椛皪-倁侈仯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6喜欢:1
无法理解20倍给予PE的理由[滴汗]第二个汽车支出部分为何会加回去再给20PE[吐血]如果做不出就加回,做出来了就按汽车估值再加上去,那不就永远在增加的路上,这不就很扯....![吐血][吐血]

热门回复

个人觉得之所以不能给20PE有几个大问题无法处理。第一是资金效率的问题,小米系列手机普遍利润5%~10%,意味着做100台要卖90~95才回本,可市场属于饱和状态基本此消彼长难以预估销量,很容易堆积存货;第二是公司无法给予分红,不能像其他红利股那样现金流折现。第三若按科技估算,它已经基本没什么增长空间了,物联网与汽车还未能构成影响的程度,就使小米难以用发展中的科技公司估价,但又没有成熟公司那般分红[滴汗]另一个汽车部分支出该扣就扣,它不是轻资产说撤就撤,因此不能回加到利润里,等真正有了汽车销量再另外单独估值加回公司或许比较合适

手机行业早就进入成熟了,行业龙头苹果才25倍PE,这还是美股牛市,考虑到港股行情,,小米手机最多10-15的pe,小米非手机20左右,综合小米非汽车业务15-20的pe,就是目前港股的乐观估计了。小米汽车目前年产能太少,且行业进入价格战期间,300亿估值(零跑)?500亿估值?700亿估值(小鹏、未来)?我估计目前也就给零跑的估值(还是首销卖的好的情况)

估值比较看个人吧,我是觉得小米主业还有增长另外也与低息环境有关。小米的问题是稳态利润是否真有200亿,手机行业时不时就有一波激烈竞争和库存减值。汽车业务确实有可能对小米财报造成较大拖累,这里某种程度上隐含了我对小米模式在汽车行业的乐观判断hh,另外我相信如果小米汽车最终没有成功的话,雷军是会放弃的,但这个过程估计会非常漫长。另外如果不调整汽车业务的开支,那当前小米的业绩中也没有包含汽车的贡献,完全以不调整的净利润作为基础的话似乎也不合适,不过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如何看待大量类似的科技企业的先期研发投入问题。我觉得最终估值处于两种方式之间吧,研发就涉及到冒险和失败。这里只是在测算小米的现有主业估值,对于汽车我觉得可以再观察一阵。

安卓阵营的周期性波动估计还要持续很久,如果能再出清几家格局会改善,200亿是否是大多数年份下的利润可以再看看,也可以把小米当作周期股,今年预计是手机略微复苏的态势。从竞争格局来看,三星的份额有可能被中国厂商慢慢蚕食吧。另外亚太很多地方及很多收入低的国家都有增量空间。

苹果现在生产的都是电子垃圾,25倍估值高了,会不断下降。小米手机的体验还在上升。

汽车部分不用急于给估值!可以等销量反馈后再给予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