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腾讯vs政策,交集究竟有多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昨天跟朋友聊天,提及腾讯时,汪咩跟朋友产生了分歧,近期政策对腾讯的负面影响到底Price in了没有?

今天汪咩回家后,又仔细地琢磨了一下。有一些想法,希望与各位分享。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方面看:腾讯是什么?政策打压什么?

先思考第一个问题,腾讯是什么?

如果根据营收、利润贡献看,腾讯无疑是一家游戏公司。游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国家对游戏本身的态度其实是中性的,政策打击的是未成年人沉溺游戏,并不是打压游戏产业链本身。本月初《经济参考报》“秒删精神鸦片”的原因,至今还众说纷纭。

吴晓波在《腾讯传》中,将腾讯的核心竞争力总结为“流量与资本”,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腾讯应该是互联网资本的典型代表。腾讯是否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开展违法行动,这个要交给反垄断局去判断。但截至8月23日,已经被反垄断局开刀的互联网资本中,腾讯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特别有意思的是,腾讯于8月18日晚间宣布,将投入500亿元资金,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而就在一天前,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议,会议提到要促进共同富裕,发挥企业在“三次分配”中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腾讯是非常乖巧的做了一次...(不可描述)。

汪咩个人,倾向于把腾讯看作一家做“连接和平台”的社会型公司,无论是2B,还是2C,腾讯提供的服务,已经越来越像水、电、燃气等公共基础服务。汪咩的生活几乎已经离不开腾讯。汪咩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用微信通讯、用TIM办公、用微信付款、用公众号阅读、用小程序点餐、玩英雄联盟、看腾讯视频、用微信预约疫苗......(虽然汪咩也玩游戏,但其实游戏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思考第二个问题,政策打压什么:

未来政策的重点,其实在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讲的很清楚了,结合双循环的国家战略,其实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反垄断与需求侧管理为两翼。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作为未来五到十年的国家战略,背后涉及面较广,汪咩不展开,这里主要看“两翼”对腾讯的影响。

反垄断,是政策从财富创造端切入。过去二十年,最能撬动杠杆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科技、互联网等具有资本垄断性、平台垄断性等行业。而当下,正是这些“高杠杆、低效能”的行业绑架了国家金融安全、制约了实体经济发展、阻碍了科技创新。

而需求侧管理,是政策从财富分配端切入。经历改革开放40年,实际上,中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阶层开始固化。先富起来的“有产阶级”坐享国家发展带来的时代红利,而更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却被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各种社会焦虑,折磨的痛苦不堪。

综上,政策目的很清晰了,一方面,是打击“高杠杆、抵消能”的垄断性企业,扶持与国家中长期战略利益一致的新型科技产业。另一方面,减缓社会焦虑,适当牺牲效率,改善社会公平,调整社会分配体系,打通社会阶层向上通道。

什么?汪咩讲了这么多,看不明白?汪咩再总结一下:

腾讯,要么是游戏公司、要么是互联网资本、要么是“水电厂”。政策,打击垄断型公司,打击加剧社会焦虑的公司。腾讯与政策打击范围存在交集,但交集其实并不明显。

7月初开始,恒生指数因政策的重新定价,而剧烈波动。因此,当汪咩认为,政策负面影响已较为充分Price in时,首选建仓的港股标的就是:

腾讯控股


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欢迎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汪咩学投资,让我们一起用十年时间见证一个普通人的投资成长历程

您的分享与“在看”是对汪咩最大的支持 

 #港股强势反弹科技股领涨#    $腾讯控股(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