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5.20操作计划与思路:如何看待当前风险与机遇】

发布于: 雪球转发:36回复:53喜欢:141


截止5月13日收盘,上证指数周上涨-2.96%;深证综指周上涨-4.66%;创业板综指周上涨-5.87%。全周赚钱效应极弱,市场确立下跌调整走势,并未能进行有效的反弹,防御性板块受青睐,各类资金体现出“减仓→离场→观望”的情绪。本周主要以减仓为主,在跌破2860之后进行了多次减仓,留出现金等待机会。从管理层的意图和资金压力以及市场交易者情绪来看,目前可能算是较为危险的时刻,保持主动性,短期外围压力虽小,但内部管理层调整思路对资本市场的压力较大,短期难有大行情,个人认为年后反弹已经结束,目前处于下跌趋势中,止跌信号都未发出,下行风险较大。但从长期角度来说,2016年为黄金坑的逻辑未变,个人觉得若市场继续下跌,则是买入低价位筹码的机会,些许浮亏不用过于介意。但目前并不是一个较好的买入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位置过于尴尬,如果这是中期调整,那么这里明显只是下跌中继,如果这是由于多原因共振引起的短期调整,那么短时间要站回关键点位才行,在这横着就是两种可能都占着,从大家喜闻乐见的魔咒观点来说,“大A股久盘必跌”加上“无穷六绝七翻身”,还是将现金留多一点较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当前的风险和机遇。一家之言,只是个人思考。
一、首先从资金的情绪来看:
(一)大小非减持:本轮反弹行情,产业资本出逃明显,就4月份来说,高管、公司和个人等重要股东共减持284次,减持参考市值为170.5亿,另外增持为204次,但只增持了87.16亿。整体4月份净减持为83.34亿。而5月6月是解禁压力区,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减持压力,但近期股市下跌,部分公司开始出手增持自己家的股票,截至5月11日,5月以来共有77家上市公司获得大股东或高管增持,合计买入3.85亿股,增仓市值为48.43亿元,但依然是减持大于增持的情况。
(二)沪股通:沪股通近两周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谨慎,单日使用额度与可用额度比例降低明显,且资金连续3周出逃,与年后大幅流入的反差非常明显。


(三)两融情况:融资余额在4月最后一周开始明显降低,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平均比重降至去年最低水平附近,表现出杠杆资金减持明显,且本周两融余额继续下降,资金避险情绪较重。


从资金上来看,风险偏好开始降低,避险情绪较重,对后市的分歧和担忧表现较为明显。
二、从管理层意图来看:
上周大概猜测了一下“新维稳”时期的管理层思路,但猜中了开头,没猜中结尾,周一权威人士讲话,周二出现4行业再融资和并购政策限制传言,更凌厉地说明了管理层的思路又进行了转变,自主席换人之后,闷声做了几个月的“工作”,果然一鸣“惊”人。
(一)权威人士讲话
结合权威人士之前的两次专访,透露出来的要点,第一“经济呈L型走势”,第二“加大力度稳增长,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同时表明不能以加杠杆的方式硬推经济增长,将货币政策定义为稳健,不能过度宽松,证实了未来经济将进入阵痛期,且限制了货币政策空间。一年内出声三次,这一次的表述非常清晰,表明宏观调控重点为调结构,三次专访都说到了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这一次的“彻底抛弃”等用词彻底打消大水漫灌、货币宽松的预期,同时从4月出现的传闻(央行窗口指导,4月各行总行新增信贷规模压降至月初计划数的70%)和周末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来看,未来货币政策的空间极小。


