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开始,白酒行业有多逆风?-从洋河2012年报说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2012年,白酒行业,凛冬将至。

那一年开始,众多事件叠加在一起,重挫白酒市场和白酒股股价!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站在当下这个行情不太好的十字路口,我们有必要重新捋捋当年都发生了什么,对于今时今日有何可以借鉴的?

今天,这篇文章以2012年的$洋河股份(SZ002304)$ 为视角,看看那些年都发生了什么~~

2012年白酒行业形势

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

这一名词,在当年的政府经济会议上被叫了好多次:

政府过紧日子不是一个短期的应对措施,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这意味着,2012年开始,政府过紧日子的弦将被拧紧,节用裕民。

具体做法是科学安排压支出。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拉紧“钱袋子”,把能省的钱省下来,保障机关运行等刚性急需支出。

精打细算过日子。严控会议、差旅、培训、论坛等支出,严禁新建扩建政府楼堂馆所,不该开的会一个不开,不该上的项目一个不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把花的钱花到点子上。

提质增效挖潜力,强化追踪问效,通过绩效评估,倒逼各单位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让有限的钱花出最好的效果。

运用到白酒行业上,就一句话:“2012年开始,不该喝的酒,就别喝。

八项规定

2012年的11月,召开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10年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新的领导班子产生,新的规定出台:

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八个规定中,有四个都与白酒有关;

1、改进调查研究;

这是让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但是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2、精简会议活动;

这是严格以政府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

会少了,酒席自然也就少了...

3、规范出访活动

出访期间要简化接待,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宴请、观光、购物等活动;

4、厉行勤俭节约

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运用到白酒行业里,大概是这个意思:“不该喝的酒,千万别喝!喝了就会惹祸上身!

白酒塑化剂事件

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爆由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查出塑化剂超标2.6倍。

受此事件影响,没有停牌的白酒类上市公司仍遭遇资金打压,2012年11月20日早盘白酒股大跌之后午后再度暴跌。

当年的洋河受塑化剂事件影响,也直接一根大阴线开启了后面两年的磨底之路;

当年塑化剂检测超标,头部白酒几乎无一幸免;

其实早在2011年的时候,中国酒业协会就知道部分白酒中含有塑化剂,并发布专门发布了《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

其中指出,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份,最高2.32 mg/kg,最低0.495 mg/kg,平均0.537 mg/kg。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查定,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9830,30.00,0.31%)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每10米乳胶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剂含量0.1mg/kg,有的企业用一次酒泵(50米乳胶管),还有的企业多达4~5次。

其他塑料制品、设备,有的企业用,有的企业不用,因此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塑化剂含量各不相同。塑料袋、瓶装的成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中的塑化剂含量会逐渐增高。

塑料制品(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

几乎每隔几年,食品行业都会爆出一些安全问题,比如伊利、蒙牛等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超标、双汇等肉制品行业的瘦肉精、张裕等葡萄酒行业的农药门等;

但最终,随着政府的介入、舆论的影响,这些事件最终都被慢慢平息;

这些行业最终还是死灰复燃、和好如初,但个别公司却飞灰湮灭,永远无法翻身;

可见,发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应对和处理问题!

比如,针对白酒塑化剂事件,洋河也在一直公关,第一时间自检产品,并为了避免股价受影响先停牌,并宣布回购以稳定军心;

另外,洋河还在媒体上(甚至是自己的官网上)对外宣传自己不使用塑料制品制酒,而是采用昂贵的不锈钢!

媒体报道

洋河股份官网新闻动态

既然2012年宣传了自己使用不锈钢,那么不锈钢器具也属于洋河的固定资产,洋河招股时新建和改造了那么多固定资产,应该有不锈钢的踪迹才对!

于是乎,我扒开了2009年洋河招股书,发现了诸多不锈钢的踪影:

看来洋河没有说谎,不锈钢在3年前诸多改造中,都被安排在内了!

至于新闻报道里,洋河被检测出塑化剂的那几款产品,到底是假酒还是老批次的酒那就不得而知了;

洋河甚至在当年还专门出了一份公告,自证清白:

该报告最后还附出了一系列图片(有图有真相);

小结

2012年,对白酒行业而已,基本上是寒冬将至!

这突然让我想到了《权利的游戏》那部美剧的第一部,临冬城的史塔克家族的族语就是“Winter is coming”

这句族语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当年的黎明之战。这个冬天是指死亡使者(异鬼)苏醒的冬季,当冬天来临的时候,异鬼就会攻进城墙,人们会迎来强大的敌人。

虽然那个冬天来的突然,敌人也很强大;但后来几个种族抛开恩怨嫌隙,合力抵抗异鬼;夜王被刺,最终异鬼大军灰飞烟灭,人们又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史上最大逆风局,洋河以及各大白酒该如何应对?

