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拿掉的雷又回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6

点击上方蓝字“炒股拌饭”,关注了解更多精彩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炒股拌饭

作者:小声比比的饭爷

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最近一段时间全球金融行业连续发生了两个大事件。

首先是美国人放松了沃尔克法则监管,其次是我们可能要试点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搞混业了。

为啥说这个改革是大事件呢?因为放松监管让商业银行搞混业从来都是金融里最大的雷

混业以后很多大银行的自营交易为获得更多利润,会在表内表外加杠杆赌方向放大风险。

这种偷摸操作,会把银行本来无风险的储户存款变成自己交易风险的一部分。

赌对方向赚到钱的时候,金融从业者可以获得高额奖金和报酬,自己还没啥风险。

赌错方向出现大规模亏损,甚至可能会破产时,金融从业者自己依然没啥风险。

这时候公众的钱倒霉了,要么政府愿意用纳税人的钱补救,全体民众为此买单,要么就真的没了。

08年那次震惊世界的全球金融危机,很大程度就是这么搞出来的。

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通过沃尔克规则加强对混业的监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里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沃尔克规则是个啥东西。

沃尔克规则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问世的监管政策,也是2010年美国最强的金融监管法《多德-弗兰克法案》的一部分。

放松沃尔克规则之后,可以说金融危机之后费尽力气拿掉的雷,现在又要回来了。

要知道之前美国金融混业监管的放松和收紧,和历史上几次大危机息息相关。

本篇我们着重讲讲商业银行混业这玩意的来龙去脉,还有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

1

混业监管收紧 

如果你熟读近代史和经济史,回头看几乎每次把戏都基本差不多。

每次监管放松几年后,伴随的一定是金融业狂欢和随之而来的大危机。

紧接着就是严厉的监管收紧,这个动作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大家都知道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大萧条,带动全球经济步入寒冬。

大萧条的产生,本质上和二十年代美国政府对自由主义过度放任息息相关。

为啥自由主义会导致经济危机呢?大家都知道美国人爱女神也爱自由。

反应到当时的经济政策上就是:美国人觉得政府不要干预经济,把企业交给市场,市场才是经济最好的抓手。

完全市场化的结果就是马太效应显现,强者恒强的状况愈发明显。

小公司一个个倒下,大公司越来越庞大,逐渐形成了垄断组织。

垄断啥意思大家应该知道吧,就是某家公司把竞争者都赶跑,自己一家独大。

垄断不好的结果就是少数人资源独占,多数人吃糠咽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可以看出在大萧条之前美国的贫富分化达到极致。

拥有生产资料的垄断组织和资本家赚钱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钱越来越多,劳动群众收入却日渐微薄。

居民贫富分化到极致的结果是,普通人的收入越来越少,吃瓜群众越来越没钱,只好减少消费。

资本家再富有,日常用品的基础消费能力也是有限的,因为资本家的钱再多,也支撑不了庞大的基础消费。

毕竟亿万富翁和百万富翁在生活的日常用品的基础消费上差别并不大。总不能说你是亿万富翁,拉粑粑就比百万富翁多用一卷手纸吧。

多数日常消费品还要靠数量庞大的吃瓜群众消耗,财富分化到一定程度以后,社会基础消费增长(类似食品,工业品,日用品)就开始受到限制。

这时候整个收入-消费的循环体系就会出现负反馈。

资本家一看吃瓜群众没钱消费可不行啊,多影响赚钱啊,得赶紧想法子。

不过想出的解决办法并不是给大家涨工资,而是搞金融创新借给你钱花。

现在大家常用的银行分期付款和信贷消费,其实在1920年代就已经流行开了。

在分期付款和信贷消费的推波助澜下,掀起了债务消费的虚假繁荣。

一直分期一直爽,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买不起东西了。

随着借钱分期的人越来越多,加入到分期消费战场的银行也越来越多。

为了增加自身竞争力,很多银行开始做起了低息甚至无息的长期分期贷生意。

可借钱的人本来就是穷鬼,以后还不上钱咋办呢?根本没人考虑这个,企业看到销量增长还纷纷融资扩大生产呢。

穷苦老百姓靠着金融创新,纷纷过上了借钱消费提前享受的生活。

没钱的人在贷款做分期,那有钱的人在干嘛呢?当然也一样做分期啊。

道理很简单,拿低息的银行分期贷款买东西,把自己的钱放到银行吃利息赚钱傻子才不干。

更何况当时还有年年上涨的股市,道琼斯指数在29年崩盘前涨了五倍。

那个咆哮的二十年代是华尔街牛气冲天,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

穷人低息借钱买东西,企业利润节节高,富人拿钱投资股票,股票天天涨。

企业从股市融资扩大生产,然后把产品再卖给穷人,简直是一个完美闭环。

看完这段,是不是有种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现在发生的事过去都曾发生过的感觉。

当时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也非常配合银行推出的消费信贷,持续推出大规模降息和宽松。

