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已见底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13喜欢:10

全文约3000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主要以最近的中概股为例,讲下如何理解波动率,波动率对于择时的意义。我对极端行情的看法,如何看待恐惧和绝望,以及行情背后的因果关系。

一、波动率和择时

(一)波动率

首先想讲个概念,就是波动率。波动率是指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程度,用于反映标的资产的风险水平。比如上证指数昨天上涨1.5%,今天下跌1%。某个股票昨天上涨6%,今天下跌3%。

那很明显,股票的波动会比上证指数要大。这里仅作为举例,实际上波动率是有具体计算公式的。例如下图是上证50ETF的波动率指数今年的走势,这也就是根据期权定价模型反推出来的隐含波动率。

那为什么要提到波动率呢,因为很高的波动率,对择时很有帮助。极高的波动率,往往是市场发出的一个转折信号。

这种极端的波动率,本质上是体现了市场的情绪。情绪有2种,乐观和悲观。波动率低的时候,类似于人的心平气和,波动率高的时候,类似于大喜大悲。

比如市场快速上涨,就体现了极度的乐观。而快速下跌,则体现了极度的悲观。当出现这种行情的时候,市场往往容易出现反转。当然这只是大概率,并不绝对。

这也是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意思,波动率就是个相对可以量化的指标,衡量现在的市场发展到了极端的什么程度。

当然具体的数字,还要结合大量的实践再进行判断。例如现在大盘一天波动3%就觉得高了,但如果以后可能一天波动5%呢,这就要看具体情况。

波动率高的行情带来的反转,典型的例子有2015年的股灾、B圈2017年年底的暴涨、B圈2018年年底的暴跌,2020年3月疫情期间,美股和B圈的暴跌,负油价事件,2021年1月-2月的股市上涨。

事后来看,这些都成为了行情的转折点。当然这里每个例子都有故事,后面的文章再展开来说。

(二)中概股

以股市为例,估值、高波动率、市场情绪,这几者的结合是个很好的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市场的顶部或者底部。那么以这次中概股的暴跌为例,讲下波动率。

阿里腾讯为例,这2家公司都是互联网巨头,上万亿的市值。一般来说市值越高,股价的波动率越低。因为股价是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大公司的规模大经营稳健,所以股价波动相对会比较小。

但是在2022年的3月14日和15日这两天,腾讯的股价每天都下跌了10%,在3月16日这天强势反弹,上涨了23%。阿里巴巴的表现也差不多。下图为腾讯控股近期走势。

如果看恒生科技指数,这点则体现的更明显。该指数在前3天下跌了21.7%,然后在3月16日反弹上涨了22.2%。下图为恒生科技指数近期走势。

这么大幅的波动,我印象中还是第一次遇到。那你说这些公司的基本面会在几天之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其实当然不会。

现在股价的大幅波动,更多的是反映了极致的市场情绪。而极致的市场情绪,往往容易形成市场趋势的反转。

所以我觉得,最近的这种走势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虽然不敢说100%就跌到底了,但我觉得也差不多了,大概率已经到底。

二、极端值

当出现了一个极端事件,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事件只是趋势的开始。但很多时候,这个事件往往是趋势的反转。

例如2020年4月的负油价事件,当时大家都以为油价会从此一蹶不振,结果现在过了2年,油价又创下了近几年新高。

当时的美股也是,疫情期间连续的熔断和暴涨暴跌,让我以为美股要崩盘了,结果后来美股继续上涨创了新高。

当然这个规律并不绝对,也有例外的。例如因为去年教育行业的双减政策,教育培训公司的股价自从政策实施以来,就再也没起来过了。

所以这种判断的前提是,极端事件没有影响标的资产的基本面,还是相信未来会收复失地,早晚会涨回来。

当然这个会比较考验每个人对消息的判断,什么事情短期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又没影响基本面。而什么事扭转了行业的发展,改变了公司的基本面。这个就需要经验的积累。

三、希望和绝望

上帝往往将最美好的事物,放在了恐惧的另一面。只有经历绝望,才会迎来希望。

最近如果有持有港股或者中概股的人,可能会对行情感受到绝望。但我觉得只要还在做投资,这种状态是必须要经历的。因为只有经历了这种市场的毒打,做投资才会更加具有韧性,没那么脆弱。

