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不等于专业投资者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7喜欢:14

关注“手把手教你投资港股”微信公众号:hkvest

我们做股民的,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不太喜欢开动大脑,我们迷信于机构投资者的判断,我们迷信投行、PE、VC和大公司,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巴菲特入股新能源了,我们A股的同样概念股票就跟着一堆乱涨,虽然经常是“一日游”的行情,但是我们就是这种文化,我们迷信机构或股神,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机构投资者不等于专业投资者,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前任中投公司的总经理李克平说的。

我就举两个活生生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2014年6月12日,台湾《中时电子报》以“惨!一场饭局赔掉两栋摩天大楼”为标题报道说,2011年6月,台湾新光金控董事长吴东进,参加了一场有HTC董事长王雪红参加的聚会,听到王雪红发展自有品牌,HTC一股赚72元新台币,当年公司派息40元新台币的现金股息,吴东进简直佩服到五体投地,第二天一回到公司,吴东进就指示员工大幅买进HTC的股票,总计以平均每股1100元新台币的价格买进6000张HTC股票。

结果是什么,大家想必也猜到了,HTC股价一路下滑,到2014年已跌至100元新台币左右,尽管王雪红采取了卖资产、回购股票、研发新机型等多种措施,但股价没有什么起色,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当年最早与Google合作搞安卓机的风采一去不复返了。在苦撑3年后,新光金控在股东会上宣布已认赔,以100元新台币左右的价格清空HTC股票,亏损超90%,新光金控的股东们感慨说,“吴东进要多卖两栋摩天大楼才补得回来!”

要知道,新光金控(全称新光金融控股公司)是台湾著名的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包括新光人寿、新光银行、新光投信、新光保险经纪人,涵括寿险、银行、证券、基金及产险等业务,实收资本额新台币843.63亿元,也就是我们平时眼中的机构投资者。他们也会犯错,有的错误还可能导致公司倒闭。

第二个例子,我曾经服务于网易公司,2011年3月,$新浪(SINA)$ 和$中国动向(03818)$ 宣布从红杉中国公司手中收购麦考林(NASDAQ:MCOX)公司29%的股权,每股(实际是ADR)收购价为6美元,相比于麦考林2010年10月底IPO时的曾经高达20美元的价格,新浪和中国动向似乎是捡了个大便宜,在收购交易宣布的当天,我和一位同事有段对话:

我:这个收购对新浪和麦考林没有意义。

同事:新浪有巨大的流量,现在微博又这么火,可以和麦考林的电子商务协同起来,收购是个双赢的决定。

我:不看好,在我看来新浪一直以来干的就是媒体的事,别的事他很难干好,这次也是一样,我认为这个收购是个大败笔。

同事:不会的,等着瞧吧。

当年这笔收购总共花了两家公司约1亿美元。麦考林当年是顶着中国B2C电子商务第一股的光环在美国挂牌的,金手指沈南鹏又是大股东,可是我当时想,这个公司上市才半年,而且股价已经大幅下滑甚至低于IPO的发行价,为什么大股东这么急着卖呢?我想不通。不过在红杉卖股不久,麦考林就发布最新一季度的财报,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公司股价大跌,当然后面的故事就是公司遭遇了集体诉讼,虽然最终逃过一劫,但是其后公司的业绩越来越差,股价也就是一路下滑,最低跌至0.5美元左右了,又没有成交量,公司又对原有股份进行了合并,10股合1股,当然,大股东即使这么低的价格也没有将公司私有化,前段时间我看公司账面的现金也快耗尽了,岌岌可危。最近我听说,红杉、新浪和中国动向这些股东们放弃了,有一家叫商圈网的公司收购了麦考林63.7%的股权,总的收购价是3900万美元,要知道,当年新浪和中国动向买29%股权花了1亿美元。

