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投资策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过去四年,我都会年底来一篇年终复盘。终于,去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复盘,起码没有形成书面文字。我始终觉得,没有形成书面的东西等同于没有,这点我还是很惭愧的。虽然我没写公众号,没有吸粉的压力,但通过文字复盘的形式,确实是个人提高的一种手段。

       这些有时效性的文字错过没法补了,那么在2023农历年开年第一个交易日,我还是想写一份今年的投资策略。限于能力圈和专业性的不足,我不可能像机构们写出一份从宏观到微观,从天文到地理的策略报告,尽管如此,依旧希望以下文字对部分投资者有帮助。

       首先是A股:

       过去一年,投资算是hard模式,价值股和赛道股都忙着消化估值,部分号称常青的行业,比如消费和医药更是受到疫情及政策的管控。一整年下来,并没有太多值得重注的机会,更多的时候,我也是按兵不动,仅仅是小范围的游击战,也就是今天买,过几天卖,赚了点微薄的利润。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说今年会是复苏的一年,而春节的一些统计数据更是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论据。我本人持怀疑态度的,眼前的数据更像是报复性消费叠加春节因素的结果,我更关心的是之后能否回到三年前的常态化数据,这才是重点。而这个,更多的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预期。这两个月是有密集的政策出台,但传导需要时间,再到数据出来估计是半年后了。总之,今年我会谨慎乐观。

      我会继续关注高分红股,家电,消费电子和汽车产业链的中游企业们。

       首先是高分红股,主要也是一些央企,比如叠加有业绩增长和分红比例提高诉求的电信运营商和石油。当分红收益远超银行理财产品时,谁愿意带着风险去A股搏杀?

       家电板块主要是市场份额很稳定,龙头公司有着足够的试错资金和时间,这些足以帮助他们寻找到下一个业绩增长点。今年他们不一定有大的机会,但跌幅很有限,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高分红股。

       至于消费电子,我今年并不看好,原因大家都懂。很多人说苹果不行了,但消费电子本身有创新周期的,份额稳定加上大把的不受限现金,苹果和家电龙头一样有的是耐心,这可苦了国内的小弟们,但投资永远是要有逆向思维的,如果今年预期很差,能够砸出黄金坑的话,我会在现有仓位上大福加仓,

      再说到汽车产业链中游,其实大概标的之前都有提过,我还是会关注电动化、智能化的增量零部件,以及部分寡头垄断的零部件公司,不仅有阿尔法,还有贝塔收益。当然,这块去年都是在消化估值的阶段,有些已经到位了,有些可能还是预期太满。

      接下来就是港股:

       芒格说如果不能接受腰斩,就不要炒股。2022年我也经历过腰斩,幸运的是标的物是腾讯,我已经从股底爬出来了。但这过程并不美丽,我前十个月过的很痛苦,后两个月却像吃了蜜一样甜。从上帝视角来看,如果700在200多港元时我再加仓的狠点,现在大概是可以别墅靠大海啦。

       今年,我依旧会坚定看好互联网大厂和物业股。

       大厂都爬出坑了,但距离一飞冲天还隔着十万八千里,而且这一路上都是套牢筹码,我这块仓位不低,随缘就好,能逢低再收集再好不过了,没有的话凭着现在的仓位,也足够在未来换到满意的收益。

       至于物业股,这两年,他们可是冰火两重天。曾经他们是富二代,突然有一天老爸破产了,或者快破产了,一夜之间变成了谁都不待见的普通人。社会就这么现实,而股市里更是见证人间冷暖的最佳场所。

       和大厂一样,他们也是刚爬出坑位。但区别在于,大厂们很多自己就是爷,而物业股们的爷,很多已经自顾不暇,甚至想着卖掉这个仔了。如果再有暴跌,我会果断上,只要在管面积是真实的,我就愿意与大股东同甘共苦。

       最后是美股:

      都说今年美国会衰退,理论上来说今年有的是机会才对。但这毕竟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市场。

       今年我会关注的也就是苹果和特斯拉

        前者在前文已经说了,公司基本面没问题,只不过产品有瓶颈期。但是在消费电子领域,依旧是王者般的存在,实际上如果消费真的复苏,苹果会是受益者。有的是下沉人群想买尝鲜苹果,就比如我。

       最后是特斯拉,我相信,把全世界所有上市公司放在一起,他也是最有争议性的公司之一。我始终觉得特斯拉是一家科技公司,但首先,他是一家汽车公司。没几个普通消费者会因为马斯克的个人魅力就买一辆特斯拉。前些年,开一辆特斯拉会被贴上明显的科技标签,如今,开特斯拉和花冠。在路人看来没有本质的区别。更何况,国产车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已经纷纷杀到特斯拉家门口了。相比之下,特斯拉依旧有优势,但优势也在不断去年缩小。任何一个公司走上了降价的路上时,就意味着其他的营销手段不足以打动能满足车企胃口的消费者人群了。当然,特斯拉降价的最大受害者还是其他国产车企,一边得应付补贴减少,一边得应付友商更具竞争力的报价。大家又回到了要利润还是要销量的老路。没人知道的是,放弃了利润,是否能换回销量,或者说能否换回一张晋级小组赛的门票。

       细心的人应该发现了,总的来说,我今年关注的标的并没有太多变化。我始终想要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寻找胜率和赔率最佳结合的投资机会。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关注的标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还是得想想怎么研究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