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3喜欢:28

作为刚刚过去一周多市场中两起热门事件的亲历者,值得写几点总结和感想记录下来。

1,一家企业因为一项临床研究数据“不及预期”引发恐慌性大跌,一周后又因为另一项临床研究数据“超出预期”而大涨,基本上收复了之前的大跌。另一家企业因为美国国会特设委员会的两位议员向政府相关部门写信建议调查,同样引发市场恐慌而大跌。

2,两家企业都进行了针对性的回应,第一家企业头尾召开了两次电话会议,对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同时公告了AK112联合化疗获得NMPA批准上市,用于经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q-NCSLS的适应症。第二家企业公告澄清信函内容并没有宣称任何非法行为,同时将积极与该委员会接洽。在我看来,这些回应都是加分的。

3,因为有相关从业背景,我第一时间查看了第一家企业公开的部分数据,当时的结论是第一项数据符合预期,而且AK112的国内获批进一步增加了未来现金流的确定性,暴跌正好是难得的加仓机会。第二家企业因为涉及我不熟悉的地缘政治,而且之前药明事件的发展多少超出了我的认知,但在进一步查阅公司资料和相关案例,并对企业未来的几种可能情形做了反复的测算之后,也同样选择加仓。

4,尽管我一直认为Biotech是很差的商业模式,但过往两年还是选择了这两个坑跳进去,很重要的因素是相信管理层。

5,第一家企业从12年前到现在依然保留了完整的核心团队,四位创始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花小钱办大事,进度快且成功率高。AK104和AK112两个基石药物的成功上市,标志着从生物学机制、分子设计到临床结果的完整的逻辑链条一再被验证,未来源源不断的产品管线获批上市可期。其商业化的表现也同样可圈可点,从创业之初自研产品之余帮着同行做CRO补充现金流,到第一个自研产品商业化上市后出让一半权益,和国内大药企共建商业化团队,再到第二个产品上市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大卖13亿。在几次关键抉择中,无论22年是低于前一轮的价格配股,或是出海选择合作伙伴,还是国内和天晴东瑞的合作,事后看都是正确的决定,得到的也是靠谱的评价。

6,第二家企业不是典型意义的Biotech,不需要几十亿投入十多年亏损的煎熬,更像是个白手起家然后在产业链上一点点向上拱,拱出更大天地的创业故事。从被美国同行认为是脏活累活的基因合成服务起家,从零开始到成为行业的全球第一仅仅用时不到十年。在基因合成服务被客户接受的同时,不断扩大服务和产品品类,扩展到DNA合成服务、蛋白生产、抗体定制、建库以及分子生物学试剂仪器产品等更多产品和服务,在充分发挥销售渠道复用性的同时,一点点建立技术的可累积性和复用性。之后将业务进一步展到CDMO服务、工业酶和创新药物研发,每个领域都做到了一定的差异化和美誉度。得益于业务模式和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之前一直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其中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更是一直保持55%以上的毛利率,直到重投入的药物研发业务开始在美国开始注册临床后才开始亏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2年成功获得FDA批准其BCMA CART用于MM病人的末线治疗,仅仅用了6个季度就超过了这个领域内的FIC,并在第一个完整年度实现了5亿美元的收入,其合作伙伴强生公司多次确认该产品销售峰值50亿美元以上。十多年前作为供应商和他们打过交道,当时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们极其节约的作风。上市之后,节俭的作风依旧保持,运营效率相比同行高不少,同时员工满意度也很高。

7,其实简单判断商业模式好坏可能是懒惰的表现,因为商业模式从来不是静止不变的,Biotech的命运不是注定的,Pharma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Pharma,也有一个创业、卡位和进化的过程。今天的Biotech和Pharma,除了竞争,更多是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8,医药值得投资,可能本质不是商业模式好坏的问题,而是需求长期存在而且会不断升级,因为人的本性决定了对活得更健康更长寿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而生物学机制决定了我们只能活到一定的岁数,这一对矛盾会永远存在,最终不断接近极限,然后不断追求新的极限,比如从长度的极限到质量的各种极限。而与此同时,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快,但监管的标准不变,临床指南更新一直很慢,导致一旦一个疗效不错的药物获批上市,在应用中积累更多临床证据进入各项临床指南之后,排名会一点点上升,最后在指南中长期存在。而企业也会通过剂型、生产工艺、品牌、医生学术活动及强化营销网络等方式加固这个药物在专利之外的壁垒。这也是为何在欧美成熟市场,经常会有一个药物卖了几十年依然维持在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

9,最后是一点个人的感觉,不一定对。感觉港股医药板块包括传统药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都到了市场底部,不管是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定量指标,或者是横向与A股美股等市场同行的比较,还是纵向的价格走势。原因可能是担忧医保无力承担,支付能力跟不上,出海又担心被制裁,我很难反驳这些观点,只能一来相信自己看到的数据和事实,二来更多是相信企业和管理层,相信他们会通过更好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带来更好的财务回报。似乎可以佐证我的感觉的是,这段时间开始看到一些资深的低风险投资人也开始买入医药股,我不太懂市场,但相信他们的市场感觉和经验。

$康方生物(09926)$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全部讨论

07-13 14:41

在小金最艰难、市场情绪最悲观的时刻,为数不多的敢站出来立场鲜明表达正面观点的大V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06-03 22:21

写这么长

反正我换了A50ETF,市场风格一切换$A50ETF(SZ159601)$ 你看是不是起来了

06-04 00:35

学习

06-03 23:35

写的太好了 感谢分享🙏🏻

06-03 23:27

好文,学习分析和思考的手段

福春风拂面的读后感。

06-03 22:48

创新药太难看懂,还是买ETF靠谱点。

06-03 22:30

写的很好,创新药很难,但管理层很靠谱,静等创新药春暖花开

信达和百济怎么样呢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