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评价体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1日起,我国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已正式实施我国首部系统性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这是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开启了我国ESG新时代。

当前,我国在ESG领域的主要任务,一是继续提升ESG的披露率和覆盖面,二是提高ESG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此同时,还要同步做好ESG的评级评价工作,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且符合国情的中国ESG评级评价体系,积极推动ESG投资。

我国ESG评级评价体系构建迫在眉睫

ESG评级评价,简而言之,就是第三方机构根据披露的信息对一家公司的ESG表现进行打分评级。

ESG评级评价体系,既是对ESG信息披露的全面而精细的评估,深入剖析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大领域的实际表现,又对ESG投资决策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维度,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精准,更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投资者指明方向及规避风险。此外,ESG评级评价体系也为企业自身的改进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我国在ESG评级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目前仍面临着信息披露不全面、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存在虚假绿色营销、专业人才缺乏等挑战。

首先,我国ESG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在ESG信息披露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虽然央企国企及上市公司已率先领跑,但仍有许多非上市公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在ESG信息披露的专业性、深度和广度方面仍远远不够,ESG信息披露全覆盖任重而道远。

其次,市场上正在涌现越来越多的评级机构及相关产品,各种标准派系体系林立但缺乏统一的标准。

尽管不同机构对ESG的打分评级均基于ESG评级体系,但各家对ESG各细分指标的选取和参考权重不尽相同,且各机构ESG评级指标的定义、口径尚未统一,定量指标覆盖率低。这一方面会导致评估差异大、可比性差;另一方面,评级缺乏独立性,极大影响了评级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其三,本土ESG专业人才缺乏,阻滞了我国ESG评级评价体系的建设进度。

ESG领域涵盖环境科学、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多个专业领域,构建专业的ESG评级评价体系,须具备庞大的具有综合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人才缺乏必然导致企业信息披露成本居高不下,也阻碍了我国ESG信息披露及后续应用的推进。

目前全球ESG主流评级机构多达600多家,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构建了成熟的ESG评价评级体系,以标普、富时罗素和明晟等为代表的评级机构,以及以四大会计事务所为代表的国际咨询机构,主导了国内ESG市场的主要业务。因此,我国亟待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本土ESG专业评级评价机构,构建起对中国适用度更高、具有广泛市场公信力的评价标准,提供覆盖面更广、惠及更多国内中小企业的ESG专业服务。

明晟(MSCI)ESG评级体系

随着国内各类评级机构和相关产品日益增多,百花齐放的同时也良莠不齐。数量不等于质量,更不能代表专业性和权威性,因此,我国主流ESG评级评价体系的构建,必定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迭代的进程。

今年5月1日,我国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已正式实施我国首部系统性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接下来,三大交易所将在证监会统一部署下,适时制定更细化的披露指南,为上市公司执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规定提供具体指导,并支持相关部门做好ESG评级、指数开发和投资等工作。

我国在ESG信息披露、ESG评级评价体系构建、推动ESG投资等方面,正在大干快上,未来必定在全球ESG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需要怎样的ESG评级评价体系?

ESG评价评级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慧琼、吕忠梅、黄世忠、韩峰等,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曹菲、高小玫、晏波等,纷纷提交ESG相关议案提案或为我国ESG发展建言献策。他们呼吁,要尽快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ESG评价体系建设,需要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考虑中国议题;还要顺应全球趋势,让中国的ESG评级接轨国际前沿,促进中国ESG评级与国外ESG评级互认。此外,积极构建ESG评级体系,既要充分考虑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特殊性,也要进行全局性谋划和前瞻性思考。

事实上,目前我国已有不少ESG评级机构及其相应的评价体系,每个评级机构的具体指标、权重分配、数据收集方法和评级方法(如定性分析、定量打分、同行比较等)大同小异又各不相同。

Wind已构建了较为成熟的ESG评级评价体系

截至目前,以商道融绿、中证、华证等为代表的本土ESG评级等机构,它们的评级体系覆盖了全部或部分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Wind等市场机构、中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ESG评级评价体系,部分媒体机构与高校或科研机构也在携手推进ESG评级评价体系建设。

近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合作开发的“ESG行动派”数据平台,完成了2023年度的ESG评级数据更新并正式上线。本次纳入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至5,330余家,覆盖我国三大证券交易所。

“ESG行动派”优秀案例展示

更重要的是,官方的行动也很迅速,成效很显著。

今年3月,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指导、国新咨询牵头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正式开题并致力于搭建ESG评价指标体系,此举将进一步加快构建我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为资本市场发现相关价值提供新“航标”,为深化ESG投资实践、实现ESG良性互动,推动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本市场ESG生态奠定基础。

央媒也在积极助推ESG发展。3月18日,新华网发起“2024 ESG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活动主要关注十大方面内容: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社会责任与地区发展、ESG治理架构与信息披露、ESG与数字化融合、ESG与上市企业市值管理、ESG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投资、“双碳”创新与示范、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跨国合作与国际责任。

未来,我国需要构建怎样一套ESG评级评价体系呢?

答案就是:我国需要建立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同时又符合我国国情的ESG评级评价体系,这一方面是要积极参考国际惯例,接轨国外的部分先进要求和标准,另一方面还必须要适应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充分反映我国各行各业及各类企业的特点。

我们构建中国特色ESG评价体系,须充分考虑和吸收欧美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地的先进经验。然而,目前国际机构关于ESG评价研究更多集中于披露标准,因为标准面向不同利益相关方、聚焦不同维度或议题,同样存在不统一的情况。

因此,相对于与国际接轨,更要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因为ESG的底层逻辑是利益相关方理论,应代表利益相关方进行评价,要对利益相关方负责。中国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不仅在美国、欧洲,更主要的还是在中国,中国政府、中国社会、中国非政府组织和用户的评价非常重要。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强大,ESG评级评价体系直接关系着我国成千上万的企业群体,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自己的标准体系,同时,还要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讨与制定,找到开展国际、国内评价的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