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在低点,十年十倍!

发布于: 雪球转发:25回复:70喜欢:62

涨到心惊胆战

以前经常调侃,在股票市场,股价涨起来让你心惊胆战,跌起来同样让你怀疑人生。有不少人持有中国平安,虽然市值不低,但又觉得估值不高。而贵州茅台涨起来,就真的突破所有人的预期:涨到心惊胆战,如今市值已经18000亿了。

给大家看看如今的画风。

贵州茅台的市值已经无限逼近宇宙行工商银行了,贵州茅台的一块钱资产,相当于工商银行的17倍,相当于中国银行的20倍。海天味业的一块钱利润,相当于农业银行的14块,相当于万科A的9倍,相当于美的集团的4倍。

真是货比货得扔。

什么在推动股价上涨?

如果我们来看看一代神酒的股价上涨和业绩增长的关系。我只统计了过去十年的,不过也颇有代表性。


从2010年到2013年,贵州茅台的净利润增速都要高于股价增长,这四年间,净利润共计增长了351%,但股价却逆势下跌了8%,表现在估值上就是市盈率在不断走低。

而从2014年开始,贵州茅台开始了一轮上涨之旅,除了2018年之外,每年的股价增长都大幅高于净利润增长,净利润共计增长了272.2%,而市值则增长了1027%!表现在估值上就是市盈率在不断抬升。

过去十年中,贵州茅台的净利润增长了955.5%,而市值则增长了947%!

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暂且不去考虑贵州茅台的估值是否合理,但过去十年的股价上涨,其实和利润增速基本是一致的!

但你同样也会发现,虽然长期来看是一致的,但前四年里,市值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净利润增长。

这也是很多人当前所苦恼的:为什么我的股票只涨利润不涨股价?因为还没到时候。

中国建筑真的不涨?

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贵州茅台之前发生了什么。在2013年之前,白酒行业经历了限酒令,之后又经历了塑化剂风波。在2014年时,白酒业其实并没有复苏,那一年年底时来了一场牛市,使得贵州茅台的股价终于跟上的业绩增长。

随着2015年牛市的结束,找不到投资标的的这些热钱进入了房地产,同样也进入了白酒行业。不仅是这两个行业,蒜你狠,姜你军,此起彼伏。白酒又起来了。于是贵州茅台终于重新起飞了。

那么中国建筑之前经历了什么?

中国建筑的股价并非没有起飞过。

下面是中国建筑过去十年的净利润同比和股价涨幅。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建筑刚上市时估值其实是比较高的,在2010年和2011年,利润高速增长而股价却逆势调整,这就是杀估值了。

在这之后,2012年利润增长13.7%而股价上涨35.67%,再之后2013年利润增长25.74%而股价下跌16%。2014年牛市来临,中国建筑股价大涨125.2%,此时净利润增长只有12.35%。再之后,2015年中国建筑的股价经历了巨大的过山车,最终下跌10%,而在2016年股价再次超过利润涨幅。2017年两者的幅度相当,而在2018年和2019年,中国建筑在净利润连续增长的情况下,其股价却连跌两年。2018年整个大盘形势不好尚可理解,2019年的下跌就显得不可理解了。

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建筑的净利润增长490%,股价上涨100%,严重跑输了业绩,表现在估值上就是持续走低。

但如果我们将2010年和2011年两年估值回归的年份去掉,那么中国建筑的净利润增长为286%,而股价上涨为310%!

基本相当。

所以你觉得似乎是万年不涨,其实只是前面涨多了。

拐点到了吗?

