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静把你们都骗了!百度公关1号位做网红的三点真相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互联网江湖真正的今日头条:一个在企业做舆情管理的人,没想到自己成了企业的舆情。

现任百度公司公关一号位、美女老大璩静亲自下场做短视频网红。从百万粉丝账号的来源、各种数据的诡异展现,再到“霸道女总裁”的人设、“职场打工人该怎么做”的内容,全部话题拉满,成了一起公众事件。不但引发全行业关注,而且火出圈了。各种报道、评论连篇累牍,热度居高不下。有分教:百度喜提泼天流量、璩静稳居热搜C位。

作为长期守望互联网行业的新经济观察家,自然是要出手的。但我并不打算做事无巨细的全方位复盘,而是从“大厂公关1号位下场做网红”的经典案例和是与非之中,提炼三点真相。

【真相一:内容短视频化大潮,必须亲自下场练“手感”】

讲真,现在任何热点事件似乎都是事实不够用、观点满天飞。这个奇怪现象原因很复杂,尤其是涉及意识形态,不便展开细说了。我的意思是:各种猜测,不如先直接听听当事人怎么说!

所以事发之后,我曾第一时间私下问璩静本人,她坦言:“我一直觉得(未来)传播是短视频化的,您是知道的。作为一线pr,我必须得下场做才有手感。”

所以,外界那些什么主动出击抢占话语权啦、做大个人IP留条后路啦、替百度转移视线啦,其实都不是真的。真相就这么朴素:要知道梨子什么味道,就必须自己去常。要带团队All in短视频,就必须身先士卒。

地球人都知道,2024年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企业家争相当网红。尤其是战神360董事长周鸿祎脚踏程前再度翻红,成为车圈顶流;雷军为小米汽车代言一战成名,更是引发汽车圈大佬纷纷效仿下场。

所以,别瞎猜这个那个了……很多超级大事件的真相,往往很简单,甚至简单到重口味的吃瓜群众们不愿意相信。

【真相二:自媒体开喷导致清空?NO是降温选择避险】

诡异的是,事件出圈后,璩静却悄悄陆续删掉了发布的全部视频。某知名上市互联网公司高级副总裁X先生小窗对我说:“人家美女公关一号位精心准备了很久发了几个视频,还专门趁着五一小长假低调亮相,结果被你们自媒体们一个上午就喷得现在删完了……”

坦率说,自媒体们评论璩静开号,主要是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对大厂公关一号位新玩法的好奇,她发的几个视频话题性,以及引发的媒体自媒体和企业公关传统生态的变化,并不是针对她个人,所以大家也并未点评啥颜值、化妆、造型之类嘛。这就是一个合理的公众话题的公域讨论,而已。

但是,事件的急速发展和走向演变,已经远远超出了璩静和这届百度公关的初衷,甚至有逐步失控的态势。尤其是“霸总教打工人如何混职场”的话题,开始引发996社畜们的集体反感(这是一个严肃的大话题,下一篇再谈,感兴趣的朋友请果断关注)。

如果再任由事件继续发酵下去,再继续破圈,包括以前的各种公关负资产如魏则西事件等也许都会被翻出来。实际上,截止发稿,已经开始有不少文章往百度价值观上面带节奏了。所以,此时果断清空,真相其实就是降温、避险的合理公关操作。

有人嘲讽问“璩静心理就那么错弱吗”?我当时就在主持的超级媒体公关大群“红莓会”里公开说:“其实能做到超级大厂的公关一号位,业务能力、智商、心力的坚强程度无需质疑,目测只是担心连累到企业……”其实,也就这么简单。

【真相三:自媒体的三大独特传播价值很难替代】

刚某老炮儿私下跟我探讨此事时,说“自媒体成事不知道,反正败事绰绰有余”。我严肃纠正他说——成败本身其实都不取决于自媒体,而是事件本身。自媒体只是舆情的放大镜和加速器。

其实复盘该超级事件,你可以清晰发现自媒体的能量:

专题报道导致百家号被封的是自媒体风格的“鞭牛士”;

最先跟进评论的是蓝媒汇韩辉、闫跃龙等自媒体同行;

被屏蔽的最火文章(我猜是配图那封信)是“花儿街参考”;

持续火线快评、被潘乱调侃戏称“朋友圈通讯社”的是鄙人。

所以,在企业传播实战中,自媒体的独特价值依然不可替代。主要有三点:

首先,自媒体的To B端精准触达和向上管理很难替代。因为工作关系,企业大佬们的私人朋友圈都加了很多媒体人。别说To C大号不具备,就连入行没超过10年的媒体都触达不了,但资深媒体人、自媒体老炮儿们可以!所以你懂的。

其次,自媒体的“第一时间、第一观点”的带节奏能力很难替代。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大家都想知道行业大咖怎么看?传统媒体受制于正规编审流程会慢,所以往往是自媒体们先站出来吐槽,所谓先入为主,这就具备了很大的先发优势。

第三,自媒体嬉笑怒骂、旗帜鲜明的个人风格很难替代。按分众创始人江南春的说法,现在岂止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而是信息粉尘化!所以只有强烈、乃至极端化的表达才能出位,川普其实也是例子。高管们受制于身份会不方便,但自媒体却天然具备会讲故事、编段子、爆金句的优势。你说吃瓜群众们会喜欢看哪个?

杠精们请注意:我说的是很难替代,并没说不可替代。我也没敢说定义乃至定调,那可是央媒才能做的。我的意思很简单,如果大厂们轻视乃至准备忽略自媒体的独特价值,那么现实就会给其上课。

【结束语】

这的确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按我之前文章的说法——流量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硬通货!几乎所有人都陷入了流量焦虑,忙着个人IP、出圈、直播、连麦,怒刷存在感。

我的朋友、同时也是我当年在FT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的编辑张春蔚女士说得好:“很多人渴望流量,却不知道如何防御流量反噬。你表演的那个自己是否能被公共检阅、常识检阅,不要把僭越和偶然当作必然。尤其是把顺境和过往的侥幸、成功来贩卖,更容易炸雷。越是有职业身份越不要当网红,因为泥泞不是自己能赎买的。”

各位且行且珍惜!也请所有公关人牢记:无论时代怎么剧变、产品如何演进、网红如何发紫,传播大生态中,永远有那些有能力持续输出专业观点的自媒体们的位置。

雄观,资深新经济观察家、知名意见领袖,国内首个严肃科技脱口秀“雄辩”主讲人、十大科技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蓝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相关营销工作,参与5次IPO,横跨行业主要领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热点快评,发布于微信、微博、头条、百度,各大门户及科技博客、媒体社群、短视频等30+全部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最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FT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