1920年8月以后的美国就一直走在宽松降息通道里。

大企业和垄断组织的市占率在二十年代不断提高,利润迭创新高的同时。小企业变得越来越难赚钱,大家纷纷抱怨生意难做。

所以很多社会资本不再把手里钱投入到实业再生产,而是进入股票市场投机。

是不是感觉和现在很像?只不过现在很多小企业选择的是用低息经营贷炒房。

股市的上涨让投机氛围愈演愈烈,商人们不再满足于生产和销售,中产阶级、家庭主妇也看不上工作赚钱。

大家都投身股市变身股民,沉醉在股票交易所里人为创造纸上财富。只要有一点闲钱,就会全部投入股市。

当时最流行的是杠杆交易,只要支付10%的保证金就会有经纪人垫付余额让你用10倍杠杆投资。

很多人加了杠杆以后,梦想着坐在家里就能成为富人,是不是像极了2015年杠杆牛全民配资炒股票的场景。

银行的疯狂这时候也达到了极致,它们组成“担保成员机构”,用储户的资金大肆在市场上投资推高股价。

除了自己下场炒股,银行也借钱给股民炒。银行用5%的利率从美联储借来资金,倒手用12%的利率借给股票经纪人,经纪人再用20%的利率放贷给投机者。

向股民放贷成了银行最赚钱的生意,1929年夏末放贷利率已经高达20%。

看起来很好笑吧,很多人不知道,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牛市,“配资”加杠杆从来没缺席过。

股票泡沫和消费信贷债务同时都在吹大,哪一天消费信贷缩减或者泡沫撑不住了,就都垮了。

纸币时代以来,泡沫的破灭从来都和加息密切相关,只是人们在狂热的时候从来没有在意这个举动。

这个事儿我们在《两次大危机之前到底发生了啥》《我们正站在一场大萧条前夜》里面反复讲过。

大萧条之前也不例外,其实从1928年美联储开始加息就已经发出了讯号。

当时美联储对股市过度投机表示了关切,决定用加息的方式遏制信贷膨胀。

1929年10月24日是泡沫破灭的日子,不管是长期贷款还是短期贷款利率都在这个月达到了高峰。

美国股市也在这个月低下了高贵的头,道琼斯指数直接崩了,紧接着就是后面那次举世闻名的大萧条。

说起来美国1929大萧条其实都是自己作出来的,金融创新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为实体经济产能过剩,所以要促进消费。银行借钱给消费者做贷款分期,提高了虚假消费。

企业一看订单充足,开始扩大本来就过剩的产能。产销两旺,股价高涨,一片虚假繁荣。

贫富分化到极致使得这些做分期贷款的穷人禁不起一点风吹草动。

加息以后好多人还不上分期贷款,前面的循环被打破,泡沫破裂。

接着就是订单消失,股价暴跌,企业倒闭,失业潮也来了。

寅吃卯粮透支未来终究是要还的,只要未来够长就不可能不出事。

一旦出事就没办法继续透支,整个链条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大型经济危机随之而来,只不过那时候管这个叫大萧条。

1933年3月,罗斯福入主白宫的那天,美国的股市和银行体系已经彻底崩溃。

总统上台第一道政令就是关闭所有银行和交易所,并要求国家货币委员会调查华尔街在大萧条里面搞了啥名堂。

调查结果发现:从二十世纪早期开始,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深度参与投机是导致1929市场崩溃的重要原因。

1933年6月,罗斯福签发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把投资银行业务(承销和发行证券)和商业银行业务(吸储和贷款)严格地划分开。

禁止商业银行包销和经营公司证券,只能购买美联储批准的债券,保证商业银行避免证券业的风险。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标志着美国金融业形成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新模式。

