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道路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4喜欢:0
一,高血压目前治疗药物有6大类,不同的情况适用不同类型药物。如果真如你所说ACEI类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疗效100%,那么其他类型的药物可以没有存在的必要。可是目前确实存在六大类。二,“而所谓高血压基因芯片,无非是替代药物来控制血压“,高血压基因芯片也并非是替代药物来控制血压,事实上这个基因芯片并不能控制血压,它是选择何种类型药物最为适合不同的患者,控制血压还得靠药物。三,如果真没有任何实际临床用途,那么CFDA及国家卫计委怎么会放行呢?现在医保控费,如果不能带来医保费用的实际减少山东等地医保又怎么会将此基因芯片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热门回复

2015-10-11 10:58

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数的构成已经上升至85%,归因医疗费用也占到了80%之高

2015-10-11 10:48

5,高血压病因: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遗传因素;2),高钠、低钾膳食;3),超重和肥胖;4),饮酒;5),精神紧张;6),其他危险因素

 

6,高血压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1),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病:血压越高,合并心血管病相对于血压低的发病危险越高。

 

2),高血压与脑卒中:高血压病是脑卒中(俗称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而脑卒中,在我国每年有高达150万-200万新发病例,平均12s就有1人发生脑卒中,每21s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

 

3),高血压与心力衰竭: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在我国,高血压病在心力衰竭疾病中占60%-88.5%。

 

4),高血压与终末期肾病:大量研究显示收缩压与肾脏损害之间明显相关。反过来,终末期肾病也会导致血压升高。约18%的高血压病患者最终出现肾功能不全。

 

5),高血压与死亡率:我国前三位死亡的原因(每年死亡率/10万人)分别为心脏病(276.3)、恶性肿瘤(293.3)、脑血管病(276.9)。总死亡的危险因素第一位是高血压(相对危险:RR=1.48)。已有统计表明,脑卒(俗称中风)中的50%-60%、心肌梗死的40-50%的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与高血压关系密切的心脑血管病合并占总死亡的44.4%。

 

7,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高血压

自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nin-angiotension-adlosterone system,RAAS)被发现以后,它逐渐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靶点之一。RAAS阻断药目前已经在高血压及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中占主要地位。随着新型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加深了RAAS影响血压水平内在机制的认识。RAAS既是强大的血容量及动脉压力的调节因子,又是高血压相关靶器官组织损害的调节因子。因此,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在高血压病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差不多各类降压药都是围绕RAAS轴来开发和展开的。

 

肾素,100多年前被发现,处于RAAS系统中的上游成分。肾素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继之由ACE活化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主要是通过与其受体AT1相结合,然后启动一系列瀑布式酶联反应,激活该系统下游的各个环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是一个精细的调控系统。

 

8,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与高血压病的治疗

世界上,高血压降压药物只有如下5类药物:

1),a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因临床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心率加快、心率失常、心绞痛、体位性低血压等,因而已不再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注:宏灏基因未列明。

 

2),β受体阻断药(也有翻译成阻滞药)(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已有30年余年历史,许多医疗中心将其列为高血压的第一线药物。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阿普洛尔、索他洛尔等。注:宏灏基因有列明。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本药物之一,国内外临床资料表明ACEI不但在抗高血压上效果突出,对心、脑、肾等器官有保护作用。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卡托普利、阿拉普利等。注:宏灏基因有列明。

 

4),血管紧张素II型受体阻滞药(ARB):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Ang II)与其AT1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Ang II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可同时阻断ACE途径和非ACE途径合成的Ang II的作用。如洛沙坦(Losartan)、依贝沙坦(Eprosartan)、缬沙坦(Valsartan)、Irbesartan等。注:宏灏基因有列明。

 

5),钙通道拮抗药(CCB):到20世纪80年代,才作为长期降压的药物而广泛使用,属推荐药物。注:宏灏基因未列明,可能是因其被使用历史较短,或属推荐药物,使用并不广泛等。具体原因待查。

 

9,《高血压基础与临床》“第22章 高血压病的个体化治疗”有这么一段话: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效应差异与基因的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众多临床研究的热点。正是由于基因型不同,从而导致高血压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差异。又由于高血压的病因和病理过程的复杂性,加之危险分层及靶器官损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决定了高血压病患者对药物反应的不同。因此,高血压病的基因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高血压发病的风险评估,在儿童青少年中筛查高血压易患者。此外,临床医师可以通过基因芯片来鉴定不同基因型对药物治疗的不同反应,避免患者使用无效或低效、不良反应多的药物,实现高血压病治疗的真正个体化”。

                 ------荆小莉  夏金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5-10-11 10:45

投资者是聪明的,资金更是聪明的,存在即合理。

2015-10-11 10:44

1,全世界治疗高血压病的阻抗(或阻滞)药物,都是围绕人类RAAS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nin-angiotension-adlosterone
system,RAAS)来开发的。宏灏基因高血压个体化基因检测芯片,其工作原理,简单说,就是通过对病人的5个基因位点进行检测,以确定病人的基因型与高血压拮抗药物的适应性或灵敏度,精确率超过98%,以决定不同个体使用5类治疗高血压病的哪种、或哪几种联合使用,剂量多少最佳,以达到“个体化用药、精准治疗”的目的。
2,千山宏灏基因个体化医疗基因检测芯片及技术:
1),基因芯片是以大量特定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将其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将样品DNA或RNA通过PCR扩增、荧光标记等程序,按碱基配对原理与芯片杂交,再通过荧光检测系统对芯片上的荧光信号作出检测和分析,从而迅速得出所需要的信息。基因芯片技术已逐渐在临床诊断、药物筛选、临床用药指导及治疗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关于基因测序技术原理及与基因芯片的技术异同分析起来比较复杂,建议您查阅相关专业性文献。(来自深交所互动平台千山董秘的回复)
2),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芯片,是用基因芯片检测的方法检测抗高血压药物的相关基因,指导抗高血压药物的个性化给药方式,提高用药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高血压病史3~20a,服用药物为:血管紧张肽Ⅱ受体(AT1)拮抗药类(如洛沙坦、依贝沙坦、缬沙坦等);β受体阻断药(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ACEI,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抽取患者血液2mL,用基因芯片对与抗高血压药物相关的5个位点进行检测。野生型纯合子判读为“WW”,杂合子判读为“WM”,突变型纯合子判读为“MM”。结果5个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位点的“WW”“WM”“MM”所占比例分别为:CYP2C9位点(85%,15%,0%),B受体位点(15%,40%,45%),AT1位点(80%,20%,0%),CYP2136位点(25%,20%,55%),ACEI位点(40%,40%,20%)。


结论:CYP2C9及AT1位点基因型分析用于给出AT1受体阻断药;CYP2D6及β受体位点基因型用于给出β受体阻断药;ACEI位点用于给出ACEI类药物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和预测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该方法用于临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基因型检测,能够**提高药物使用的有效率,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并未否认高血压芯片的用途。 他的作用确实是有的,但实用性呢?很大一部分人是将其夸大了。我不否认基因检测的未来,但太狂热的不理性难道是应该的么?并非针对高血压芯片,一个产品总是一步一步做,但有的人是看到第一步的迈出就已经YY到了最后一步,从而进行企业估值,这是应该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