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6回复:3喜欢:4
近期,部分地区奶农“杀牛倒奶”的事件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有报道将此形容为行业普遍现象,而据来自市场一线的信息反馈,当前国内质量稳定、规范管理的奶源并没有出现交不了奶的现象,所谓的“杀牛倒奶”事件并非主流,而是存在着人为炒作痕迹,事件背后则存在着对巴氏奶的认识误区。为厘清事实真相,便于媒体朋友了解和掌握“杀牛倒奶”事件来龙去脉,现将有关情况做一如下说明:

一、国内乳业总体良性健康发展,“杀牛倒奶”系局部个别现象亦属正常

目前媒体报道的“杀牛倒奶”现象,仅仅是局部个别现象,并非国内乳业具有普遍意义的主流现象。
2014年以来,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国外乳制品进口量增加的影响,国内原料奶供需情况发生变化,但象伊利这样的龙头企业始终严格遵守政府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合同约定。在全球奶业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龙头企业还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维护了奶农的利益,对保障国内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因为近年来国家对奶牛养殖和乳品生产行业进行了严格整顿,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行业发展的政策。国内乳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得以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乳制品的消费信心得以提升。中国乳业的整体发展形势是健康和向好的。
在行业整体提档升级的过程中,中国龙头乳品企业不仅自己大力发展规模化奶牛养殖,还积极带动奶农从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的方向转变,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植,使不少奶牛养殖户发展成为标准化的家庭牧场。例如伊利,截至2014年3月底,在全国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400多座。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行业整体提档升级的过程,也往往伴随着奶牛存栏数下降但牛奶产量增加的现象。以美国为例,1953年其全国奶牛存栏量为2169万头。至2012年这一数字下降到923万头,而与此相对的是,牛奶产量却逐年增加,到2012年,已达到9086万吨,排名世界首位。再如荷兰,从1960年到2000年,奶牛的存栏量下降了12%,牛奶总产量却增加了65%。这些国家奶牛存栏数下降而牛奶产量增加,是奶牛单产提升、效益提升,奶牛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发展的必然阶段。一直以来,国内传统养殖户养殖水平较低,与国际市场奶牛单产30公斤的平均水平相比,国内奶牛单产至少有10公斤的提升空间。只要推动得力、引导有方,国内奶业升级之路不仅不会给从业人员带来不堪承受的打击,淘汰落后产能反而会提升优质原奶单产水平。
由此可见,目前局部个别地区出现的“杀牛倒奶”现象,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现象,且在政府和企业积极有效的措施下,养殖散户的合法正当利益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和维护。事实上,所有符合国家转型升级要求的规范奶源,无一例发生同类的“杀牛倒奶”事件。规范管理的合格原奶都有企业收购,根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二、人为炒作“杀牛倒奶”背后是关于巴氏奶的认识误区

在我国奶业朝向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落后产能必然遭遇淘汰。在这一过程中,奶农也在随着行业的发展换代升级,但也有少量奶农由于养殖方式落后,又不肯配合企业的提档升级工作,所生产的生鲜乳的质量不稳定,达不到国家和企业规定的收购标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企业拒收这部分奶农生产的原奶,在一定程度上致使这些奶农损失了部分经济利益。因此,个别奶农有意放大企业拒收其原奶的影响,为的是引起媒体的关注,来达到提高企业赔偿标准的目的。
同时,不同利益集团故意利用这一新闻进行炒作,通过所谓“专家”、“分析人士”之口表示,“杀牛倒奶”的原因是巴氏奶的发展不足。目前,这种炒作已经对正向的行业发展和转型形成了一定冲击。如果继续炒作下去,这种表面上的小反复很有可能成为大波动,很有可能影响到我国乳业转型升级的历史重任。
在本次“杀牛倒奶”的报道中,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超高温灭菌乳(常温奶)营养留存不如巴氏奶,但是由于其可保存、易运输,在过去十余年间占领了市场。而巴氏奶的原料则是生鲜乳,在巴氏奶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国内奶农生产的生鲜乳成本不占优势,才被市场淘汰。”
这种观点是不符合科学常识,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国内外食品科学界经过多次试验,普遍认为巴氏奶与常温奶虽然在加工工艺方面不同,但两者的主要营养成分并无显著区别。
早在1990年,乳业最权威的机构国际乳业联合会(IDF)就出版专著(Barth, Nutritive value of recombined milk, International dairy federation special issue No 9001, Recombination and milk products,1990),并明确给出结论,不论巴氏奶、UHT奶,在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含赖氨酸)、脂肪、矿物质的营养价值没有明显变化。
中国农业大有关专家做过试验,对UHT、超巴氏、巴氏杀菌处理方式对牛奶蛋白质生物利用率、钙吸收率情况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UHT、超巴氏和巴氏杀菌处理虽对牛奶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蛋白质和钙的营养吸收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食品安全性方面,由于巴氏奶对冷链保鲜有着极高要求,一旦冷链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牛奶变质,使得食品安全性处于不稳定状态。常温奶却没有此后顾之忧,会呈现更为稳定的食品安全性。
综观全球市场,巴氏冷藏奶也好,UHT奶也好,都以各自的理由存在着、发展着。应该说,这两种奶在每个市场上所占比重的情况,不说明孰优孰劣,而是与这个国家经济条件、奶源状况、喝奶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与一个国家乳制品行业的商业成熟度、交通便利性、商超条件以及商业网点的便利性有关。各国消费者根据国情和消费习惯选择乳制品品类,绝非有些人所说的“国外只喝巴氏奶,只有中国才喝常温奶”。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巴氏和UHT都是牛奶加工非常好的方法,很好地保留了牛奶的营养,没有像中国这样无休止地纠缠二者的营养达10多年之久。
据英国 Canadean 咨询公司《2003年市场报告》,美国、日本、英国等基本是巴氏奶的消费市场,而欧洲许多国家则是以常奶为主的市场,如法国、西班牙以及德国等常温奶一支独秀。实际上,有的国家甚至常温奶的市场份额比中国还高。在巴氏灭菌法发明人巴斯德的故乡法国,常温奶的市场份额高达95.5%,而法国最大的乳品企业拉克塔里斯80%到85%的液奶销售比例都是UHT常温奶。在其他欧洲国家同样如此,比利时常温奶的市场占有率为96.7%,而西班牙为95.7%,葡萄牙为92.9%。归根结底,国情决定饮奶方式,与巴氏奶、常温奶孰优孰劣无关。
由此可见,以所谓国内巴氏奶发展不足来作为“杀牛倒奶”的原因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而得出的结论也是存在误区的。

全部讨论

2015-01-16 08:20

转发

2015-01-16 01:06

国内很多媒体人连新闻的基本原则都不遵守!报导都是利益导向的

2015-01-15 23:58

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