投资银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投行。

这个之前从来没有的模式,就是在新法案加强监管的背景下被创造出来的。

2

混业监管废除

由于银行深度参与股市投机,大量商业银行在大萧条中受到股灾严重波及倒闭。

大萧条期间有一万多家美国银行营运出现了问题,占当时所有银行数量的三分之一,很多储户存款血本无归。

混业经营之后,银行身兼商业银行吸收储户存款,和投资银行从资本市场获利两个角色。

商业银行作为储户资产的保护者,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投资的受益者,这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混业经营当中体现的尤其尖锐。

大多数商业银行避免不了拿储户存款去股市投机博取利润的赌博心态,反正赌赢了自己赚钱,赌输了储户亏损。

大家钱存在银行平白无故被银行亏完了,刁民们可不是要上街闹事嘛,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罗斯福签发《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背景就是抑制商业银行投机,提高储户存款在商业银行的安全性。

它在几个方面把银行和证券业务做了切割:

第16条: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承销和交易;
第20条:禁止商业银行与证券机构建立关联关系;
第32条:禁止这两类机构建立人员联销关系,禁止证券公司成为银行的关联机构,并且要求收到联邦保险的银行严格划分投行业务。

从此以后,商业银行不再能使用客户资金从事高风险的证券投资业务,从某只意义上说,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从此大大降低。

不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作用,由于商业银行被严格限制,导致了收益回报率过低。

这导致储蓄率本来就低的美国人更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面,而是从事一些其他中度风险的投资。

商业银行在后面的60年里日子非常难过,投资业务全靠货币基金这种东西勉强维持。

一直过苦日子商业银行肯定是不甘心啊。

所以从1988年起商业银行就开始花大价钱游说政府,不断努力尝试废除这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看过那部大而不能倒电影的,应该很熟悉片头的这几个场景。

1988年商业银行尝试通过游说里根政府,废除这部监管法案。

虽然这次游说没有成功,不过商业银行却找到了突破口,多项银行监管法令被去除。

里根签署了的《加恩圣杰曼法案》,使得美国银行业监管逐步放松,悄悄回归混业经营。

这次放松直接导致了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储贷危机,银行业也迎来了倒闭潮。

经过里根政府的铺垫,1991年老布什政府推出了《监管改革绿皮书》,进一步放松金融监管。

1998年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银行正式开始从分业步入混业,《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名存实亡。

1999年11月,时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的鲁宾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一起向国会建议:“永久剥夺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权利

国会居然通过了这个建议,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在存续了60多年以后,就这么被废除了。

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就此诞生。

新法案的宣布意味着美国金融业在1933年从混业走向分业以后,从1999年又开始从分业走向混业。

当年被拿掉的混业经营那颗雷,又被克林顿政府原封不动拿回来了。

其实美国的高层精英对开出这个口子会带来什么结果,根本就是心知肚明。

克林顿时期的劳工部长赖克就曾经说过:一旦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被推翻,华尔街的赌徒们就会通过投资银行入侵商业银行和居民存款。

3

次贷危机

克林顿卸任之后,2000年小布什开始担任美国总统。

这位小布什,也就是1991年推动《监管改革绿皮书》那位老布什总统的儿子。

小布什任内除去打击伊拉克,最大的成就是推动了提升美国人的住房自有运动。

这次住房自有化运动的结果之一,就是在前任克林顿废除混业监管的配合下,引发了08年那次震惊中外的次贷危机,

全世界都受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直到现在都还没缓过来。

之前我们在《08年那场墙倒屋塌遍地哀嚎的金融危机》里面讲过这个事儿。

次贷危机的起源是一种叫做cdo的资产抵押债券,背景就是小布什任内提升美国住房自有率运动。

从2001年小布什任内开始,美国楼市开始蓬勃发展,来自亚洲和拉美的新移民疯狂涌入美国。

伴随着美国政府鼓励国民提升住房自有率,大家纷纷买房,房价水涨船高。

当时的美国和国内两三年前有点像,因为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到处都在抢房。

不光是新移民,美国很多土著也在琢磨怎么投资房产跑赢通胀。

在赚钱效应驱使下,大量的热钱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加速推高了房价水平。

经历了几年地产牛市以后,从2003年开始,地产商和金融机构发现,资质优良的的贷款客户消耗光了,剩下的都是点资质不佳的穷鬼。

毕竟一个国家再发达,高收入群体也是有限的,合格的贷款主体也就那么多。他们都买的差不多了,合格的贷款主体就没了。

要知道放贷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挺难,难在没有足够的合格贷款人。

好的贷款人得手里有钱付得起首付,还得现金流好还得起月供

没有合格贷款人咋办呢?华尔街自己创造呗,把低收入人群包装成合格贷款人不就好了。

恰好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美联储把利率降到了史无前例的低位。

银行趁势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开发了一种针对低收入人群买房的金融产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次级贷。

