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收益在A股与美股的世纪沉浮,为何曾遭集体忽视?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25喜欢:52

最近在看《万亿指数》这本新书,看到美国指数发展的一些往事,倒是与我最新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正好印证:为什么无论是在 A股还是在美股,股票的股息在很长一段岁月中被投资者忽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以往总是遵循博格公式去思考。

此前无数次介绍过指数基金巨头先锋的创始人约翰博格(John Bogle)在预测美股长期收益时给的一个经验公式:

长期年化收益≈股息率+盈利增长率+估值变化(年化)

从长期投资来看,股息率很重要,而估值变化不那么重要。

比如对那些动辄投资维度以 50 年甚至上百年来谋划的机构投资者或者校产基金,哪怕 50 年中股票的估值翻倍(这在历史长河中极少出现而且往往是不靠谱的刹那泡沫),但年化之后,对年化收益率的贡献也只有区区1.4%,而正常时期的股息率往往也有 2-3%之间,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但对于奔着三五年甚至最好一两年就赚大钱的普通基民,显然短期估值变动才能带来赚快钱的机会,重要太多了。

其实,这就是赚快钱与赚慢钱的差别,也就是巴菲特说的股市长期是称重机,但短期是投票机的缘故。

不过看《万亿指数》时,我才意识到:股票的长期年化收益这个观察对象,也是到了近代股市,才唾手可得的

说到这个问题,就必须关于股票指数展开聊聊了。

谈及股票指数,最出名的当然是道琼斯指数。1896年5月26日,道琼斯指数第一次发布,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有了一个便捷的工具来跟踪股票市场的回报多寡。

放在现代的眼光来看,道琼斯指数是一个很“原始”的指数,他没有采用现在的市值加权,而是股价加权,谁的股价高,谁的权重就高。另一方面,道琼斯指数是一个价格指数,只看价格,不考虑派息除权等因素。

不过这些缺点,其实背后都是一个问题:算力不够

请注意道琼斯指数发布的年份,那可是 1896 年,在那个别说现代计算机,甚至计算器都没的年代,类似市值加权这样要一堆复杂乘法的计算,显然太不友好了。相比之下,股价加权只需要将所有成分股价格加起来,要简单太多。至于说派息除权之类的复权计算,那就更复杂了。

事实上,在之后的五六十年里面,其实没人搞得清美股真正的长期收益是多少——所以美国投资者始终觉得美股是一个比美国国债更危险的投资标的,所以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所以在那个年代,美股股息率比美国国债收益率高,是天经地义的。

美股投资市场真正搞清楚美股的长期收益率,尤其是包含股息的收益率是多少,一切要等到1960 年芝加哥大学的证券价格研究中心 (CRSP),《万亿指数》这本书一开始就描述了这段历史。

当然,CRSP 的成立只是开始,经过 3.5 年的“艰苦的研究和编程”,1964 年整个数据库终于完成。从那个时候起,包含股息收入的股票收益率才有了权威的数据。

说完美股,再说说中国 A股。

A股最著名的股票指数,应该算上证指数了,1991年7月15日发布,数据追溯到1990 年 12 月 19 日。而另一个同样知名的股票指数,深证成指要到1995 年初才发布。

上证指数有很多毛病,比如早年用总市值而非流通市值加权,比如在新股何时纳入指数问题上有很多争议,但在我看来最大的毛病就是:推出全收益指数太晚。

上证指数道琼斯指数一样,都是只考虑价格的价格指数,现代的指数一般在作为主体的价格指数之外,再有一个“副指数”,包含股息再投资的收益,一般会被成为“全收益指数”。

你或许想象不到,上证指数全收益指数,直到2020 年10 月 9 日才发布。也就是说在这期间的30 年里,是无法通过指数直观了解投资上证指数的完整收益的。

当然,虽然上证指数的全收益指数发布的有点晚,但此后的一些现代指数,其实还是很快补全这个问题的。

比如 2005年 4 月 8 日发布的沪深300指数(000300.SH),同日就发布了沪深300全收益指数(H00300.CSI),后者是前者的副指数,包含了股息再投资的收益。

