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11回复:90喜欢:257
互联网时代是胜者为王也是剩者为王。

现在的经济情况很糟糕,但是资金面情况很好,政府又兜了底,所以股市除非有很大的利空是很难再次崩溃的。全世界经济整体也不算很好,又是一个比烂的时代,在我们80后的人还没有老去之前,全世界还找不到比中国人整体更勤奋的民族和国家,我们的老板依然每天没日没夜加班,每一班飞机上都有勤劳的中国人。所以如果没有特别极端的事件因素刺激,人民币的贬值空间不是很大,资金出国了投资机会也不是很多,美国的科技周期现在恰恰是个空白阶段,特斯拉后已经没有新的惊艳的产品,虚拟现实技术虽然在美国,但是空间就好比o2o那样,还是在中国。大小资金都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高位去追高已经高高在上的那几个科技巨头,他们现在也学会了用收购去消灭潜在的颠覆者,在只有非常遥远的将来,才能看到他们的对手。

整体来言,全世界现在进入了一个投资标的高度缺乏的时代,高派息的有坏账问题,高增长的估值不低,改变世界代表未来希望的公司市值都3000-10000亿美金了。在没有颠覆性技术出来前,资本市场的游戏只能慢慢继续强化原本市场的赢家逻辑,贵的更贵,便宜的不敢碰。所以国外的资金玩的是最确定成长的东西,网页链接,国内的则玩的是最不确定的品种。

经历了这一次股市的崩溃,a股港股的资本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赢家群体的变化带来了市场游戏规则的变化,这轮a股的赢家是有交易体系的那些人,他们的资本在这些年迅速的膨胀,10年前敢死队那样规模的资金,现在比当时至少多了10倍,而那些最成功的,这两年的利润都超过100亿,相对折手折脚的公募私募,坚守交易模型的这些以t为核心的资金是这个市场的赢家,是剩者。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最近几个月妖股横行霸道的本质,没有主控资金,小盘也不能太小,垃圾也不能st,妖的东西要每天震荡每天有交易机会,要大家轮流追高推高。进入谁的模型谁来买,最后全市场看到赚钱机会,也只能向他们靠像他们投降,于是他们继续成为赢家和剩者。

同样的经济中也有类似的现象,现在内地城市很多地方都很萧条,企业环境相当悲观,但是北上广深却很滋润,深圳南山的房价到了10万一平方,而09年初才2万,因为深圳有全世界最多的赢家,创业板的老板和高职股票套现的赢家,他们在深圳高消费。同样的看到人口的流动,深圳今年人口预计超过1800万,户籍人口只有400万,前两年的新生儿每年是16万,前年中考是7万多,(猪头四VV:深圳去年新生儿约20万左右,高考约3万左右)如今钱在深圳,人流向深圳,好比熊市中的基金抱团取暖,深圳的精神是尊重成功,尊重工作态度,向往奇迹,深圳是全国罕有不拼爹的城市,也就给了新来者一丝的机会。可以预见的未来,东莞惠州也会成为深圳的元朗屯门,深圳很大概率会变成类似大洛杉矶那样的城市群,变成大深圳。

再看看那过百家上千亿规模的敢死队短线资金,这些资金基本上都是屌丝出身,然后靠自身努力创造出奇迹,他们没有价值投资的信仰,也不相信权威,他们相信的是奇迹,依靠的是每天的勤奋,他们有最强悍的纪律,有最艰苦勤奋的功课,他们是最努力的搬运工,很多人最初的目标也是一天一个盒饭。我专门研究过交易模型的切换,一般来说,70%以上的人做新的交易模型的转型需要5年的时间,彻底输的概率超过5成,从今年赢输家的胜负关系来看,这些做t出身的人没有高大上的优势,他们绝大不太可能有什么改变模型的能力和高度,或者也没有那样的资源和关系网,所以没有证券市场游戏规则的变化(比如交易成本提升)这千亿游资的信仰是很难改变的,而今年的数据告诉大家,100亿也不是规模问题。因为今年的波动巨大,有很多杠杆赢家也有很多杠杆崩溃,市场除了做t的赢家还有一些杀红眼的赌徒,其他势力基本上是有点傻,核心动作基本上都是收缩防守,进攻也是小家子气,所以只能看敢死队风格的泛滥。


13年光线传媒的崛起掀起了屌丝革命的开始,然后是小米的颠覆,娱乐化是这个时代的标签,香港股市美国股市不管有多少10倍百倍的奇迹股都不能唤起小股民的共鸣,但是中国股市不同,因为有全世界最多的屌丝,他们向往高大上白富美,他们无法承受别人成为奇迹而自己是旁观者,赌一赌单车变摩托,是这个时代屌丝的力量,虽然不认可全民创业,但是还是不能小看每一个屌丝内心的渴望,这是这个世界最神奇的力量。


关于深圳是不是拼爹的地方,这其实也是全世界比烂的,全世界没有钱没有学历没有牛逼的亲戚,从这个时间看,也只有深圳这里还有机会。

京东的反思来自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弱化,中概已经无法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那么烧钱模式当然比不上阿里的盈利,所以本来核心持有的京东我换成了可以随便过冬的阿里。阿里对于制造业的打击,主要打击的是囤货那块,囤货那里是有很多学问可做的,不论是假账还是营销。就是没有阿里我们也看到其他互联网营销的崛起,所以责任不在阿里,是互联网理念的全面普及,好比莎莎今年业绩的大倒退,不仅是香港的萧条,还有海购的崛起,大家都直接国外网站上买了,就不走你二道贩子了。互联网把消费信息廉价化,这本身是大的趋势,是无法对抗的,所以作为制造业企业来说,只能选择把自己也互联网化。当然,那些不愿意改变自己传统观念的老人,被时代淘汰是很正常的。