在国内买过房贷过款的人都知道,你想贷款买房首先需要足够的首付,多数是两三成起步。

这是房价下跌时候金融机构的安全垫。

还得审核你的还款能力。一般来说,银行的要求是你的收入是房贷的至少两倍。

搞这么复杂是怕你贷款以后因为房价下跌不还房贷,或者现金流不够还不起,给银行带来风险。

次级贷就牛逼了,先是推出可调节利率贷款帮低收入人群降低每月还款额(允许借款人前两年只付很低利息不还本金),还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贷款。

可调节利率贷款前两年执行超低利率使得借款人月供还贷负担远低于正常贷款。

眼前的低利率让一些中低收入者纷纷入市买房,埋下了几年之后月供上升无力还款的炸弹。

零首付零文件贷款,使得借款人可以在完全没钱的情况下购房。条件是仅仅需要自己申报一下收入,根本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比如工资条,税单。

08年金融危机前那些银行信贷经理劝你买房的姿势是这样的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

”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

”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次级贷一推出,想象力的大门打开了,次级贷创造了完美的新贷款主体。

在资质不错的贷款人消耗殆尽以后,大量的次级贷款流向了打零工的无业人员,脱衣舞娘、拉美移民等等。

不管资质多差,都能贷款买房。

市场供需开始失衡,房价开始加速上升。房价天天涨,自然更多人开始关注房价。

可以看出,2002年起,美国房价的上涨速率在次级贷推出以后加速了。

因为房价持续上涨,当时所有人心里都有个念头,买房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而且要加杠杆多买。

更牛逼的是,当时因为贷款人可以把贷款买的房子升值部分再抵押贷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抵(二次抵押贷款)

大家不是都觉得房价还会再涨嘛,就把升值部分抵押出来做首付,再通过银行贷款加杠杆炒房。

这种杠上加杠的操作方式一旦房价开始回落或者大批买房者月供跟不上,就会变成杠上开花。

那时候监管机构都在干嘛呢?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从2001年互联网泡沫以后就开始不断放松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还非常配合的表达了:“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单纯为了监管而监管”,这为后面的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

要知道之前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能被废除,也要归功于时任克林顿政府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和财长鲁宾的强力推动。

你看,每次危机起因都是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双放松,但人类却在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4

混业放松以后发生了啥

我们本篇要讲的是金融混业以后带来的大雷,前面只交代了次贷危机的背景。

那么08年次贷危机里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混业以后到底通过cdo干了点啥呢?

小布什上任以后不是推行住房自有运动嘛,大家不断买房就不断贷款。

正好当时的货币政策也配合,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大幅度降息拯救经济。

我们说每次央行大印钞以后,资金都会选择让自己利润最大化的渠道,通常不是楼市就是股市。

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释放的这批资金被创造以后没有回归股市,而是流向房地产市场,刺激了美国地产泡沫的出现。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废除更是让金融业丧失了监管,混业以后肆无忌惮的吹大泡沫。

