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艰难 锻造更坚硬的投资盔甲——2022年私募投资年终总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28回复:97喜欢:83

#我的2022私募年终总结#

一、  私募投资总体情况

我从2018年开始投资私募,总共投过8个产品,已赎回2个,其中1个是买入后不久,发现基金经理言行不一、风险偏较好大亏本赎回,1个港股打新基金随着港股打新红利的消失赎回。目前,共持有6个私募,其中5个为股票多头,1个为宏观对冲。从盈利情况看,5个盈利,1个稍有亏损。投资私募以来到2021年,应该说是顺风顺水,实现了大幅盈利。没想到的是,2022年成为了我投资私募的滑铁卢之年,全年投资收益率达-20%以上,大幅低于我自己股票投资的收益率(-7%左右),两大重仓私募年度亏损达30%以上,年内最低点亏损超过40%,创造了我投资私募以来的最大亏损。去年的亏损,极大地拉低了我私募投资的复合收益率。虽然去年收益率惨淡,但却收获了不少的教训和体会。投资是一生的事业,也许短期的困难反而能够锻造更坚固的盔甲,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二、教训和对策

(一)教训:预期过高;对策:及时调仓

教训:私募在中国的历史不长,随着19年至21年连续三年的结构性牛市,私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多数投资者投资私募的时间不长,对私募的收益率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乐观预期,我也不例外。考虑到私募投资的投入大、收费高,总觉得私募的收益率要大幅超过公募和指数。投资私募初期,我对私募年化收益率预期是20%,最低是不能低于15%。由于开始投资时正处在18年之后的结构性牛市之中,前几年的收益率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正因为由于预期过高,在持有私募年化收益率高于25%的情况下,觉得这些收益率的取得,不仅拜股市的贝塔所赐,更是基金经理能力带来的阿尔法,认为收益率是可以持续的。正是因为这盲目的乐观,导致基金收益高点虽已经感觉到了风险,却迟迟没有减仓或者调仓,最终导致了全年的大幅回撤。我的实际经历,也很好地诠释了“一年三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

对策:打开私募投资APP上的排行榜,映入眼帘的都是短期收益率爆棚的私募,不少私募短短两三年甚至几个月就翻个好几倍。然而,把时间拉长到10年,排名前几位的林园、韩广斌等,收益率也就15%左右。因此,对于私募投资者来说,应该认清现实、降低预期,如果觉得自己看好这个基金经理而且没有择时能力,那就长期持有,但年化收益率必须降低。对我而言,我的应对之策是,在私募投资短期收益率大幅高于自己预期且指数总体估值高于近五年平均估值的情况下,对于股票多头的私募,我会适当减仓、定期平衡,及时兑现一部分收益,避免收益的大幅回撤。对于择时能力比较强的私募和宏观对冲、CTA等,我会始终保持警觉状态,在阶段性收益较高的情况下少量兑现收益。

(二)教训:结构单一;对策:多元配置

教训:由于自己是散户,平时也炒股,所以天然地对股票多头私募存在偏好,所以持仓中多数为股票多头类。这种持仓结构,在股市行情好的时候看不出风险,但在去年这种熊市下,同涨同跌、大幅回撤的弊端就显露无疑。从我个人的持仓分析,6个私募中,1个宏观对冲私募去年没涨没跌,收益率最好;2个择时派股票多头亏损率在10%以下;3个纯价值投资股票多头亏损率均在20%以上,2个超过30%,最高回撤超40%。虽然投资私募不能看一年的业绩,但客观上由于年度回撤过大,持仓体验是相当糟糕的。

对策:投资最关键的是配置,对于私募投资也是如此。就我个人的投资体会,股票多头私募由于收费高、赎回不方便,加上持仓不透明,扣除费用后长期跑赢股票基金或指数基金其实并不容易。就我个人后续的对策,会更多配置股票型基金或指数基金来代替一部分股票多头私募,这部分可以结合股市估值的高低,加大调仓择时的力度,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市况。另外,私募相对于公募,在于提供更加多元的资产配置,特别是可转债、指数增强、宏观对冲、CTA等策略是公募基金所缺少的,不仅长期收益率可观,难得的是可以大幅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回撤,后续我会加大这些私募的配置力度,使投资组合更稳、投资体验更好。