从市场行情的角度来说,下跌趋势要形成逆转,就必须要经历极度的恐慌和失望,只有这个最痛苦的过程走完了,市场才会企稳,开始新一轮的上涨。

例如股市的2008年、2016年和2018年,还有B圈的2018年和2020年,都有经历过类似的绝望。其中印象最深的有2次,让我切身体会到了身临其境的恐惧和绝望。

一次是2015年的股灾,另外一次是2020年3月B圈的暴跌。这种恐惧和绝望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但只要还在关注市场,它确实是不可避免要经历的。只有你经历过了,才能赚到后面的钱。

股灾那次,虽然我提早判断及时清仓了,但是看着大盘的暴跌,也是充满了无力感。因为很多股票每天都在跌停,你不知道这种深不见底的下跌,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而B圈2020年3月那次,更像是信仰的崩塌。当时全球金融市场受到疫情影响,只要是资产都在被抛售,最夸张的时候连黄金都跌了。比特币也不例外,在3月12日那天下跌了50%。

尽管我从2018年开始,就很看好数字货B市场,但是那次暴跌,击垮了很多人最后的心理防线,有些人坚守了几年后,觉得美好的愿景一瞬间破裂了。但如果那时候心灰意冷,离开了市场,就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四、因果关系

每次暴跌,就会发现突然之间市场就悲观了,充斥很多利空消息。这里想说一下就是,很多时候这些因素往往是事后归因,多少存在着因果关系的颠倒。

你以为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市场下跌。但其实是因为市场下跌,而倒推出什么原因。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一般的思路是后者。

不管市场上涨还是下跌,你都能找出对应的理由,有利好消息也有利空消息,那就看你怎么选择,从哪个角度去进行解释。

我觉得更客观的说法是,市场原本的趋势就是下跌的,只不过外界的各种利空因素,加速了下跌的趋势。

所以现在的这种行情,它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一年前我就知道大盘要跌下来了,只不过跌多跌少的区别,所以算在意料之中。

当然像最近中概股这种暴跌,确实是不太符合常理,肯定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多少这些消息,只是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所有消息中的其中一个角度,它不一定能反映客观事实,可能存在片面。

如下图所示,红色的圈代表着事实和证据,蓝色的圈代表着我们所相信的东西。事实和看法之间的交集并不多。很多时候我们所相信的东西,往往只是事实的其中一个角度,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看到的,但这些并不一定完全客观。

比如说现在中概股暴跌,就以为互联网公司不行了,而一年前就觉得互联网是未来。那其实公司基本面也不至于变化这么大,只不过是股价的波动,影响了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前几年中概股涨了几倍,很多人就会说觉得太高了,等跌到了什么位置我就买。那现在真的跌回去了,你还敢买吗?

如果不敢买也很正常。因为这是人性,不可避免。如何在市场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理性的判断,是个难题。

市场的每一轮周期都会存在着类似的故事,相同的剧情在不停地交替上演,只不过每一轮周期所讲的故事都不一样。这也是我经历每一个牛熊周期,觉得最有意思的一个地方。

投资是个认知变现的游戏,它能反映出你对这个世界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并最终用钱来验证认知是否正确。

$上证指数(SH000001)$    $腾讯控股(00700)$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热门中概股集体飙涨!#   

全部讨论

2022-04-04 20:09

中概是否到底了,显然还有待观察。但是,对于理性看待市场波动赞同。

2022-06-08 16:07

现在再回过头看这篇文章,其实有时候做择时不需要看太多东西。中概股3月那时候出现了加速下跌,跌幅足够大,情绪也到位了,那自然就会见底。只不过是横盘了2个月后,现在才涨回去。
#回港中概持续飙涨!中概基金配置时机已到?#

2022-04-05 14:55

都涨上来一倍了,现在才发见底!!!

2022-04-05 00:44

底不长这样的

2022-04-04 13:39

中概股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已经有一定价值了,可以分批买入,长期持有的话,必有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