和商业银行结合以后,投资银行发现商业银行手里有很多贷款,商业银行这部分贷款的收益来自房贷每个月的还本付息。

为了赚更多的钱,投行帮助商业银行把这些贷款打包成cdo债券,然后给他们评级。

还款能力强的就是aaa级,然后是bbb级,还款能力最弱的就是垃圾级。

aaa级收益差,但是稳定。垃圾级债券收益高,但是不稳定。

因为cdo的主要收益来源就是房主还贷嘛,一般垃圾级债券贷款房主收入都不太稳定。

不过因为那几年美国房价年年涨,大家的想法是如果贷款人还不出钱,银行就把房主的房子卖出去也不会亏。

银行给房产投资者放贷,投行再把贷款做成cdo产品卖给市面上的理财投资者。

投行卖掉cdo产品以后,钱又可以回到银行继续放贷,这真是个完美闭环。

因为这波操作,在这几年房价上涨的日子里商业银行和投行赚到很多钱,投资者也获得了收益。

后面因为cdo的买家越来越多,所以银行需要更多的房贷做成cdo卖出去赚钱,但是合格贷款人不够了。

所以美国银行就发明了次级贷款,进一步对贷款放松,几乎是个人都能给你放贷买房。

无需收入证明,无需资金流水,即使需要证明也可以伪造,贷款过程极其轻松。

甚至有些人身上根本没几毛钱就高杠杆买了五六套房子,房价泡沫由此产生。

华尔街拿到次级贷款以后通过评级机构包装,继续做成aaa级的债券。

因为房价不断上涨,这种次贷债券的净值也在不断上涨,整个华尔街投资者、政府、银行都在买买买这种cdo。

到了07年初,美联储因为通胀持续加息,次级贷款利息过了优惠期也开始升高了。

很多人开始还不上贷款,市面上的房子越来越多,楼市泡沫终于被刺破了。

跌幅厉害的地方,有些人房子背着50万的贷款,只剩下10万的价值。

大家毅然选择断供,银行回收的房子越来越多,市场上囤积了好多房子卖不出去

这时候cdo价值自然也是大跌,骨牌效应来了,连锁反应就是各种华尔街大公司和政府持有的cdo大幅贬值。

很多银行和基金公司因为这个倒闭了,这里面就有我们熟悉的雷曼兄弟

雷曼倒闭以后,大家都开始恐慌了,没人肯在市场上借给别人一分钱。

连通用这样的制造业巨头,都没办法从金融市场获得资金维持公司周转。

美国政府没办法,只能出手相助,大幅降息和量化宽松增加市场流动性,大家熟悉的QE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

后面还不得不给一些大公司注入资金保持这些公司以免倒闭,最后才顺利解决事情。

我们之前在那部“大而不能倒”电影里面看到过的场景,每一幕都真实发生过。

这也是为啥在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10年之后,很多人提出克林顿政府重开混业大门是导致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

1999年监管法案被克林顿废除以后,包括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这些商业银行大肆涉足投资银行业务。

单单2005-2007年两年间,花旗银行一手发行的CDO产品就超过1200亿美元,自己还持有数百亿美元的CDO。

危机中花旗银行仅仅在CDO产品上的损失就超过250亿美元,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使得它们成为大而不能倒的金融中枢。

危机让九百万人失去工作,失业率飙升至10%,数百万人看着自己毕生积蓄蒸发殆尽。

混业以后这些机构为了攫取利润不断吹大泡沫,最终引发了美国房产市场的崩溃和全球金融危机。

克林顿政府重开混业大门和监管的缺失,是大而不能倒机构产生主要原因。

5

危机后混业的收紧和回归

这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政府的精英们又开始反思混业经营的坏处了。

2009年12月共和党大佬麦凯恩和民主党参议员坎特韦尔建议重塑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基本思路是考虑分离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让金融业重归分业监管的模式,《多德-弗兰克法案》法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多德-弗兰克法案》全称是《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

法案的核心内容有三点:

首先是扩大监管机构权力,破解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困局。

同时限制了金融业高管薪酬,允许分拆陷入困局的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和禁止使用纳税人资金救市。

其次是设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扩大监管机构的权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沃尔克规则”。通过限制金融机构的自营和投机交易,限制大型金融机构的衍生品交易,防范金融风险。

奥巴马在2010年签署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被认为是“大萧条”以来最全面,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

新法案目的是避免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度重演,很多人认为严厉程度可以和之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相媲美,混业终于又被套上了紧箍咒。

2014年4月1日,沃尔克规则开始正式实施。新规则迫使很多华尔街银行重塑了商业模式,降低了金融风险。

不过特朗普团队一直认为,《多德-弗兰克法案》虽然有效抑制了美国银行业的高风险押注,但也抑制了经济的增长。

所以特朗普一直在寻求放松沃尔克规则。

2020年1月,美联储正式发布沃尔克规则改革方案。

2020年6月25日,美国监管机构货币监理署放宽了大型银行投资的限制。

华尔街正在通过沃尔克规则改革被逐步松绑。如果一切顺利,最终改革方案会在10月生效

2014年至今的5年时间里,沃尔克规则始终被认为是挑衅华尔街利益的代名词。

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金融监管的“紧箍咒”即将被全面松绑。

这是金融危机10多年后迎来的全新去监管时代,华尔街也即将迎来一场狂欢。

今年年初至今的疫情,对金融市场冲击非常剧烈。

之所以没有演化成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一个是因为美联储行动迅速。先是快速把利率降到0,之后开启大规模量化宽松,迄今为止印了快4万亿美元。