但这里面又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全收益指数的易得性

沪深300指数是一个免费指数,你在几乎所有的 A股行情软件中都可以免费查看实时数据,但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则不是,在中证指数的官网你查不到这个指数,在类似通达信在内的许多行情软件中,你也差不到这个指数的数据,一般你要拥有 Choice、iFind、Wind 这样的收费金融终端,可能才能全面了解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收益回报。

是的,正是因为全收益指数体系的不易获得以及绝大多数投资者对此知之甚少,所以股息收益的长期价值,被太多的人是忽略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下图是中证红利价格指数(红色曲线)与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蓝色曲线)的走势对比。如果只看不考虑派息的价格指数,你会觉得中证红利平平无奇,到现在还没突破 2015 年那个牛市的高点,那么多年有波幅没升幅。但你聚焦在包含了股息的全收益指数,那么就是妥妥的一路向上的幸福。

精彩讨论

SHLIMAZEL03-29 10:00

在长周期中,估值其实影响不大。重要的基本面的增长率(每股股息也是基本面,股息率是估值),所以老巴说过你的长期收益率就约等于你的净资产增长率,15%的年化30年六十多倍,哪怕是估值到时候翻倍了涨到一百多倍,对你的年化收益率影响也才多两个多点。很多人看不上股息是他们觉得除权后等于没赚,实际上只是公司回到了赚钱之前的那个状态,而赚到的钱真金白银的分给你的,低估值的股票在大比分红后,现金对净资产等比例剔除后按照1PB折现,然后股息再投资是可以大幅度增加投资组合基本面的。

全部讨论

sare200704-18 09:42

沪深300全收益数据不更新了,现在被沪深300净收益替代了。净收益指数比全收益指数更接近市场实际情况,因为要考虑每个季度成份股的变动,指数基金要跟随调仓,调仓过程中有可能会有红利税的收益损失,所以要跟踪指数收益,净收益更准确。全收益和净收益其实差别不大,从2005年至今,年化差异大约0.16%,净收益指数略低,就是因为存在调仓红利税。

麦克白白04-15 10:23

谢谢张老师

张翼轸04-08 09:11

要类似 Choice 这样的收费金融终端了

麦克白白04-07 02:30

请问张老师,哪里能下载到300全收益指数的历史数据?

山丘奥姆邪神04-02 10:55

能不能分析比较一下,龙头红利50指数和长江行业中证红利指数和红利质量指数,谢谢!总感觉这三个指数都很强,有点像一个性格的指数。

迷糊12345604-01 08:19

大佬就是大佬

张翼轸03-30 16:15

赞,红利类基金的确应该孜孜不倦的给大家分享一下全收益指数的表现,期待

张翼轸03-30 16:14

所有的 ETF,净值其实都体现的是全收益指数。只不过早年用价格指数做基准。

张翼轸03-30 16:14

你说的是衍生指数里面能看,这个法子问题就是我没法在中证指数的官网直接对比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和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这种附属功能有欠缺。上证指数现在还是总市值。估计我表达的有歧义了,我是指早年是总市值,不像沪深300指数是自由流通,这个给诟病很久,导致某些公司权重过高。

SHLIMAZEL03-30 15:23

比如0.5PB的公司进行分红,实际上是吧原来按照0.5倍P估值的现金,变成了1PB给到投资者手里的现金。当上市公司的市净率为0.5时,公司进行高分红,对净资产的减少是等比例的:100元的净资产分红10元,会减少10元,变成90元。但是,当投资者拿到10元分红以后,再以0.5倍市净率的现价买入股票,会得到20元净资产。
如此一来一去,投资者现在持有的净资产变成了110元。企业的经营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带来10元净资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