亚州(+0.7)、佛罗里达州(+1.2)、威斯康星州(+0.7)、密西根州(+0.3),所以把握摇摆州的政治风向十分重要。

2020年出现的新情况暗示拜登更有希望获得选举胜利

首先,相比希拉里更为稳固、明显的好感度使拜登可能动员更多选民参与投票。

自从宣布竞选总统后,拜登不仅在全国支持率民调上长期领先特朗普,其好感度等级也持续领先于特朗普,且有较大差距,这为拜登赢得大选争取了更多有利因素。

从图1和图2的比较可以看出,拜登相比希拉里在好感度上有明显且更为稳定的领先优势。

2016年,选民对两位竞选者的好感度均不高,且对希拉里的好感度多次震荡,甚至数次与特朗普十分接近,这也是2016年投票率低的直接原因。但是,2020年选民对拜登的好感度拉开差距可能使今年的投票率得到明显提升,翻转2016年的选情。

实际投票情况证明2020年的投票率确实正创下新高。

据佛罗里达大学的美国大选项目(U.S. Election Project)10月28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7100万美国选民在此次大选中投票,超过2016年大选投票总数的一半以上(51.6%)。

负责美国大选项目的教授迈克尔·麦克唐纳表示,今年大选的提前投票率很高,他预测总投票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1.5亿,占合格选民的65%,是自1908年以来的最高投票率。投票率的明显提升可能改变2020年选举的态势,选民对两位候选人好感度出现的明显差距也可能改变大选结果。

图1:拜登VS特朗普好感度比较

图2:希拉里VS特朗普好感度比较

其次,左派青年与少数族裔对拜登的明显支持可能助力其击败特朗普。

民调显示,60%的拉美裔年轻选民,75%的年轻非西班牙裔黑人选民,以及72%的年轻非西班牙裔亚裔选民表示,都将投票给拜登。

在这些群体中,分别有19%、12%和16%的受访者表示将投票支持特朗普总统连任。在年轻的非西班牙裔白人选民中,40%的人表示他们会投票给特朗普,48%的人表示会投票给拜登。

虽然,少数族裔的民调优势长期倾向于民主党人,在2016年,希拉里也在少数族裔选票中明显领先于特朗普。但是,相比2016年,对候选人的好感、新冠疫情、种族骚乱以及对邮寄选票等情况可能使少数族裔与左派青年的投票率可能会大幅上升,帮助拜登赢得大选。

同时,早期投票显示,部分共和党选民已经开始秘密投票给拜登。《国会山》的政治观察家指出,2020年大选的早期投票中出现了一群选民,他们是从未支持过民主党候选人的共和党人,但他们在这次选举中投给了民主党人拜登,这预示拜登正在争取共和党中的摇摆选民,扩大自身优势。

再次,选民结构的变化利于拜登,且影响美国未来政治版图。

在2020年,女性、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选民、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选民所占的比重比2016年更大,这可能对拜登选情有所利好,因为民主党人向来强调身份政治,在这些选民中较受欢迎。

未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选民是特朗普2016年赢下大选的基础,当前他们也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提前投票。

到目前为止,估计有280万选民投票,几乎是四年前这个时候投票人数的7倍。这预示着美国政治内部的分裂化与极端化,正给选情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但是,与2016年的58%相比,这些选民今年在全体选民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为49%。受大学教育的白人选票已从四年前的30.3%增长到近35%,而黑人选民在选民中的比例几乎翻了一番,达到9.2%。

因此,从选民结构来看,民主党人面临比2016年更有利的竞选局势。更值得注意的是,如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指出,代际更迭与选民结构的变化可能使美国未来选举中的优势天然倾向于民主党人,这可能改变美国未来的政治版图。

总之,与2016年相比,2020年大选的不确定性较小。

从被选举人个人素质、动员能力、选民结构与摇摆州政治风向各方面来看,拜登在2020年赢得选举的可能性较大。

不过,虽然拜登有可能为民主党人赢得大选,但特朗普留下的政治遗产将继续推动美国政治的各方博弈与整合。同时,选民结构出现的变化也将成为未来观察美国政治走向的重要参考,民主党人在选举中获得的优势可能更加明显,而美国政治生态的极化与分裂化继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