在上面这个例子里,红杉资本在美国和中国VC界大名鼎鼎,他们确实成功投资了很多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像Google、$苹果(AAPL)$ 、思科、Paypal等公司。但是毫无疑问,麦考林是一个失败的投资项目,好在他们果断把股票卖给了新浪和中国动向。新浪的CEO曹国伟先生本身以前就是出身普华永道,既精通财务又是互联网界的资深人士,中国动向的CEO陈义红先生更是在中国成功的经营了Kappa品牌,是李宁先生的老部下,在体育用品行业深耕多年。你可以说,他们都是精明的商人和投资人,但是他们也会犯错。

机构不能信,VC不能信,股神不能信,我们该信谁,信自己。投资是个人的功课,你不应该自己想赚钱,但是把这些功课交给别人去做,就我所知,即使有很多投行在服务于基金等投资者,基金同时也有很多自己的研究团队,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他们也不是轻易相信别人的结论。

作为个人投资者,你至少要了解你想买的公司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公司是怎么赚钱的,有时间的话你应该参加公司的股东会,尽最大可能了解公司的创始人和CEO,你知道的任何细节都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能近距离的接触他们就更好,你可以观察他们是否靠谱还是大忽悠。如果公司产品是普通的消费品,你应该在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去实际查看,可以和服务员聊聊,你可以与公司的上下游供应商接触了解尽可能多的细节,比如公司给他们提供多长的账期,有一次,我知道一个做消费品的公司经常拿着产品给经销商顶账,我知道了,这个公司现金流紧张,经销商长此以往也不爱卖他们的产品了。

如果你既没时间参加股东会,也没机会接触公司的管理层,你至少要仔细阅读公司的IPO招股书和年报、中报。招股书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公司的盈利模式、财务数据、管理层等信息,尤其是提示了公司都面临哪些风险,你更应该仔细的阅读这个部分,年报和中报有详细的管理层讨论和公司财务数据的变化情况,你要长期跟踪这些数据,很多数据的变化是公司股价即将逆转的前奏,比如库存和应收账款的超常增加,现金转化周期不断变长。你也应该仔细看看与你投资的公司同类型的上市公司,你可以看出公司有没有财务造假,公司的管理层是否卖力,当然,如果有些公司,你看完以后还是不太懂,我建议你规避这个公司,即使他看起来很好,别人也说很好,但你没法理解他,就不要凑热闹去投资了,因为市场有1500只以上的股票可供你买卖,不是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你选择的空间很大,总有一些公司你能看懂,投资很多时候是常识。不是非要有博士学位,非要懂得金融工程或者建模。

当然,我不是说你不应该重视投行和机构的报告,相反,你应该重视,尤其在香港市场,高盛和摩根士坦利等大投行有非常大的市场影响力,他们本身是很多上市公司的保荐人,长期跟踪一些上市公司,并且有很深入的研究能力,你一定要重视他们的意见,但是首先是你自己要做大量的功课,实际了解你即将买进的上市公司。要知道,巴菲特在2011年买入IBM股票之前,他已经连续50年阅读IBM的财报,而且巴菲特与比尔盖茨是好朋友。

是的,买卖一只股票是很容易的,可能只需要1分钟,难的是你买卖什么和何时买卖,后者才是你应该重点关注的,股票的背后是企业,你应该花更多的精力研究企业,才有可能跑赢市场。我们多数人的问题是听消息找风口,应该休矣。

@今日话题 @雪盈证券 @小_德 

全部讨论

2018-07-01 15:46

这篇的价值比较高,难得是买卖什么,什么时候买卖,策略游戏由此揭开大幕

2018-06-30 10:12

专业!

2018-06-30 07:40

巴菲特在2011年买入IBM股票之前,他已经连续50年阅读IBM的财报,而且巴菲特与比尔盖茨是好朋友

——结果巴神还是看错了IBM,投资真心不易。保持敬畏,多思少动。

2018-06-30 03:15

可以的老板

2018-06-29 10:46

多谢!

2018-06-29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