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一阁到敬亭山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需要提醒的事,其实是不想做的事。

坐了两夜一天的火车,终于在清晨五点到达宁波。凌晨三点半,我便醒了,因为列车员喊醒了下铺。四点就洗漱好等天亮。路边的工厂开始透出灯光,路上也逐渐有了车辆。出站时地铁公交都还没开始运行,好在酒店不远,走了一公里多,寄存行李,去吃早饭。包子的种类很多,怕吃出上班的感觉,吃了一碗阳春面,分量挺足,味道不错。后面食客多起来,我庆幸没吃包子,这里的包子是现包的,还要蒸上10分钟,没想到这里的人这么讲究。走到天一阁门口,才七点过,只有老人家在门口晨练。我开始绕月湖公园,很清幽的公园,还有一些清代民国的老建筑,范家把藏书楼建在此地,确实有着深远的考虑。时至今日,附近不到一公里还驻扎了一个消防支队,足见这座城市对书楼的爱护。月湖公园是余秋雨先生题词,我大约是上小学的时候从《风雨天一阁》那篇文章知道这座藏书楼,只记得要进去看书是很难的,除非是黄宗羲这样的文坛巨匠,有个姑娘想看书,结果嫁过去一辈子都没看成。我这样的白丁,虽然坐了三十多小时的火车才到门口,还要等上一个多小时才得进入,但已经很满足。长大以后,我去的第一座藏书楼是嘉业楼,不过已人去楼空,倒是那一池荷花开得很好。江浙一带多私人藏书楼,可保存至今的却只有眼前的天一阁,只能说这是个文化史上的奇迹,当年看到鲁壁也没有这么感慨。一本竹简(书),既要躲过兵燹文字狱,还要躲过盗贼和不肖子孙,只有在天灾人祸里历过劫,才能安身在博物馆。皇家的藏书楼尚且不免,何况私家书楼,范家守一座书楼四百多年,其中艰辛自不待言。如今北书库开了一个柜子展示其中的藏书,虽然隔着玻璃,但也算得见范氏藏书了,旁边挂这管理规定,看样子现在是可以申请来此地看书的,需要走相应的流程。站在司马第和天一阁门口分别拍了一张游客照,范氏故居对书楼的历史作了简要的展览,从明代到民国十三代人守书的历史,天一生水,火防住了,贼没防住,藏书因此散失不少,不过随着名气增长,也获得很多古书的捐赠,这或许是积功德的福报吧。登科录等孤本还在,神龙《兰亭序》碑刻还在,透过玻璃我仔细的端倪每个字,我也临摹了几年,但这样近距离的看仍大为震撼,中国的文字总要书写才好看,打字或许能提高效率,但写字才体现了文字的价值。文与字俱佳才是语言艺术,摹本已透出高古的意境,那个拥有真迹的人,怎会与人分享。一顿狂拍后,没有犹豫的买下85块钱的同款字帖,这算是来天一阁的最大收获。不过天一阁文物有限,上午结束参观后,顾不得吃饭,直奔宁波博物馆。

到了后,我才发现应该先吃了饭再来,博物馆附近500米内几乎没有餐馆,最后只得在博物馆五楼咖啡厅吃了一个38元的套餐,一杯美式咖啡和一个热狗,为了回本,只好看完咖啡厅的一本辽金时期文物展图册。虽然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建筑物也很有特点,足够了解城市的历史,比如从元代起就开始抗击倭寇,日本人从中国带了哪些书回去,《南京条约》后城市的变迁,但是作为一座博物馆,文物数量也有限,我感觉绩溪的博物馆比这更有趣。参观以后,我大概知道该去买点什么特产了。拍游客照自拍照后赶往鼓楼,这些破损的墙砖,见证了明州城到宁波府的兴衰,可惜墙内变成小吃街了。