母亲的很多亲戚同学都在香港,有些人60年代就来了,有些是70-80后才去的,普遍都是高学历,曾经是香港社会的中坚,然后老了后的今天,他们有60平方和三百万存款的就是不错的上等生活,这样的生活水平深圳40岁左右同等学历的人是随随便便拥有的,我们回头看老一辈的机会,改革开放回国创业的机会,香港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机会,30年他们拥有无限的机遇,然而他们在机会面前选择的是看戏。当然香港房价那么贵,也是有大量赢家的推动,剩者是选择当时代的弄潮儿的人,他们至少做了这个时代的风是什么是不是要参与的功课。我们必须要学会反思,互联网时代来了赚了互联网的钱没有,移动时代来了赚了o2o的钱没有,香港人最先有了数码港有了创业板,互联网赶了个早却完全没有作为,那么我们是不是也会看到机会最后没有作为呢?我觉得这是必然的,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才需要交流需要伙伴,需要战斗的氛围。苹果手机刚出来的时候是我人生相对最低潮的时候,觉得摩托罗拉的明已经够用了,失去了追新潮跟时代的欲望,所以赚钱能力一瞬间崩溃掉。现在看到一个朋友的松散团队,老大35岁,最小的25岁,每天交流电影娱乐,交流每一部电影的卖点,短期可能看不到他们的优势,但是他们在时代中,在潮流中,真正的机遇出来,他们拥有最多的概率。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就是一个乌鸦变凤凰的时代,最初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屌丝,有富爸爸或者占了先机的人后面很快都被超越,一个90初贪了200万被通缉的高管后来后悔死了,他那个位置200万连一个机会都买不到了,我经常指着某一片商铺跟我的学生说,这片商铺的老板来深圳的时候18岁,100元,在蛇口码头扛大包。机会是越来越少还是越来越多呢?看看我们的股市吧,93年的时候只能靠天吃饭,一天一个市场有一次5%的机会已经是很大很大了,2007年的时候香港有涡轮国内有权证,专业的群从几万做到上千万的比例超过30%,这几年市场的机会就更多了,看了一个神人的交易,a8万做到6000万也就是一年多,三倍的杠杆。敢死队以前是罕见的,现在变成普遍的,几乎每个营业部都有超级牛的交易者。所以如果经历了70-80-90年代,不会觉得这个时代经济不好,所谓的萧条还是机会很多,90年代初不包分配找一份普通工作有多难现在人知道么,毕业后半年没有工作是正常的,下岗后是多么恐怖有想象过么?而现在普工的机会是无限的,缺的只是短期内就有最高起点的机会。在深圳找一份月薪6000的工作不算太难,当然需要加班加点,工作多久可以在自己家乡的小县城买房呢?那80年代呢90年代呢是不是比今天更轻松呢?的确我们的社会现在有很多问题,有解不开的bug,不过对于屌丝们来说,机会却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这才是经济中最根本的实力所在。

全部讨论

2015-10-31 21:48

关于深圳未来的活力是不是受制于房价的高涨,这个我不知道,也不敢结论,能看到的只是数据的横比,相比其他城市来说,深圳吸引人的地方大于房价高企的压力。而这一年深圳房价逆全国走势的表现,也说明了更多人经过考量后的取舍。我们做股票的人首先要尊重的是事实数据,而不是猜想。我不认为那些现在买房子的人没有思考过我们的困惑。

我有个群,一问最早到深圳住哪里,有好几个说自己是住公园的,深圳的蚊子是出了名的,能住公园那本事绝对是**的,现在这帮人哪个都是二三百平方的豪宅,可能还不止几套。连招待所都住不起的屌丝,都能混到这个天地,还不是个案,说明这个城市提供的机会。曾经给一个盲人按摩师的儿子讲过一次卡耐基的书,后来他08野鸡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在蛇口的一家地产中介上班,他就研究学位房到处交流学位房,三年后他就在蛇口买了第一套房。至于做股票的年轻人机会更多,只要雪球上肯写文章肯交流,相信一个好的机遇并不难找。一个职高pk掉一个一本硕士不是很难的事情。

2023-04-23 22:52

2015-11-04 08:57

观察独特,转发留存!

2015-11-03 08:27

机会很多,就看能否抓住

2015-11-02 09:00

2015-11-02 08:12

看完觉得很提气,要开放要跟着时代的潮流走,就说我的感觉是对的

2015-11-02 01:47

房价现在是不是顶峰还很难说,泡沫肯定是有的,这个泡沫能吹多大,什么时候破裂谁都不能准确预测。个人认为控制房价还是要靠政策调控。

2015-11-01 22:36

我刚赞助了这篇帖子 66 雪球币,也推荐给你。

2015-11-01 19:51

不能同意更多。3个月前A股跌下来认为天要塌了国内经济要完蛋的声音比比皆是,现在不还是一天一天过。全球经济目前就是相互比烂,但怎么也轮不到我们先垮。3个月前我对高估值是极度厌恶的,这段时间思考,也想通释然了一些问题。体制不完善的市场里,不要求全责备,是人去适应环境,而非环境适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