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当下遮望眼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的社零数据,同比增长10.1%,乍一看,数据相当不错,10月份同比增速才7.6%,但一看绝对值却增长不大,因为去年的11月正是新冠肆虐的月份,社零的数值低,在如此低基数情况下,取得10.1%的增速,绝对的增加值自然不会太多。
社零数据,再加上前段时间公布的CPI、PPI、社融等数据,再次印证了当下国内经济仍处于寒冬,而且这个冬天持续的时间有点长,气温也比较低。这样的经济形势,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遇到的最大挑战。
前些年就有机构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速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长,迟早要下降到5%以下的中低速度。那时,国人觉得这样的情形还十分遥远,也许永远不会在中国出现。当这样的经济形势真的出现时,国人自然就会觉得不可思议、猝不及防。
前几年经济的低速增长可以归咎于疫情的影响,但2023年是全面放开的一年,经济的复苏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劲。尽管相较而言,5%左右的GDP增速也是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了。但我们还习惯与前些年动辄10%以上的增长率相比较,自然就觉得当下的速度太慢了。
当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正如党中央所判断的那样,已进入一种新常态了,因为我国所面临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发展的基数也发生了变化,国家的发展阶段也发生了变化,因而增长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态,就如篮球场上的队员。前些年是后卫,由于个头小,所以灵活,速度快。而现阶段则是大前锋甚至是中锋,由于块头大,速度相应就慢,但胜在有力量,能对抗。如果这个时候还想中锋像后卫那样快速跑动,那中锋即使能坚持一会儿,但也不可能持久,否则中锋就得累死。当下的中国经济就是如此,中低速增长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基本形态,但国内经济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规模已是世界第二,即使增长速度不快,增加的绝对值也是相当可观的,何况由于中国的人口规模和工业门类齐全,使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这使得国内经济具有极强的抗冲击能力和自愈能力。
前些天,听到一名经济人士如此评价当下的中国经济形势,她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了微利时代,要想再快速增长,获得高额的回报已不太可能。因此,当下及至今后一段时期,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要降低预期。学会在微利的时代中生存和打拼。
其实,当下的经济尽管没有前些年增长速度快,也确实让国人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但无论如何,我们始终还保持着上升的势头,还延续着向前发展的动力与趋势,这一点对于我们国家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历史的车轮始终向前,按照当下的发展趋势,我们依旧会实现富国兴邦的伟业,国人也必将会享受到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红利,尽管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挫折,损失一些速度,接受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的国家始终坚持向前,眼下的一切不顺都将成为过去。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咬咬牙,挺一挺,我们就将迎来属于中国经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