(二)证监会对中概股和4行业并购和再融资的限制
且不论短期的影响,从证监会的本意来看,限制中概股回归,是为了防止中概股圈钱回归,中概股集中回归,让壳资源炒作加剧,且不一定都是优质公司,这样的现象明显让跨市套利者浑水摸鱼,也不利于A股市场的发展,所以证监会做出这一决策,是为了未来,短期在市场选择方向的时候或许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这必须是要进行的一步,个人觉得是短空长多。
而对4行业并购和再融资的传闻,虽然证监会说明并没有更改政策,但其实已经感觉到了这并非空穴来风,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存在概念王、利益输送等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的公司,个人觉得也是属短空长多,只要公司本质向好,这则消息不应该是卖出的理由,而错杀的公司显现出投资价值。从另一方面来看,我认为证监会的这一举措可能并不是只针对这4个行业,可能会在未来扩大监管,这样引起的又会是一系列的变动,这个之后专门写文来谈谈。
(三)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2016)82号文)。
本条例就交易结构不规范不透明、会计处理和资本、拨备计提不审慎等问题,提出相应具体要求,并明确个人投资人不可投资不良资产收益权。
3月下旬的时候,银监会就下发了《关于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通知》,其中明确说明,“不得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规避资产质量监管提供通道”,当时点评到“该条例,对银行的报表会有影响,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可能还会继续暴露。银行出于报表的考核压力,不良资产出表的一个普遍做法是,将不良资产打包出售,同时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签订回购协议或者通过收益互换收回不良资产的受益权”。本次下发的82号文则明确“出让方银行不得通过本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本行的信贷资产收益权,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担先行或者隐形回购义务”,将进一步促使银行业不良率上升,但同时为资产证券化推进做好铺垫。但要注意一点即“原本银行开展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规模”问题(根据银登网的数据,截至2016年3月底,总计信贷资产债权及收益权转让规模为340亿元),并且对于拨备覆盖率等指标贴近红线的银行来说,压力明显。从16家上市银行最新公布的一季报来看,建行、交行、民生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51.71%,151.24%和152.13%,逼近150%的监管指标红线,而工行、中行已经低于红线至141.21%和149.07%。目前所看到的信息表明,银监会目前虽未正式下发有关拨备监管指标的放松指引,且监管规定3个月不达标才会触发监管处罚,也即意味着,若6月底前拨备覆盖率监管指标仍未下调,中行、工行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拨备覆盖率以满足监管要求,不过建行董事长最近表示,中国的监管部门正就可能下调银行坏账拨备覆盖率讨论,所以在6月底之前,我们也许能看到正式的文件出台。结合“中国考虑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前1年至今年夏季召开”的消息,我们预计金融行业内的整顿将加速,将一切风险归于监管层视线之内,长期来看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但短期内要注意清理影子银行所带来的影响。
从目前透露出来的管理层的意图来揣测,本轮下跌中国家队不会充当干扰角色,也就是说可能由市场来进行决定,可能阴跌和平台式抵抗无法避免,而且从证监会、银监会一系列的动作,加上今年提前一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感觉金融市场规整正在进行,而风雨过后可能会见到真正的彩虹,市场不破不立,一切归于监管之下才能使市场较好的发展。不过希望管理层决定要这样走就一直走下去,不要又遇到点问题又政策转向。而且在当前情况下,对管理层思路不确定性的担忧也影响了投资者的情绪,未来的行情可能要等尘埃落定之后才会进行,而这一段时间,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从两方面来看,未来大涨、大跌的可能性都会减小,而目前处于的就是尴尬的时期,观望为主,多看少动,没有过多的赚钱机会。周线上的向下跳空缺口悬在上面非常负面,趋势已经走坏。但仍然确信风雨之后见彩虹,不管是金融改革也好,资金的避险也好,风险一旦降低,未来的阻挡被解决,我觉得资本市场只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未来可能2638会破,但破了是绝对的买入机会,买入低价筹码的机会。还有什么能比现在更具有不确定性呢?风险大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机会,与其追高将自己的命运放在别人手里,不如在真正下跌的时候勇敢分批买入,是风险也是机遇,但机遇的前提是你在此时有足够的现金。2016年为黄金坑的逻辑未变,个人觉得若市场继续下跌,则是买入低价位筹码的机会,些许浮亏不用过于介意。
个人觉得,未来的配置点第一是选择驱动力较强,且未来大概率带来高收益与高成长性的板块,这类板块首先是带动未来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方向,并且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拥有技术优势和议价能力,并且处于发展初期,估值没有优势,盈利情况也一般,但未来市值的成长空间较大,若市场下跌带来低价筹码的买入机会,应果断买入。如: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虚拟现实、区块链、高端制造、OLED等。
第二是已有业绩,且业绩仍在逐步成长,和估值相配较有安全边际的板块,如典型的防御性板块,从这两周的市场表现来看,这一逻辑被认可,如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板块。
第三是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类。这一点我提到供给侧改革,但不是说钢铁煤炭一类,而是将他和消费升级放在一起,关注的是他新供给的那一块,即新兴消费,新兴产业一块,这一块需要政策的持续扶持鼓舞,且在新一代的消费习惯下产生消费革命,如虚拟现实、在线教育、IVD、医疗美容等(之前我们说以90后消费经济、“她”经济、婴儿经济、老人经济为主体)。
如果选择做超跌反弹的话,可能受伤严重的高科技股和被压制的壳资源股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一个是由于现今没能有业绩,估值较高,被风险厌恶,一个是由于政策打压,但注册制未出之前,壳资源的炒作不会停止,这两类应该都会带来超跌反弹的机会。

@今日话题
@K线超人 @天道骑牛 @无声 @Veget @简放 @博远投资 @百谷王  @雪色泪影 @小权 @好股要重仓 @风清月明驻心间@海洋之星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16-05-17 00:16

2016-05-16 07:51

离10000点还早 打个盹先

2016-05-16 07:07

推荐

2016-05-16 07:07

有股评家的风范。继续半仓等待分红,分红结束马上跑路

2016-05-16 01:11

辛苦了

2016-05-15 23:29

很好,分析很到位,市场研究可参考

2016-05-15 22:17

写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