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回望:代表委员热议ESG和可持续发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全国“两会”刚圆满落幕。大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多份与ESG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议案提案,为我国ESG发展建言献策。

为此,千合财经特意收集整理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的相关议题和言论,与读者分享。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立法会内务委员会主席、香港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女士带来了4份议案,分别是《关于发挥人才集聚优势,打造ESG服务业高地的建议》、《关于内地与香港有关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合作的建议》、《关于容许内地个人养老金投资于香港强积金基金的建议》以及《关于争取更多中央政策加快河套发展的建议》。

李慧琼委员表示:“当前,我国ESG需求仍在起步阶段,国内碳市场、ESG标准、体系结构等与国际互通互认尚待时日。ESG服务业态处在逐步深化和多元化初期,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对此,李慧琼委员建议,金融监管部门与国内几大交易所联动,参照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披露准则,结合中国实践,发布ESG信息披露和评级指南,推动ESG报告使用第三方鉴证,公布ESG评级结果。

具体如何做?李慧琼委员建议:

第一,建立国际化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准则制定;可依托现有ESG研究院、绿交所等平台,率先研究并规划ESG制度体系,同时积极参与ESG国际交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促进形成兼具国际性与中国特色的ESG制度体系;

第二,以信息披露为突破点,推动信息披露标准化:建议金融监管部门与国家几大交易所联动,参照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披露准则,结合中国实践,发布ESG信息披露和评级指南,推动ESG报告使用第三方鉴证,公布ESG评级结果;

第三,率先制定ESG服务业规范,打造ESG服务业品牌:结合ESG服务需求,制定ESG服务业规范,建立ESG全生态链优质服务资源渠道;

第四,构建“产学研”模式,加强人才培育: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市可考虑率先在高校设立ESG专业培养体系,填补该领域专业培养空缺。ESG研究院、高校及服务机构可联合提供专业培训,补充强化市场需求人才。相关服务企业、高校和研究院可签署战略合作,构建“产学研”新模式;

最后,制定ESG专业服务人才储备机制:设立ESG专项人才招聘政策,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填补ESG服务人才缺口,构建ESG人才高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吕忠梅提交了《关于推动建立中国企业适用的可持续发展指引、标准、体系的建议》的议案,建议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三部委共同牵头,制定中国企业适用的可持续发展指引、标准和评价体系,引领中国企业积极广泛地进行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经验。

关于建立中国化可持续体系的具体方案,吕忠梅委员建议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三部委联合形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指引,降低企业信息披露成本;同时引导设立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库、教材,推动可继续发展理论体系的建立;

二是制定一套完整、系统、符合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指标设定上,既要参考国际标准发展趋势,也要充分考虑我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发展目标;

三是通过政策引导和评价体系,支持更多企业进行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让更多的企业关注可持续发展,用公益的初心、商业的模式、金融和科技等手段,将社会价值、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之中,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吕忠梅委员指出,目前的ESG体系在实际使用中,标准不够透明和清晰,且越来越被西方化与政治化,甚至成为打压中国一些全球化企业的手段。而中国企业特别是央企,在乡村振兴中的卓越贡献,在ESG体系中也无法被充分体现。因此,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日渐深入人心,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显得愈发重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微博CFO曹菲带来《关于国内ESG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国有投资机构等使用国内评级的提案》,建议构建ESG领域标准体系,培育市场认可的评级机构。

曹菲委员表示,近年来,ESG作为一种防范社会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已成为国际主流共识,在我国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曹菲委员认为,目前我国ESG领域存在以下问题:(1)标准尚未体系化,出具标准的组织和机构繁多,但没有业内都认可的一套标准以及配套的衡量体系;(2)做EGS评级的机构繁多,但是没有形成业内的权威机构,评级机构以颁奖、公关、企业品牌形象宣传为主;(3)国际和国内主流基金、投资机构,包括国有金融机构均未将国内的ESG标准以及国内机构对企业的评级纳入投资时的考量依据,均以国外MSCI(明晟)或S&P(标普)等评级为准。

针对以上问题,曹菲委员建议:(1)以监管部门指导为梁,企业、学术机构和社会组织为主,构建一个统一的既能体现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借助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力量谋求在国际标准领域成为重要的参与者乃至将来的领导者;(2)通过市场手段在国内筛选并培育出监管机构(交易所和证监会等)、投资机构和企业都认可的评级机构;(3)国有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等在对被投资公司进行评估时要考虑使用国内的评级。

曹菲委员表示,只有投资机构真正认可并开始使用国内的评级,属于中国本土的EGS体系才会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从而在国际EGS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厦门市政协副主席黄世忠教授,提交了涉及ESG和可持续发展的《关于修订和完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标准的建议》。

黄世忠教授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信息,也是ESG报告的核心内容,因此建议尽快修订和完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标准,以提高我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国际同行的可比性,增强我国企业绿色竞争力,在出口贸易中更好地应对欧盟或其他国家即将开征的碳边境调节税(CBAM)。

黄世忠教授表示:“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层面、价值链层面、产品层面和项目层面等四部分的标准,企业才能全面、准确、完整地披露其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企业层面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标准,其他三个层面的标准尚待抓紧制定。”

近些年,黄世忠教授密切关注ESG与可持续,并在过往“两会”期间提交了数份相关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党委书记韩峰提出,要加快完善ESG信披机制构建中国特色ESG评价体系,促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韩峰代表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披露ESG报告以上市公司、大型企业为主,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参与度还不高;国内ESG评级体系众多且影响力不一,往往导致对中国企业的评价不够真实客观,投资机构难以依据评估结果对ESG风险和价值做出全面分析判断,对致力于提升ESG管理的中国企业也造成了困扰。为此,要加快ESG信披体系的完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行业特色的ESG评价体系,将推动企业提升ESG管理实践,促进高质量发展。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ESG评价体系”,韩峰代表认为,一方面要完善信披机制,建议监管机构出台适合我国企业、充分体现行业特征的信息披露政策准则;另一方面是构建评价体系。完善适应中国企业的ESG评价体系,优化评级方法。此外要设计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构建ESG管理体系,全面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上海市委会原主委高小玫提出,要推进实施EPR信用认证评价制度,激励企业践行责任,规范ESG信息披露。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陈伟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提交了《如何更快更好地建立起中国的ESG评价标准和体系》的提案。

陈伟鸿委员表示,自从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了ESG理念之后,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它已经日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是否足够优秀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国家战略引领下,ESG也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重视。ESG是一把全新的尺子,从全新的度量角度,推动着企业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陈伟鸿委员认为: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ESG理念已经越来越多地引领着中国企业回望价值重塑的真正内涵。它也成为中国企业和世界企业深度对话的全新的语言。好的企业,不仅要创造商业价值,同时还要兼顾社会价值。国际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也就是ESG是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美好社会的一张“绿色船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积极关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对标国际规则,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医药行业ESG推进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仑表示,ESG理念对中国企业来说并不陌生,实际上党的二十大提出聚焦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本身的底色就是绿色。高质量发展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企业建立中国企业现代制度也是公司治理问题,我认为这个也是完全一脉相承的,而且是我们下一步发展方向。

事实上,ESG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全国及地方“两会”代表委员们提及频次越来越高的热词。ESG作为一种防范社会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已成为国际主流共识,也必将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