二是因为美国大银行和大机构都没有受到冲击。08年危机以后,受制于《多德-弗兰克法案》与巴塞尔协议Ⅲ,美国大银行持有的企业债规模不大,衍生品敞口也很小

这也是为啥2010年奥巴马签署的数十年来最严厉,条款多达2300页的《多德-弗兰克法案》。

会被称做奥巴马赢得的一项载入史册的重大政治胜利。

可惜这个监管法案就像之前的医保改革一样,很快就要被川普宝宝废除丢进垃圾桶了。

2016年老川从上台就开始兑现竞选承诺,开始着手给金融业松绑。

2018年5月宣布改革《多德-弗兰克法案》,放松监管为银行业注入活力。

2020年6月开始放松沃尔克规则,后面应该有进一步放松的动作。

川普在大选前着手放松对资本和金融的监管,无疑是在向华尔街献礼。

一方面川普希望获得华尔街金主的支持,表示自己在任就会对资本放松监管。

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规则修改,释放更多资金维持股市上涨,为自己选举创造有利条件。

要知道美股标普走势和总统连任相关度高达85%,之前我们在《川普的命门》讲过这个事儿。

后面只要标普能维持涨势,华尔街的金主们又支持,川普连任的概率非常高了。

为啥我们总说人类的历史就是复读机,之前还在《通胀以后就是债务崩塌》推演了后面危机的时间和过程。

因为川普放松监管以后,“危机 – 经济下滑 – 降低利率 – 放松监管 – 资金泛滥 – 危机”这样的老剧本又要上演了。

6

尾声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经历了混业-分业-再混业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循环。

回顾历史你也会发现,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没有学会任何教训。

29年的金融危机和08年金融危机有区别么?本质上并没有,都是放松监管和金融混业以后带来的结果。

只不过29年的时候银行拿着储户的钱去证券市场赌博,08年押注的方向是金融衍生品。

最后的结果都是赢了金融业狂欢,输了全体老百姓和全世界买单。

之前我们总说通胀不起,周期不止,这个话并不是瞎说的。

自打进入纸币时代,每次源自美国的大危机都是通胀或者泡沫起来以后,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带来的。

1929年的泡沫是怎么破的?从1928年开始,美联储为抑制投机开始加息收紧货币政策。

最终不但刺破了股市泡沫,还引发了后面世界性大萧条和随之而来的二战。

2008年的泡沫又是怎么破的?也是因为2004年通胀起来以后,美联储开始着手加息。

2003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强劲复苏,需求快速上升拉动了通胀和核心通胀抬头。

2004年美联储开始持续收紧货币政策,连续17次把利息提高25个基点,2006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达到5.25%。

在美联储连续加息以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终于被刺破了,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这次会有什么意外么?并不会。

疫情期间几万亿美金被创造,了解一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变化,就知道未来热钱会有多汹涌。

而且放水的不止是美国,为抗击疫情,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开启核动力印钞机。

看看M2增速就知道,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同步放水已经开始了。

上次几个大国同步开启印钞机,还得追溯到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后面发生了啥应该不少人还记得,这些钱大多数都流入了房地产。

手里拿着100万现金的人和拿着100万房子的人,也是在那年瞬间拉开了距离。

这次印出来的钱也会涌入各种资产,吹起史无前例的超级泡沫,不过大概率不是楼市。

瞎猜猜这次会流入科技行业,配合我们制造业升级计划带动资本市场融资,推升科技泡沫。

现在各大金融市场都在打扫屋子,准备迎接热钱的到来,香港那边不就顺势推出了科技指数么?

之后就是泡沫湮灭,就像当初的君子兰,以前的南海泡沫一样。

国内市场也会跟上这次科技泡沫,这次泡沫会让很多人暴富,也会洗劫很大一批人。

大致的时间节点,我们在《通胀以后就是债务崩塌》推演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未来泡沫破的时候也会无比壮观,后面如果中国不打算拯救世界,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大萧条。

你看我们不是已经在做内循环的准备了么?当初大萧条时期就是这样。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周有空展开再讲,这篇字数已经写超了。

全文完!感谢观看,如果喜欢请点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全部讨论

2020-07-28 17:37

 谢谢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