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1 资本投资与社会效益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2

最近在观察香港交易所,想了想几年几十年后,香港交易所会是什么样子?作为金融枢纽港,发展如何?会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吗,在未来的社会,它会是怎样的存在?

同时又看到张坤的一季报:股票比债券长期收益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前者具有持续的成长性。——所以,成长的意义应该胜过追求“红利”。
优质股票的必要条件就是具有长期持续的成长性。因此,股票投资者应始终赋予寻找长期成长性相当的权重。
但是,在高质量发展时期,公司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概率在降低——这是第二个重要前提。
所以,投资者始终不应该放弃对中等且持续成长性的寻找,且这类成长性应可以在不同细分结构中寻找获得。

习惯了巴芒主义,投资更偏向于可追溯历史,商业模式简单且优异的企业。但一定程度上,商业模式优异,代表了竞争优势,行业大多比较稳固,变化比较小,象征着既得利益者的稳固。

我自身在半导体行业工作,深知科技创新企业,多数没有那么稳固。也看到很多企业没有太多科技创新,只是瞄准一个噱头,哪怕不赚钱,只要融资维持现金流做大,老板也能财务自由。科技行业,鱼龙混杂,有真的仰望星空创新的企业,也有滥竽充数融资圈钱的企业。

现在自己持股的企业,腾讯控股老凤祥中国飞鹤洋河股份,只有腾讯是在微信流量的基础上,推动科技创新社会进步;而黄金、白酒,只能算是消费品,几十几百年变化都很小。中国飞鹤算一半一半吧,需要科技创新改良,孕育新生命,但更多的是原始消费品。

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之前从投资角度来说,会规避科技型企业。但换个角度想,科技创新才是新生产力的来源,推动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传统的科技型企业,银行、保险、研发设计、制造业这些企业,投资风险更高,但同时社会效益也是更高的。

从资本投资来说,这些企业也许不是好标的,很难在不新增资本投入的情况下,保证稳定的投资回报;同时也受限于我们投资者,个人的能力不足以看清这些企业(这类企业不是谁能三言两语理解的,哪怕行业资深经理人的判断也不准),更多偏向于风险投资。

但不能因为追求简单,而把自己的脑子也变得简单,还是要去思考与学习。对于我自己而言,投资了这些稳定的企业,不用操太多的心,也会不太关注其他新企业,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尤其是在大环境结束高增长后,大家少了很多幻想、开始低欲望生活、关注柴米油盐酱醋茶,够用够生活。于个人而言,安安稳稳生活都是好的,但对于整个社会,却是阶级固化、创新减少的开始。

回想之前的美的集团,卖出时只考虑家电定价权较低,但一定意义上来说,大部分产品其实都是没有定价权的,尤其是科技型产品和To B行业,高毛利一定是少数企业,更多的企业,靠的是第低毛利存活。

低毛利的企业生存更难,投资风险更高。但往往这种企业又是必须的。比如制造业、银行业、房地产行业,都是需要固定资产投入,毛利低。

但稳定存活盈利的低毛利企业,管理模式和创新能力,一定是比印钞机企业管理强的。从白酒高管年薪100w左右,和科技型企业大批高管动辄几百上千万年薪加股票相比,也能管中窥豹。最近在看《城中之城》,背后的人心和生活方式,不是简单看财报和新闻能了解的。哪怕不投资,也可以多看看这些企业的生存逻辑和背后的知识,地产的选址、拍地、建筑、销售,保险的销售、精算、投资,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入、精益生产、质量控制…

对我个人而言,现在股票资产也接近第一个一百万了,能产生部分稳定现金回报了,在工资现金流之外,也能维持现金流和生活。后续的分红和工资收入,会考虑最大20%的仓位给到风险投资,大仓位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投入小仓位去研究新兴行业的产品、商业模式。

去做正确但难的事情,投资于自身成长,保持对社会前沿企业的学习,增强自身对于不断变化世界的认知,避免成为守财奴。

$腾讯控股(00700)$ $美的集团(SZ000333)$ $香港交易所(00388)$

全部讨论

04-21 20:56

对我自己而言,今年开始注重分红和股东回报,作为投资者来说,这是正确且简单的选择,能够获得稳定且较高的投资回报。
但,如果企业有那么赚钱,它上市干嘛?像腾讯、阿里之类的新兴企业,前期都很难盈利,才出让股权渡过成长期。
说这些不是为了鼓励风险投资,对个人而言,价值投资正确且简单。
但是,收获之余,我也可以思考下怎么推动社会发展,仰望下星空(个人价值取向,不适用所有人),投资与个人能力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