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布局“双碳”试点:江苏如何推进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色发展,这是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紧迫之举,也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还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在这方面,我国经济强省江苏省,正在积极探索一条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此举不仅对其自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有裨益,也将为推动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累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

“双碳”试点,江苏先行先试

日前,江苏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组织开展城市、园区、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

根据《建设方案》,江苏省将在城市、园区、企业三个领域进行试点,对三种类型试点均提出了明确的建设方向,并结合本省实际,综合考虑不同特征和需求,打造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的产业园区和典型企业。

《建设方案》明确了两阶段目标:到2025年,试点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到2030年,各类试点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进展,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重要改革如期完成,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取得较大突破。

《建设方案》提出的试点内容包含确定重点任务、实施重点工程、推动重要改革、和强化创新驱动等;重点任务则包括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绿色提质升级、加快城乡建设低碳转型、促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等。此外,要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环境基础设施、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技术应用、平台打造和人才培养,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等。

根据《建设方案》,在城市试点方面,重点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选择工业、能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低碳社会等重点领域实施专项行动;在园区试点方面,将园区试点分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和(近)零碳园区两种类型,将以产业优化、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循环利用、平台建设、项目示范、园区管理等为抓手开展试点建设;企业试点则分为能效标杆企业和低碳供应链龙头企业两种类型,能效标杆企业要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形成能效提升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行业标杆,低碳供应链龙头企业要以供应链碳足迹管理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低碳转型。

目前,江苏省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双碳”试点建设,能有效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全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此同时,在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的进程中,江苏省已在全国形成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成为我国碳达峰试点建设、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等领域的佼佼者。

为什么是江苏?

作为我国经济第二大省及全国重要的用能和碳排放大省,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开展碳达峰试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整体经济实力看,江苏省当仁不让稳坐全国第二把交椅。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26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江苏省的GDP为12.82万亿元,仅次于广东省的13.57万亿元,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GDP超过12万亿元的省份,并大幅领先于其他省(区市);与此同时,江苏省的GDP增量同样高居全国第二。

江苏省的经济不仅整体强,个体同样强,且发展更为均衡。2019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GDP全部突破3,000亿元大关,且每个地级市都能跻身“全国百强市”——2023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有5个市的GDP总量超万亿元,江苏省也成为首个拥有5座万亿城市的省份;与此同时,江苏省13个地级市全部入围全国百强榜,入选率达100%,其中南京、苏州分别高居第六和第七位,即使是省内的“老幺”连云港市,也位列全国第七十七位。

整体的江苏省是全国第二大经济强省,“散装”的江苏省每个市/区/县/镇都有独挡一面的实力,不仅全部地级市进入全国百强,省内的综合实力百强区、百强县、百强镇的数量同样位居全国第一,因此也被网友们称赞为“散是满天星,聚是‘苏大强’”,江苏省的13个市也因此被誉为“江苏十三太保”。

强大的经济必定有强大的产业作为基础和支撑。

从整体层面看,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江苏省还构建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联合国41个工业门类产业分类中,江苏省就坐拥了40个!

从地方层面看,江苏省“十三太保”个个都有其强势产业、优势行业及龙头明星企业。比如江苏省第一经济强市苏州市,其在工业领域展现了强大的实力,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呈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省会南京市的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新材料产业并驾齐驱;无锡市则有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齐头并进。江苏省这三大工业重镇,以它们完善的产业链、强大的企业实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对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工业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然,江苏省其余十强同样各自有强项:南通市有船舶海工、家纺服装、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常州市有装备制造、光伏、化学合成创新制药、软件、输变电设备等;徐州市有工程机械、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商贸物流业等;盐城市有汽车制造、钢铁、风电类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扬州市有旅游文创、软件信息服务、建筑、机械制造等;镇江市有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性能合金先进高分子材料相关的新材料行业等;泰州市有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产业、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等;淮安市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盐化工材料、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连云港市有医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业、食品生产加工;宿迁市有机电装备、绿色食品、高端纺织、光伏新能源、绿色家居、新材料……

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能源资源利用,也必定伴生出大规模的碳排放。

江苏省经济体量大、制造业占比高,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相对更多,碳减排压力也必然更大。因此,江苏省在“双碳”试点建设和践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和紧迫性,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