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家深耕者强过10万家观望者——“印度老炮”谈投资印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 中印大同网


FIN叔说:


本文作者深耕印度市场多年,具有丰富的印度投资经验,自创酒店品牌在印度华人圈颇具知名度,其酒店现已成为印度华人的“据点”。那么,这名资深的“印度老炮”对印度这个国家和印度人有何独到的看法?他对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大环境有何透彻的分析?他创立的品牌是如何在印度逐渐成长,并演化出一个商业生态圈的?而他的酒店又是如何在疫情的挑战下“自救并重生”的?下文将为大家逐一揭晓答案。






研究印度文化,融入当地社会


出海印度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入研究印度的政体、宗教、文化、地理、礼仪、法律、习俗,这是融入当地社会的根本,而只有融入本地,企业发展才会如鱼得水。在这个东西方文化共存的国度,熟知其风俗习惯和礼仪是基本功,否则“歪果仁”还是“歪果仁”。  目前大多数中国人对印度的印象,基本都来源于互联网和影视作品,我总结成以下几句话:歌舞升平宝莱坞,载歌载舞漫名图;神牛咖喱通天绳,室外脏来室内舒;民主政体名声外,怎奈种姓走殊途;婆罗刹帝吠首达,雅利安后浮世图;佛教瑜伽加神药,软件外包世界服。


然而,我认为印度的魅力不仅仅如此,印度还有文学、历史、艺术、医学、哲学等更多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如果我们对于印度的认识仅限于一些浮光掠影或负面报道的话,那么对于这个宝库当真是莫大的浪费。

 举个例子:世人只识泰姬陵,如果不是成龙,哪晓得电影《神话》中那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拍摄场景——石头城遗迹哈皮(Hampi)?这里有吴哥窟似的古迹群,天外飞石般的石头城,而长久不为世人所知。这里曾经是南印度疆土的印度教王国毗奢耶那伽罗王朝的首都,所到之处均为巨石,所建城郭均附雕刻,雕刻技艺美轮美奂,令人惊叹不已。在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留存着近3700多个古迹!走访过诸多的印度古迹,在我心目中排名第一的应属哈皮,泰姬陵在它面前也黯然失色。实际上在印度,此类年代久远的遗迹多不胜数,留存艺术让人惊叹,让人流连忘返。虽然曲高和寡,但印度这个国家的文化宝藏值得大家用生命去发现。


所以对于想要出海印度的中国人而言,除了要深谙印度整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还要对印度国民有客观的认识,摒弃刻板印象。印度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国度,它孕育了佛教的诞生、演绎过孔雀王朝、拥有2000多种语言、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号称宗教博物馆的并且在全球500强公司中印度裔CEO占比达到30%。






做好印度投资调研分析


中国的海外投资目前仍然是政策引导型和市场驱动型相结合。从目前印度落地项目来看,市场驱动型居多。这是因为政策引导型多是建立在国家战略输出、中印两国政策互补、资源互补、市场互补基础上的;受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政策引导型投资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特别是这次疫情期间印度又出台了针对FDI的调整政策,造成了诸多不便,引起了部分海外投资者的不满。


尽管如此,我对中国对印度的投资还是非常看好的,因为我笃信“和平与发展是未来的主流”。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01年加入WTO,再到大踏步的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在资本、技术、文化的输出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锤炼,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战略体系和国际打法。


另外,这次百年不遇的疫情也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促使印度真正认识到与中国开展国家层面合作、实现共赢的重要性。在印度目前的经济形态和国情下,印度离开了中国,至少90%的国民会变得消费不起了。所以,我认为中国有优势的企业走出国门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国际化的必然。印度与中国的合作,必然要走市场驱动型的逐步融合向政治性的互补合作过程过渡。


如果要对有意来印度投资的朋友提一些具体、实际的建议,那么我想将我的出海经验浓缩为以下关键词:


1、充分调研、充分准备、充分风控分析、充分法律研究;

2、国际化视野、国际化团队、国际化管理、国际化财务;

3、本地化团队、本地化采购、本地化外包;4、长远规划、长期投入、长足发展;

5、莫投机、莫轻信、莫犯忌、莫毛躁、莫偷懒、莫分散;

6、探源头、探人脉、探渠道、探政策;

7、多问为什么、多验证、多专注。

 $宜人金科(YRD)$   $嘉银金科(JFIN)$   $360金融(Q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