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酒揭秘】我们怀疑,白酒已成功混进鸡尾酒圈子,并掌握了证据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 | 张明珠    编 | 千树

近期,堪称调酒届“奥运会”的IBA年会暨第68届世界杯国际调酒师大赛在成都举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比赛,是中国白酒首次进入世界调酒大赛,因此这场调酒的较量,不仅聚焦了观众的目光,也吸引了中国各大名酒厂赶来观战。

白酒混饮鸡尾酒之路属实不易,在多年之前,白酒和鸡尾酒还曾经处于对立境地,还在中间划过“三八线”。

01

十年坎坷,“预调鸡尾酒标准”抹去“三八线”

中国传统白酒就像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一样,个性鲜明泼辣,直来直往,一度被认为不适合做鸡尾酒的基酒。

用粮食酿造的白酒,和其他五大蒸馏酒(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白兰地)不同,是唯一主动加入霉菌参与发酵的品种,成分复杂,在酯化过程中产生各类复杂的浓郁香气,堪称独特。并且,中国传统白酒的度数比世界上其他知名烈酒平均高出10度左右,霸道的味道和强势的气味,足以掩盖其他成分的味道和香气。

而做基酒最需要的就是容纳性,能融合各种加香和调色,后形成更胜一筹的味道。因此,自从鸡尾酒进入中国市场,不管是相关的果汁行业还是白酒行业,在尝试进军鸡尾酒时,都曾被营销专家“看衰”,也很难获得消费者的理解。

在另一方面,代表个性、时尚的鸡尾酒,主要消费群体恰恰是不爱喝酒的年轻人,尤其是偏向年轻女性,因此业界曾有个戏谑的言论,“酒鬼们是不会爱上鸡尾酒的,反之,不爱喝酒的人才是鸡尾酒的目标消费群。“

鸡尾酒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但直至从2013年进入大众的眼球,曾经被预测会成为“百亿单品”,到2016年前后进入困局,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再到崩溃的大起大落。

并且,十数年的发展过程中,鸡尾酒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鸡尾酒依靠的渠道是大众卖场和娱乐场所,并不能和看重餐饮的白酒或重视商超的饮料相匹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鸡尾酒甚至试图将自己划分在酒之外,定位为“大众饮品“来获取市场,结果可想而知。

直到2019年1月1日预调鸡尾酒的标准出台,才为白酒和鸡尾酒的相遇融合堵上了悠悠众口。

按照新标准规定:预调鸡尾酒是以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等为酒剂,加入可食用原料(糖果树脂等),或药食两用的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等进行调配混合,含有或不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酒。

很明显,中国白酒符合新规范中蒸馏酒的范畴,中国的白酒鸡尾酒终于结束了野蛮生长期,不再摸着石头过河,在规范的保障下,花果山美猴王匹配到了合适的队友,大大方方走上取得真经的道路。

02

白酒高高在上,为何“屈尊”鸡尾酒

不论从发展时间还是内涵来看,鸡尾酒于白酒,都是行业的后来者。白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高高在上的尊贵地位,在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逢年过节的必备佳品,更是沟通人际关系的载体。

白酒虽然尊贵,却要“屈尊”和鸡尾酒组队,是因为在硬币的另一面,中国白酒遭遇了出口障碍、老龄化两大瓶颈,需要改革创新。

中国白酒为什么在海外不流行?

中国白酒产量占全球烈性酒的40%,但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却不足8%。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白酒一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出口障碍,中国有着独特的饮酒文化和习惯,与西方各国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的市场数据和国际的数据相差甚远。

一方面,由于消费习惯不同,国外崇尚酒吧文化,偏向于低度数、大口饮酒的需要。中国传统白酒口感浓烈,辛辣,三口入喉辣入人心,三杯胃液开始燃烧,三碗不过景阳冈……难以适应大众的味蕾,说的更直白露骨一些,白酒在初次尝试的人群当中,经常收获类似于“辣椒味”等差评,国际友人很难被培养成白酒死忠粉。

另一方面,随着90年代群体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大军,年轻一代的消费观,除了看重质量、性价比、口碑,也追求产品独特的个性。

况且,酒好不好喝看价格,虽然顶尖品质的白酒香味十足,但是最高端的产品往往只流通在最高端的消费者中,被生活压力包围的90后,鲜有经济足够独立到用白酒来提升自己的生活逼格的。热衷于靠泡吧蹦野迪、烤串店吃夜宵来缓解生活压力的他们在“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的时候更倾向于口感更轻、更甜的啤酒或洋酒。

除此之外,白酒曾经的另一大作用,是职场精英大展所长的必备武器。

讲人情、讲关系的习俗自古而来,或许是”吃同样的食物会让人们在情感上更接近”,许多场大生意都是在推杯换盏间谈成合同。发展到今天,“感情深,一口闷”的“逼酒辞”却广受诟病。前一阵子马云也曾在演讲中提到:“生意一定不是在应酬中应大的,靠一两杯酒拉回来的人大多是不靠谱的”,获得广泛点赞,可见这番言论说中当今一代的年轻人的理念。

比起玩命喝酒来,现在的消费者也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对权力的崇拜也变为对能力、才华等的追求,对白酒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弱化。