但我们不能不说,中国建筑的估值从绝对值上来说还是太低了。

压制中国建筑估值的有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行业天花板。

一直以来中国建筑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么庞大的体量,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空间了。并且随着中国基建高峰已过,后续的业务还要面临萎缩。

之前已经和大家分析过好多遍了。中国建筑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务都属于体量庞大的业务。房地产开发虽然处于存量竞争阶段,但单个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房地产企业也逐渐从开发主业向自持物业,物业管理,物流地产等领域扩展,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天花板。而在建筑行业中,房建业务中中国建筑的市占率并不高,合同金额仍在提升之中。基建业务的市占率更低。在这个体量庞大的行业中,中国建筑这个规模虽然巨大,但仍具备一定的空间。中国建筑也在逐步涉入投资业务,未来运营业务的空间也同样巨大。

其次是公司的利润太薄。

不能不说,建筑行业的利润率的确很薄,从本质上来说,建筑行业是一个苦逼行业,不但利润率低,还要面临甲方占用工程款的问题。但我们应该看到,利润率低未必代表回报就低。中国建筑的经营性负债规模比营收款要大得多,表现出净占款的特征,而经营负债比例大使得经营杠杆较高,加上较快的资产周转,最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不低。

建筑行业最近几年利润率下降,还受到上游去产能的影响。而如今上游原材料价格已经稳定,甚至处于下降趋势,其对净利润的影响也从负面变为正面了。

第三是现金流不好,这是被诟病比较多的。


公司最近几年的现金流为什么不行呢?一是这几年房地产业务大发展,买地加建房,花了大把的钱。二是PPP和一些投融资业务的扩张,当前都在投入期,现金流只出不进。三是最近几年在去杠杆,不但要压缩有息负债,还要清理对民营企业的经营性负债,这也使得部分资金流出。

如今房地产业务进入稳定发展期,量入为出,流血点堵住了。投融资项目进入了丰收期,虽然还要继续投入,但失血少了。去杠杆已经接近尾声了。

制约现金流的因素都不见了,你觉得现金流还有什么理由不好转?

基本面出现持续的好转,而估值到了极限,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个拐点呢?

戴维斯双击=超额回报

之前和大家谈到过我对中国建筑未来收益的预期,大体上我对未来十年的期望是,营业收入增长一倍,利润率提升一倍,估值提升一倍:这样市值就会上涨8倍。而加上分红,就有稳稳的十倍收益了。

很多人对利润率提升一倍并没有多少信心,其实我觉得难度不大:

一是房地产业务的比重会增加。

二是建筑业务的比重会提升。

三是房建业务本身的利润率也会提升。

四是运营业务的比重增加。

净利润十年增长4倍,大约对应于每年大约14.8%的增长。这个难度大吗?2010年和2011年中国建筑利润高增长,我们不看了。接下来的8年里,每年的利润似乎就在这个附近打转。

沪深300的年化收益大约在7%到10%之间,预期大约为9%。而中国建筑即便未来估值不提升,仅仅以利润增长和分红,年化收益也可以达到18%,折合十年收益为5.2倍。

这难道不好吗?

我的微信公众号:猪先生666

 @今日话题    $XD贵州茅(SH600519)$    $XD中国建(SH601668)$   $美的集团(SZ000333)$  

全部讨论

2020-06-25 22:01

其实你丢掉了最根本的原因,这类企业不以股东回报为第一述求.这类企业没有几个干正事的,

2020-06-25 22:55

你的逻辑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计算上的问题,我指出一下错误的地方。文中,对于股价涨幅的计算,你是采用的前复权价格计算法,这种计算方法,对于长时间高分红的公司,计算时会导致得到的股价涨幅偏高,举个极端的例子,格力电器,用前复权看,2011年之前的前复权价格是负数,收益无穷大,这明显是计算方式导致的错误。对于中国建筑这家公司,文中计算得出股价涨幅为310%,这是错的,错误原因就是因为采用前复权价格计算导致的。真实股价涨幅,从2011年底到目前只有125%,如果把分红再投资中国建筑的股票,符合年华收益率大约为13%,而不是18%。

