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券比量化可怕一百倍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14回复:19喜欢:11

融券业务违背法理
自2019年以来,中国股市的融资融券规模已经翻倍,尤其是融券标的的数量显著增加。尽管融资增加幅度不大,但融券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2021年9月10日,融券做空金额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1738.58亿元。2019年之前融券当日余额大多数时间都在六七十亿以下,2015年的大牛市中很多时间融券也不足百亿。我们看到融券的野蛮增长,因为融券做空在a股是最赚钱的套路,因为以下几点:
一,历史遗留问题,a股初衷是为了国有企业融资,严控上市规模,亏损上市公司也是壳资源,享受壳溢价,使得a股的整体中位股市盈率估值比较高;二,a股的参与中散户投资者多,目前有2.2亿散户投资者,代表了大部分中国家庭,有全世界参与度最多的普通民众,股票流动性好,所以溢价比较高,这是a股最底层的的生态。三,新股发行价超高,从管理层宣传注册制到所谓的注册制顺利推行,实际上a股还是割裂的,因为发行自由和交易自由是不对等的,发行价市盈率和市净率远超a股任何时期,老问题没有解决,增加了新矛盾。所谓的自由发行价实际上是利用限制全流通,限制交易取得的,如果第一天就全流通,谁也不敢订这样高的价格。
融券业务在a股就不应该存在,从几点来谈。
一,券源实际上违法了相关法律。
1,如果是大股东持股通过质押等方式通过券商出借,等于突破了法律规定持股5%以上大股东买卖股票需要提前披露的规定,此外还券业务实际是大股东买回股票,也没有提前公告。大股东完全可以利用相关漏洞通过他人账户借入融券进行高抛低吸,付出的只是一点利息差价。假设有股东持股量比较大,想减持又要卖个好价格,理论上,他可以通过券商通道借券给某马甲,然后在比较高的位置卖出,利用a股易跌难涨的特点,最后打压下股价,完成最后的还券。证监会最新规定上市公司破发破净资产,分红不达标不能减持,大股东是否能在解禁期满以后通过券商通道借券方式暗度陈仓完成高抛低吸呢?
2,新股的战略配售股上市当日就能融券更突破了禁售的底线,因为新高发行价很高,向下的向心力肯定是大于向上,再加上开盘的短期护盘炒作,这时候战略配售股的券成了金蛋,谁掌握了新股的券就等于是股神的外挂器。理论上,新股的券商不一定会借给自己券商的自营盘,更有可能是券商老总和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暴富工具,只需要将券借给自己的利益相关人,就能无风险获取暴利。将新股几十倍,几百倍市盈率的发行后,又翻倍的利益根源找到了,背后总有这样巨大的利益驱动,拉得越高,最后跌得越狠,借券越赚钱。
3,etf指数产品出借融券,实际上侵犯了etf持有人的利益,持有人因为是多头买入etf,管理人却融券给机构做空,等于是拿着etf买入者的弹药去伤害etf持有者,侵犯了个人财产权,损害了其利益。
4,融券业务是私人侵害国有资产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佳无风险方式。我们看到16年公募基金抱团取暖,把几倍市盈率的股票炒到了几百倍,股价涨了十倍,会不会是有人心人故意为之,拉高股价使自己的老鼠仓获取几倍暴利,涨无可涨的时候高位融券做空。

5,定增的股票也可以在定增后限售期通过转融通借出去,答复是我们只是合规借券,不是减持。国人把文字游戏玩得滚瓜烂熟,借券不就是卖股票吗?锁定股换一种方式可以买卖,锁定期还有意义吗?
二,融券业务损失了市场公平。
融券业务是最不透明的义务,浑身是漏洞!!!出借方和借券方是否有任何利益瓜葛是不透明的,中国这样的国情下,很容易滋生腐败和利益交换。
我们看到融券业务超越了法律一直强调的信息公开制度,控股股东或者其他大股东通过出借券,让市场多了不可测的空头筹码,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信息透明权利,禁售股的借券业务更是突破了市场三公原则和法律底线,普通投资者融券t1交易,而部分机构投资者可以高频融券t0交易。最重要的券源是不对等的,关键时候,小股东是借不到标的券的,战略配售股的券到底借了谁?中小投资者需要一个答案!融券业务还不如开放个股做空期权,起码是平等的。我们不反对创新,但是金融创新是以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为基础,即便不优先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当三公原则应该有,融券业务的信息公开原则就做不到,中小投资者拿不到想拿的券,何谈公平公正!!
三,融券业务不适合中国股市。
开头已经说明了,中国股市由于各种原因,是全球流动性最好的市场之一,也是中位数市盈率市净率比较高的市场,因为估值比较高,所以做空比做多容易赚钱,因为下不言底,几倍市净率的股票跌破净资产一样有可能。一面高价发行新股,一面展开融券业务,本身就是非常矛盾的。高价的新股往往是最好的融券标的。至于有专家说融券业务可以平衡市场投机,更是荒谬。融券业务本质上是加速了个股下跌。普通投资者持股如果亏损严重是不会轻易割肉的,更不会砸盘卖股,砸盘除了被动割肉之外,还有一种是融券做空赚钱的,假设某机构融券一个亿,拿着一千万砸盘,尾盘将股票买回来,第二天继续砸,跌的越多,赚的越多。很多股票无缘无故开盘剧烈下跌,往往有融券的影子。

另外从情理角度看,除了减持的股票之外,任何正常的股票持有人应该是不愿意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把股票借给别人抛售的,因为股票市值下跌的损失远远大于借券的利率收入。
出于维护市场三公原则,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角度,起码券源透明合法合理,每一笔券的来源和数额比较大的借入方都应该及时信息公开,建议关闭融券业务。

全部讨论

2023-09-05 21:32

转发!不合法不合理

2023-09-21 23:48

想起比较可笑的剧情,假设平准基金通过etf救市,etf管理者把券借给机构再做空,这是多和谐的场景,而且是非常低的担保比,打败国家队!假如平准基金的etf不能借券,那为啥普通人的rtf可以被借券!

2023-09-15 23:51

原来限售股可以通过融券借出给白手套高价卖出获利

02-03 05:09

很早就说过了,etf可以借券卖出。

01-28 15:48

重新学习,融券停止是大利好!

2023-09-20 17:34

目前的问题:1、限售股可以用来融券卖空,是否合法合理?2、普通投资者融券T+1,部分机构却可以高频融券T+0。3、若ETF指数产品出借融券,是否侵犯持有人利益?持有人看多买入ETF,管理人却融券给机构做空?4、定增价8折增发,限售六个月,机构投资者增发落地后就可融券卖出,提前锁定20%利润。5、高杠杆个股场外期权,类似2012年伞型信托,证监会是否清晰其整体规模?等等

2023-09-15 23:50

不参与新股炒作,不买基金,不打高价新股,不融资融券,可以不被影响吧?

2023-09-06 09:09

说你是骗局还不承认

05-06 23:53

关心,但是没用

02-06 23:42

说的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