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谢治宇朱少醒怎么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27喜欢:24

“谢治宇怎么了!”,近期有读者在后台给我留言询问。

类似的留言,比如朱少醒怎么了,张坤怎么了,其实 2022 年以来,时不时就出现过。

作为老一辈顶流基金经理中最著名的三位,显然有许多基民是即以厚望,但同时也是 2022 年略感失望的。

下图是这几位代表基金截至 9 月 9 日的 2022 年迄今回报,可以看到全数跑输已经偏向大盘基金的偏股基金指数,更不要说小盘股权重更大的申万 A 指了。

该如何看待谢治宇、朱少醒、张坤这几位的今年表现?

我觉得基民的心理落差,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上述三位基金经理的定位偏差。

在许多基民尤其是新基民的心目中,对基金经理的定位,是 “古典意义” 的 —— 在十几二十年前,基金刚刚诞生时,股民对基金的定位就是专业炒股,而且是全方位炒股 —— 既要择时捕捉牛熊市的论题,更要捕捉行业轮动和行业中个股的超额收益。

的确,2008 年一波大熊市,许多基金开始出现显著超额收益,正是来自于当时的择时降低仓位,当年的那波基金经理,在这块上还是有所作为的。

不过时代在发展,基金经理数量大幅增加,来源也从早年的资深市场人士,转向分析员升迁成基金经理,所以主流的基金经理,都在标榜不择时 —— 其中专注某几个行业或者说风格,更成为主流中的主流。

其实,张坤、谢治宇和朱少醒这三位,虽然投资框架或者风格上不尽相同,比如在行业分散问题上,张坤和谢治宇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但是在行业和风格上,这三位其实都应该算是 “大盘成长” 风格的基金经理。

下图相关系数表可以看到,朱少醒的富国天惠成长以及谢治宇的兴全合润,与大盘成长指数都是密切相关的。至于张坤的易方达优质精选,因为增加了港股的仓位,所以与纯 A 股的大盘成长开始相关系数脱节,但考虑到其重仓的白酒股与大盘成长的高度相关,其业绩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大盘成长股的表现。

如果将对比标杆改为大盘成长,你会发现除了谢治宇的兴全合润轻微跑输,富国天惠和易方达优质精选其实都还是有小小的超额收益。

从这点而言,大盘成长风格的谢治宇、朱少醒、张坤他们,持仓的表现是很难背离这一风格,出现独立行情的。

对基民而言,买一只基金,或者说买一个基金经理时,你必须明了你追求的是什么。

如果你追求的是年年赚钱,那么几乎没什么权益类基金可以做到,毕竟大熊市能少亏就很不错了。要实现年年赚钱,必然是有代价的,比如很低的权益仓位,比如类似量化对冲基金那样期指对冲 Beta,但这样做都是有代价的,必然要承受长期平均下来更低的年化收益。

比如说算是做的不错的华泰柏瑞量化绝对收益,2017 年迄今,年年赚钱,2022 年迄今依然赚钱,但是这个年化收益,真的是你期望的?

如果你追求的是跑赢 A 股平均,或者是跑赢偏股基金整体,那么你首先要考虑的是行业配置足够均衡分散的稳健流基金,比如笔者之前提及过许多次的周雪军的海富通改革驱动、林乐峰的南方转型增长,才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周期下,都显著跑赢偏股基金和申万 A 指。在指数投资层面,则可以考虑 MSCI A 股国际通、中证 800 指数这样的广谱指数。

当然,如果真正青睐大盘成长这个板块的长期潜力,并能够承受如下图这样类似 2021 年和 YTD 甚至可能未来还要一段时间的落寞,你才能接受并享受到张坤、朱少醒、谢治宇几位基于大盘成长风格的表现。

全部讨论

2022-09-13 08:46

说白了规模大了收益钝化,而且感觉有些名利都不缺了,有躺在功劳簿上的嫌疑

2022-09-13 10:30

他们的风格一直不变的,都是买核心资产。表现差肯定就是核心资产表现差了。很正常,这半年来小票长得多。风格不漂移还好,假如他赚钱了,我还不敢买它。

2022-09-13 08:51

不需要找理由,业绩太差不如回家卖红薯,收管理费不脸红吗

2022-09-13 09:02

买了谢治宇,绿了两年多了,中间还补了不少仓,还是没赚过钱。

2022-09-22 20:07

投资品种里没有招行和平安的经理,以后可以不关注了,李录说得好,判断基金经理不用看业绩,只看投资品种就可以判断,乱七八糟的买的都是什么垃圾?

2022-09-14 09:26

跌了就死扛,反正不是自己的钱,最大回撤30。还有40,50的,这和散户有什么区别

2022-09-13 09:12

老谢的兴全合宜,20年顶部建仓,今年初加一次,567月加一次,总算红了,然后7月中又开始绿,懒得加仓了。

2022-09-13 09:07

感觉就是规模太大了导致的

2022-09-30 20:53

听说过黔驴技穷吗?

2022-09-22 07:34

投资的路上没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