于是在鼓楼附近坐上公交到去城隍庙,这是比较商业化的地标,没多停留,拜了拜转车去老外滩,夜幕降临的城市五光十色,街上行人不多,也没什么人跳舞,大约都忙着回家吧,吃了一碗牛肉面后开始沿河散步。路过一座教堂,有灯光表演,第一次看到这种形式的教堂,透出一股阴森感,在残垣断壁的映衬下,近代的屈辱史一点点走来,比起外来的坚船利炮,鼓楼上的大炮显得那么渺小,1840至今快200年了,现在国人可以在一天之内穿越中国,参观自己的航母,对西方列强说不,最终是马克思主义带来了富强。街上的人不多,到酒店的地铁上也没几个人,不过这一天结束得并不愉快,下电梯经过一间公寓,大门上贴着派出所的封条,时间还不短,当晚的睡眠没持续太长,凌晨三点半就醒过来,脑子里回顾了半小时中国历史,起床去宁波的最后一站,城南老街。本想去那吃个汤圆,没想到到达时还不到七点,整条街几乎没有商店开门,看了看甬水桥,逛了俩小时,吃了一碗馄饨,退房去宣城。我看了看这两天的步数,逛完这几个景点用了八万多步,在高铁上休息了下,吸取了民宿的教训,这次把酒店订在敬亭山脚下,出站打车过去也就十来分钟,短暂休整,下午三点开始上山。我也不知道这一次为什么来这里,或许是新闻看多了,记住了“把历史写在纸上”这句广告。又或许是,这座山,诗仙李白来了七次。19年去了绩溪歙县黄山,今年还来安徽,皖南的风光,是流淌的诗句,是阔别的老友,令人留恋。爬山先到了广教寺遗址,只剩双塔伫立在空旷的山里,这座宋代双塔仿佛打开了一道时光缝隙,我来到千年前的某个午后,站在大殿之前,听僧人低声吟诵。时光不曾老去,只是有不一样的风景,总会在此相逢。据说塔内还有苏轼的真迹,但这座江南诗山,诗仙的光芒更加耀眼,千百年来,无论达官贵人,文豪白丁,千里迢迢来登山,看一眼这座城,与诗歌和自己的灵魂相会。远行不必待时,春夏秋冬,少年耄耋,都会看到你想要的风景。

再走一段,正式进入景区,每走一段,便有一座小亭,旁边立了碑,简单的介绍敬亭山的历史。因避讳改名并不能让人们忘记。明州改名叫宁波,街头还有明州饭馆,敬亭山上又立起古昭亭的牌坊,上山的路就叫昭亭北路。山石依旧,国姓几改,时间才是真正的篆刻大师 。山中林密,尽管山下气温高达31度,然而道路上几乎没有阳光透进来,玉真公主石像都有些黯淡,至于相思泉,只能说是景点创新了。再走一段,就到了李白独坐处阁楼,里面的木雕展示了诗仙的生平事迹,从这里俯览整个宣城,是一幅极美的画卷。如果是清晨,从云雾缭绕的山上看这座城,大约和从天上看人间一般,此等景色,千古一绝,引得各色人等纷至沓来。再往前,我突然发现脚下的石阶在微微颤动,这或是前人吟咏诗歌的音符在回荡,千百年间,诗人们你唱我和,留下的诗句比山上的台阶还要多,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江南诗山,名不虚传。来到电视塔,虽这里更高些,但风景不及太白独坐楼。随后原路下山,去看谢朓楼,此处也是遗址,供人凭吊而已。这一天真是梦幻,清晨还在南塘老街,下午便登上了敬亭之颠,我走过的路,古人要走很久吧。从前的人寿命不长,一生去不了几个地方,当下一天两走过的景色,他们或许要走几个月,但他们的生命也很长,就安心的做几件事,天一阁范家藏了几百年的书,李白写了几千上万首诗,便能闪耀中华文明的夜空。

山下的第一夜睡得很好。第三天一早吃过早饭,便导航去桃花潭,此行的最后一站。公交很便宜,来回也就30元,虽然要花费半天在路上,但青弋江真美,青山绿水白墙入画。我三岁就会背《赠汪伦》,但站在古渡口,才明白诗里的风景有多美。李白在汪伦的盛情下在村里住了半年,哪怕没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楼。酒楼遗址上,当年的万老板后人还在卖糯米酒,度数不高,入口香甜,回味悠长,难怪诗仙每次能喝一坛,我买了点带回去,由于太重,路上喝了半瓶。桃花潭的美景让诗仙沉醉,在世外桃源里与朋友唱和,暂时忘却人间俗事。那些参不透的人事,本来就不需要理解。人不是容器,并不需要懂得太多,哪怕只悟出几个道理,坚持下去就好。常见的事不代表这是常理,世界很大,看待人事的角度不同,结论便不一样。人尝尝有妄念,因此疲惫不堪。比如期望得到信任,拥有很多财富,有相知的朋友,半生回望驻足,与自己和解便好。

诗仙生在人间,或许是不幸的,但更是幸运的。他有抱负,有挚友,有爱情,有诗歌,有酒,有大名,缺憾与收获,总是相互成全,他一直是大唐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没想到我最终坐在公交站台看敬亭山,这一次,我看到清晨的山和傍晚的山,从云雾缭绕到夕阳西下。诗仙或是在清晨登顶,从云海的间隙里俯视人间的城,看飞鸟出林,看云卷云舒,他看到了什么,是云、是山、是城,或是自己的一生,诗句是无法被解构的,一人一城一山一世,云山如故交,对饮当千杯。那一刻,他挥毫低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