老牌企业在人群中口耳相传,所带来的缺陷就是品牌形象的“老化”也深入人心,在深度绑定80、90后新消费群的时候,需要结合消费习惯、品牌偏好,甚至酒体偏好,产品设计,包装现代美学,做出符合80、90后的落地。

在出口难、老龄化的两大压力下,白酒发展路径的拓宽迫在眉睫,寻求鸡尾酒的助攻,也表现出白酒企业将不断尝试、创新牢记于心。

03

白酒x鸡尾酒,友谊的小船说上就上

白酒混饮经历了多次尝试,在不断摸索中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功案例,正是因为不同品类的酒具有不同的香型,每一款中国白酒的口味都不尽相同,用白酒调制鸡尾酒,碰撞出许多新奇的效果。

此次比赛,茅台五粮液、汾酒、舍得、宝丰、红星、江小白、泸州国粹等企业共同参加,浓、酱、清三大香型齐聚一堂。企业“组团”做鸡尾酒,对于中国品牌“走出去”无疑是打出了一记组合拳。

 

茅台鸡尾酒2015年亮相贵阳举办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奖赛,引起了业界惊叹,茅台酒厂更是与IBA有着“同龄”的不解之缘,发展至今,经过与世界顶尖调酒师的合作,茅台鸡尾酒已经逐渐步入成熟。今年三月,响应标准号召,茅台曾举办了《百年茅台芳子客厅》的鸡尾酒会,完美调和了蜂蜜、果汁和苏打水的味道,成为酱香酒做鸡尾酒的典型。

自2017年起,五粮液也连续开办三届中国白酒新生代酒品超级调酒大赛。这次比赛用酒五粮人家更是具有醇厚绵甜、柔和甘美、余味爽净的特点。在积极构建海外营销网络的道路上,五粮液一向积极争先,不断进行消费文化、消费包装、消费习惯的研究,提升国际影响力。

作为绵柔型白酒的鼻祖,洋河也不断探索新的白酒消费场景,在与鸡尾酒进行碰撞时,以独特的口感发挥着优势,浓而不烈、柔而不寡、绵长而尾净、丰满而协调,在饮用口感上具有较大的舒适度,可以说,绵柔型白酒是鸡尾酒的高品质“黄金搭档”。

在面对“如何说服调酒师去尝试白酒”的问题时,江小白副总经理兼投资管理中心总监刘鹏说,“我们认为不需要说服他们,我们需要的是给他们一次尝试的机会”。纯而不烈、爽而不薄的江小白,酒体具有果香、花香的轻口味风格,本身就很适宜作为混调的基酒使用。可以说江小白一直在年轻化、时尚化和国际化上走在了成功的先列。

此外,宝丰酒业和泸州国粹酒业作为参赛酒,都对白酒的国际市场持乐观态度,宝丰酒业副总经理许英杰认为“白酒做鸡尾酒,可以借鉴代表国际性、普遍性的消费者看法,不仅仅局限于比赛本身,或者鸡尾酒调制范围内,更是广泛交友,获得更多有效信息的渠道。”而泸州国粹酒业董事长涂国友讲到文化融合时神采飞扬,认为白酒和鸡尾酒的组合打出了一张“中国名片”,不管是酒瓶上的京剧脸谱,还是传统的固态发酵蒸馏制酒法,或是为“百药之首”的酒本身,都是显著的中国符号,是中国的国粹。

自从2015年,海外第一家白酒酒吧lumos在“鸡尾酒之都”美国纽约正式营业,提供六十多种以中国白酒作为基酒的鸡尾酒。到今天,以白酒做基酒的鸡尾酒酒吧已在各大城市都有了踪迹。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白酒低度化、时尚化需求上升,鸡尾酒就代表着这样一种趋势。在世界调酒师的技术下,更多中国风的鸡尾酒被调制出来,必将为白酒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新的经验与契机。

记者手记

在会后,针对白酒的年轻化和国际化的问题,我们对行业专家进行了采访,专家提出了深度见解。

白酒的年轻化包括消费者的年轻化和品牌的年轻化两方面,白酒目前的主流消费者还是“85前”,但未来一定会成为八零、九零后,新一代的消费者将更有文化自信,要求酒企以新的沟通方式来与年轻消费者进行对话。而作为一种新的推广形式,白酒搭配鸡尾酒的创意方式一定是年轻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的。白酒企业在未来3-5年内主要做的是消费者口感偏好等文化培养,白酒形象的转型和消费场景的拓宽是在8-10年长期要做的事情。

而白酒的国际化,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命题,白酒和鸡尾酒的组合,更多体现了产品打造和沟通方式、推广方式的转变,是中国的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走出去”的表现,“产品是车,模式是路”,白酒想要抢占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还需要跨界合作、打造顶级IP、选用合适的产品进行投放等多种方式共同进行。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文章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现场:酒商数字化转型论坛新锐品牌

解密:泸州老窖品牌艺术路  

突发国窖涨价九代泸特上调厂价

案例:古井贡和剑南春的宴会胜场

特稿:张裕十年

观察:精酿啤酒  老酒回家

深度:Q3解析

看都看完了,还不点这里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