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的绿色港口发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摘要;以港兴市是我国一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主导战略。在当前全球双碳目标下,我国对碳排放和环境影响的关注不断增加,打造绿色港口已经成为港口行业的普遍共识,港口管理者和运营商正积极寻求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航线数、服务水平均占世界前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与港口有关的环境问题也逐步凸显,港口是重点能耗单位,港口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已成为港口城市空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双碳”背景下,积极打造绿色生态港口,加强港口领域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

政策支持

201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高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深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建设。

2018年,交通运输部公布了《深入推进绿色港口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2年)》(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此方案的制定与之前的港口示范建设一脉相承,也是采取“申请-示范”方式,从全国港口中选出高效、环保的港口案例,在总结推进中带动全国港口的绿色化建设,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的方案明确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港口污染防治、推进港口生态修复等一整套标准。方案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制定了多个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新建改造,使用电能和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港作机械和车船数量占比不低于60%”、“提升岸基供电设施的安全便捷和经济性,港作船舶靠泊使用岸电比例不低于90%”等。

2019年,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集团提出《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港口绿色、智慧、安全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全国港口发展水平整体跃升,主要港口总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若干个枢纽港口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引领全球港口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形成若干个世界级港口群,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意见》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目标导向、改革创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因港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短板,整治突出问题,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提出了六个方面的19项重点任务。

2020年,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修改<港口经营管理规定>的决定》。《决定》强调强化港口污染防治,推动港口绿色发展等内容。依法落实国家关于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的有关要求,在港口经营许可条件中依法增补对岸电设施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明确港口污水预处理设施的类别,鼓励港口经营人优先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以源头加强污染防治,明确港口经营人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配置责任和接收义务,以及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的要求,满足污染物接收处置需求。

绿色港口实践成果

经过政府的持续支持与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认同度提升,建设绿色港口的成果也逐一显现。

在2021年,亚太地区6个经济体的8个港口通过了亚太港口服务组织(APSN)专家组评审,成功获得了“亚太绿色港口”称号。其中中国地区有五个港口都获得了这个称号。

2022年,山东港口青岛港已实现全港光伏年发电量可达100万千瓦时,不仅投用两台120万兆瓦的风电机组,还将建成日加氢能力500公斤加氢站。青岛港还自主研发了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使轨道吊每箱耗电下降约3.6%;使单机节省动力设备购置成本约20%,以年吞吐量300万TEU测算,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697吨

2023年,全国重点港口企业的河北港口集团以高分顺利通过“五星级”绿色港区现场评审,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此评审的企业。卸车机房内的粉尘浓度过去是10毫克—15毫克/立方米,现在平均5毫克/立方米,远低于国家标准15毫克/立方米

在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公司“绿色港口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通过最终验收,验收评分98分,等级评定为优秀。项目建设范围覆盖12个省、30家子分公司、61艘船舶和87个泊位,实现自有船舶码头岸电全覆盖,自有船舶岸电全覆盖,国家能源集团公司成为我国岸电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央企业;同时,大力推进提升岸电使用率,2023年集团自有船舶岸电用量占全国22家重点航运企业用电总和的61.44%,在行业内遥遥领先。二是煤炭港口粉尘治理方面,发挥了创新引领作用,研发了本质长效抑尘、集成式皮带清洗、曲线溜槽、堆场智能水幕等全流程粉尘治理技术,建立生态环境智能管控平台,建立闭环绿色环保机制,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复制的典型经验和技术。

当前,船舶建造技术和船舶管理技术正以低碳、智能、互联为导向,重点研发替代燃料和减排技术,这将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船舶污染排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降低人类活动对海洋,海岸线,口岸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以绿色为底色,绘就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画卷,从根本上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