从现在视角往回看,想当年白酒行业的“黎明之战”是如何取得胜利的?我们应该从中能吸取什么宝贵经验?

当年洋河的家底及运营状况

2012年,洋河总资产相比去年增长了47.75亿,达到了236.58亿,同比增长25.28%;

而2009年上市当年的年末总资产只有64.91亿,三年间总资产增长了171.67亿,同比增长了2.64倍!

三年间,洋河再造了两个半自己!

无可厚非,这一方面得益于上市时募集的资金投入初见成效,另一方面并购双沟获得了更多的生产资本;

除此之外,那便是洋河销售人员日以继日的不懈努力,让销售数据量价齐飞!

然而,2012相比2011年的数据,就没前面那两年那么亮眼!

总资产中,最主要的增长都来源于非流动资产~~

洋河2011年时,固定资产只有15.65亿;

2012年固定资产则增加到了31.23亿,同比增长99.54%;

这得益于上市时募集资金的项目完成大半,2012年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原价为15.45亿元。

这其中,主要增加的是房屋及建筑物、机械设备等;

但是,在建工程虽然转固了,但是项目还没正常的运行,也就是说这些项目暂时还没产生实实在在的有所产出;

因此,相比于2011年,2012年洋河白酒的产量不增还略降!

洋河从2012年报开始披露白酒的销量、产量、库存量,其他白酒也是从2012年开始披露。

为什么上市公司都统一在这一年开始披露这些信息,它们早干嘛去了?

原来,上市公司在每年年报中披露的信息,都是有专门的规定指引的!而且,各行各业均是如此~~

这份规定文件叫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

而白酒披露信息在《第十二号文件中》(点击链接即可下载查看)

这份文件隔几年修改一次,2012年版的,年代太久也找不到了,现在最新的是2022年版的;

2022年版中,非常清晰的写着年度报告中应当披露成品酒、半成品酒(含基础酒)的期末库存量,并充分提示存货是否存在减值风险;

原来,各大公司年报中披露信息越来越全面,不是自觉而是事出有因!

2012年洋河产量不够,甚至还被曝出外购基酒的消息;

有投资者在投资平台上质疑外购基酒问题,洋河也从侧面承认;

既然产量和销售量同比都几乎0增长,那2012年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0.65%达到60.3亿,靠的是什么?

那必须靠的是毛利增加!

年报中,洋河自己给出的答案也是靠价格的稳定以及高端酒销售占比提升:

光看洋河自己说还不行,必须根据年报中的数据亲自算一算:

中高端白酒营收和毛利都比去年增长不少,和占比很少的普通白酒一中和,平均吨单价立马有质的飞跃~!

这时你再想,外购基酒可能是只用在低端产品上吗?洋河你的低端产品难道供不应求吗?

低端白酒2012年的毛利率才2.77%,有必要为了这一点毛利去外购基酒?

那些年,关于洋河外购基酒的传言,貌似有板有眼~~

2012产能跟不上,中高端销售的占比又显著提升,归母扣非净利润依靠价格提升显著增长;

这跟当年的经济形势貌似不太吻合啊?

要知道,作为消费品,需求端疲软,供应端再努力也是徒劳啊~

洋河只所以当年还能有如此炸裂业绩,我想它肯定是透支了一部分未来或者在吃老本!

翻开财报中的预收账款科目,预收款减少巨大!同比降幅75.47%!

由于2012年,依据的还是老的会计准则,预收款项中包含的有合同负债和预缴税款等;

我们暂时先忽略掉预缴税款,笼统的都将这个数据按合同负债考虑;

2011年的合同负债35.13亿占当年总资产的比例为18.6%,而2012年只有8.62亿,且这个比例骤降到3.64%;

由此可以猜想,这一年的业绩有一大部分是去年的盈余,是用去年数据平衡过来的;

我们知道,白酒的商业模式是先收钱、后发货,然后经销商拿货多,酒企会给经销商一些返利;

那么,在老的会计准则中,对经销商的折扣金额被包含在其他应付款中;

2011年这个经销商折扣金额为20亿,2012年这个金额为25.38亿,同比增长26.9%;

先收款,当年交过货的款被记录在当年的营业收入里,然后同时增加到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里;