(三)教训:偶像光环;对策:冷静检视

教训:随着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和雪球等投资平台的发展,私募基金经理发声的渠道越来越多,吸引了不少粉丝,不少经理成了网络大V,自带偶像光环。很多投资者是在成为了基金经理的粉丝之后,才买入相关的私募产品的。这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基金经理,但另一方面也会使投资者作为忠实信徒而对基金经理过于信任,直到相关私募产品大幅亏损才后悔莫及。在这方面,我也有过教训。由于过于信任基金经理,我在相关产品发行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就投入了较大金额,结果投资两年多尚未回本,却被收了不少提成,持有体验确实非常不好。当然,由于投资时间尚短,我不会因此就判断该经理能力不行,但确实也给我以后的投资敲响了警钟。

对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投资自己偶像的私募产品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前提是,应该平视偶像、保持冷静,如果想投相关产品,应该至少观察一个牛熊轮回或5年以上时间。如果已经投了相关产品,绝不能放任不管,而因定期检视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和操作策略,特别要关注言行是否合一、心理状态是否稳定、逆风情况下能否有效应对等等,而不仅仅关注收益率。如果发现言行不一致等行为的,应该“一票否决”、及时赎回,绝不能放任不管。

以上,就是本人投资私募的一些教训和经验。本人投资私募经历尚浅,很多所谓的教训和对策可能浮于表面,但却是自己的真实体会。最后,感谢雪球和雪球私募,不仅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私募产品,大幅降低了投资私募的费用(想起自己以前在其他平台被收取的费用,心疼啊),还为大家提供了私募投资的交流平台。

经历了一言难尽的2022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3年。祝大家兔年身体健康、前(钱)途(兔)似锦。

@雪球私募 

全部讨论

2023-01-09 19:23

私募注定不会有好的业绩,最大的原因是规模和提成,以及管理费。有投资能力的基金经理本来就罕见,无论公募还是私募。

2023-01-17 20:22

2019年股市低位投资邱国路的基金到今天刚好回本,3.6年,2022年10月最高亏损26%。今天还看见说2022年邱的业绩名列前矛,我只能苦笑。以后再不投资任何封闭期长的基金了。命运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2023-01-17 13:54

20年公募私募业绩都很靓丽,于是减少了股票投资,先后买了一些明星公募,以及6只私募。时至今日,公募能卖的都卖了,私募锁定期两年,眼睁睁看着跌却无可奈何。其中三只主观多头亏损10~30%,三只量化则均为正收益
22年自己股票平均收益~20%,基金平均收益-20%,但是基金仓位大约是自己股票仓位的3倍,所以整体是亏损的
教训1,不要相信所谓明星基金,水平甚至不如散户
教训2,不要买有锁定期的基金
教训3,量化明显强于主多

自己做吧,买私募赚钱和买彩票差不多,去年因家人要求买了两个不同公司产品,看过往业绩买的,一个马马虎虎扣费微亏,一个巨亏(还是做创新药的,净值回来猴年马月),而我自己户去年持仓比较少还是赚几十个点

2023-01-17 22:38

投资私募还不如跟我干,22年利润50+,今年继续目标50+

2023-01-26 10:35

选基金没那么难,基金从成立到现在,每一次的建仓点都在上证指数的相对底部,这样的基金择时能力非常强,想亏都难。不过用这种方法找基金,几乎找不到。

2023-01-26 02:23

8年前猛犸资产陈杨帆的光辉岁月2号不到半年就亏到平仓线,200万回来120万,花钱买教训,基金经理时候很牛,私募时候也完犊子,还是自己来,亏也是自己的事,亏得明白!

2023-01-26 00:19

2021年五月买的高瓴亏百分之22.5,自己做去年收益百分之十二,今年百分十一。感觉张磊被媒体神化了,上了大当

2023-01-17 08:19

ETF和指数才是公私魔的最终归宿

2023-01-17 07:14

我持有的私募去年跌了40%,一年回测60%,比你惨多了。投私募也一样困难,波动也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