2020-06-25 21:27

你对认知的悟性,决定你人生的福报——
佛学《金刚经》里说道: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即为非相。非相空相,即见如来——意思是,一切表象,都是我们内心身处的虚设,如果你能看到各种表象背后的本质,你就彻悟了。
炒股本无二至,你对A股市场上的核心价值成长龙头股的认知,比如长线坚定坚守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美的格白药片仔恒瑞迈瑞长春高新爱尔……的认知,就是你修炼悟性的福果。炒股与捂股尤如你修行,淡定看涨跌无为则有为。投资未来不是人赚钱,本身就是钱找人。财富永远都会流向最匹配他的人,就是那些真正能占领认知制高点的人。
     这个时代最公平的地方在于,它会不断的通过各种手段去识别那些低认知的人,将他们滑入社会底层,难以翻身,难改命运。正如俗话说的,你在股票市上获得超过认知赚到的钱,最终你还得用你的实力把钱亏掉。同时认知还不断的去发现聪明人,智慧人,把这些人送入上流社会,让他们掌控财富,然后去管理和引领社会。
人类文明的进化,就是“高认知”的人对“低认知”的人管理方式的不断升级。认知的修炼,才是人生的终极修炼!(璞玉聊股不荐股.炒股风险各自承担20620) 

2020-06-26 08:50

猪兄,本人十分认同中国建筑的估值确实是很吸引。不过最近本人有进行了一些调仓换股,大幅减持了中建。不是说中建不好,而是中建肩负很大的国家意志和责任。它并不重视股东的回报价值,它只重视实现国家意志。例如它本来可以大量分红,它有这个能力,但是它没有。是很多年来都没有。且增长率来说,中建我觉得也只是属于过得去,例如每年增长个10%左右吧。对于这种中低增长的公司,必须要现金流很好且愿意大量分红才值得持有。不然它和高息的国债或者企业债似乎分别不大。它有点像航天军工行业,本来可以赚大钱的,但是一旦和国家做生意,和国家做买卖,根本无法赚国家的钱,最多就是实现一下国家意志,当然了,航天军工也没怎么分红给股东。因为利润都给买家或者客户了。IPO只是圈中小股东的钱来支援国家科技建设的。这个对于中小投资者其实真的没什么投资价值。只有像白酒,医药,酱油,泡菜,零食,地产也算吧,这些大量B2C业务的,做广大老百姓生意的,公司才是比较理想的投资标的。
本人认为只有那些真正赚老百姓钱的,且愿意高分红的企业才是我们可以考虑的。B(business)2 G(government)商业模式的,都不是什么好投资标的。只有做B2C或者C2C的企业,且高增长 或 高分红(“高增长”或“高分红”两者起码占一个)才是我们值得考虑的企业。
一句话,中国建筑是低估,中国建筑是老大,但是中国建筑也确实是低成长,且低分红,且商业模式有很多B2G,而不是B2B,更不是B2C,如果这样的话,本人认为中国建筑也许不是很好的(FOR 散户)的投资标的。
以上意见仅供您参考。

2020-06-26 17:22

猪先生,我看你的文章满天飞,你到底是研究股票来的还是赚钱来的,几年前看你写过我的药玻,虽然也是抄广发建材团队的研报,但是抄的蛮好的,既然这样买了拿住就好啊,不用整天研究这个那个,我比你发现的早两年,全仓五年药玻炒股就是这样!

其实我也一直十分反感中建的分红吝啬。挺赚钱的一个央企,但是就是不分给你,有什么办法呢?建议可以看看中建的“未分配利润”,高达4.70元(刚刚分完红之后可能是4.5元左右)。股价才多少?股价也才4.84元,意思是真的是年年赚钱,年年分丁点!你看看那些慷慨分红的地产公司,哪有这么高的“未分配利润”?对股东这么吝啬,且又没有高成长,可不是什么好传统。股价我甚至有怀疑,中建内部有可能很多利润“乾坤大挪移”的情况,关于这个,我也不再展开了。各自品味。

2020-06-25 21:11

我胆子小恐高,活下来最要紧,赚钱更多的是运气,闭着眼捞便宜银行地产

2020-07-17 08:38

2020-06-27 11:22

过去十年中,贵州茅台的净利润增长了955.5%,而市值则增长了947%!
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暂且不去考虑贵州茅台的估值是否合理,但过去十年的股价上涨,其实和利润增速基本是一致的!

2020-06-25 22:55

继续坚定持有中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