当年未交过货(只是会计归集到未交货,实际是否交货未知)的款没有进入利润表,只是单纯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款里;

然后交过货的、创造营收的才会被返还折扣,未交货的等到交货之后才能慢慢走后面的流程;

那么,2012年的业绩可能是一部分2011年的预收款转为了2012年的营收,使给经销商的返利也随之增加了,但是预收款降幅了75.47%(减少26.51亿),而经销商的折扣金额仅仅同比增长26.9%(仅增加5.38亿);

所以,可以猜测这一部分经销商的折扣金额来源于上一年的预收款,也就意味着当年实际卖(或者压货)给经销商金额是小于去年的。

2011年,洋河的货是供不应求,而到了2012,貌似变为供大于求;

由此可见,当年的真实经营效益,其实并没有报表中数字那么亮眼~~

当年洋河的行业地位

翻开国家统计局的官网,2012年规模以上的酒企(营收2000万以上的)全年的白酒产量为1153.1万/千升(白酒密度0.9g/ml,1万千升白酒相当于9000吨白酒,1153.1万千升大约为1037.8万吨),相比与2011年同比增长12.4%;

洋河在2012年白酒产量位于全国第二,略低于泸州老窖约0.5万吨;

洋河当年产量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2.08%(2022年该比例上升到3.2%);

虽然洋河白酒产量比泸州老窖略低,但归母净利润却远超老窖,排行第三;

归母扣非净利润金额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洋河的行业地位如何?

首先,因为茅台是酱香,是最强王者,除去茅台,浓香老大是五粮液

而此时五粮液的每年产能只有14.5万吨,五粮液的主力产品是高端浓香-五粮液,采用大单品策略;

说明这14.5万吨的产能里,高端产能占比较高,都是老窖池,跟洋河比是错位竞争,主力产品互不干涉;

泸州老窖当年产能暂时排第一(2011年洋河为第一),但归母净利润却大幅落后于洋河;

说明刚提升产能的泸州老窖,新产能几乎全部为低端白酒;但由于有高端产品1573,这高端产品产自1573年的明代古窖池;

可见,泸州老窖是占了两头,高端产能有,低端产能也有,且低端产能远远大于高端产能;

反观洋河,自从上市以来改建扩建中高端产能,并购双沟后又如虎添翼,低端产能越来越少,慢慢都过度为中端产能,当时的中高端主力产品为天之蓝、梦之蓝,蓝色经典占总收入的比例大概为60%~70%;

洋河的最大竞争对手是产能不相上下,回头大量低端酒过渡到中端白酒的泸州老窖

当年的白酒行业一大批权威专家汇聚洋河并概括的评价了洋河,即“12345”。

“1”代表一个集团;

“2”代表两大名酒;

“3”代表三大基地;

“4”代表四个一流:规模一流,速度一流,创新一流,品质一流;

“5”代表洋河有五大驰名商标,白酒企业最多。

2012年之前,洋河作为后起之秀,确实创造了一些列的白酒神话;

这一方面确实是自身优秀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前面几年白酒行情较好、顺风顺水;

把头部的白酒放在一起比较,其他白酒前几年的增长其实也都不差!

反观洋河,貌似从2012开始有些后劲不足了!

2012那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只排行业头部第四名;

归母净利润增速

关键是,这净利润增速,还不是靠去年的业绩平衡过来的;

我们对比这几家白酒的预收款占比情况,就会发现洋河在2012年调整利润最激进、幅度最大!

由此看来,2012年的洋河,对比其他酒企,妥妥的遭遇滑铁卢,增长势头放缓;

在翻当年资料时,我留意到一份调研文件里,有人对洋河也曾提出过尖锐的问题:

回想当年,洋河的诸多经销商都是以小超市的形式存在,门头都装扮的有蓝色经典的广告牌,但店内也卖其他东西;

门槛之低,密度之大,一方面成就了洋河速度,另一方面也掣肘了洋河持续向上发展;

总结

2012年开始,白酒行业已经陷入逆风局,但是由于白酒商业模式天然的优越性;

逆风情况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反映到财务报表,毕竟作为上市酒企,出货给经销商就算自己的业绩了;

但是经销商待能把从上市酒企采购的存货再卖给终端消费者,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这才是可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前提条件!

所以,明后年的业绩才更能显示出各大酒企的真正实力~~!

明后年的那场“黎明之战”,哪家酒企最先突出重围,走出困境?

那场“黎明之战”对于现在有什么能借鉴的吗?

毕竟,现如今的经济形势跟2012年非常相近啊!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