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王阿里最具智慧的一场比赛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以下两个故事/人物,一个发生在战场上,一个发生在股市里,大家看看这背后有什么相似之处:

(一)

湘军攻打太平天国时,采取的战术用曾国藩的话来说叫做“结硬寨,打呆仗”。


所谓“结硬寨”,是指湘军到了一个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按照曾国藩的规定,湘军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看地形选择扎营地点,最好是背山靠水,然后要修墙挖壕,墙高八尺厚一尺,用草坯土块组成。壕沟深一尺,壕沟挖出来的土必须要搬到两丈以外,以防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很容易地把壕沟填掉。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花篱有两层或者三层。搭篱笆是防敌军的马队。根据曾国藩的规定,湘军开到新地,无论寒雨,立即挖壕沟,限一个时辰完成。营垒的防御墙靠近内侧叫子墙,士兵站这里,墙外面一层是篱笆,防马队,再外边是壕沟,防步兵。

湘军的这种方法,使他们到了一个地方就安营扎寨,不是进攻,而是等着别人进攻。他们的任务是进攻城市,清朝指定的目标是攻打天京等等城市,怎么进攻呢?很简单,到一个城市边上以后开始挖壕,并不跟太平军打,而且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沟。被湘军攻打的城市,如安庆、九江等,城市城墙外围的地貌全都被当年所挖的壕沟改变了,湘军打一个城市用的不是一天两天,他们用的是一年两年,不停地挖壕沟。这个办法很有效,一道加上一道,无数道无数道地围,无数道无数道地挖,一直让这个城市水泄不通,就看城里的粮食能坚持多久。断敌粮道、断敌补给。这就是“打呆仗”。

这种“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是从攻城不利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胡林翼在1855年底到1856年初攻打武昌,带着士兵往上冲。冲了三个月,伤亡3000多人,这个数字在中国近代史中并不是很可观,但是湘军承受不起。因为湘军是子弟兵啊,3000多人的伤亡可能使一个村庄的青壮年全都拼光了,对带兵的官来说,他们的精神压力也是吃不消的,因为他们都是带着家乡人去打仗。武昌之战3000人的伤亡以后,还有一次就是湘军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败仗——三河之战,又战死3000人,此后曾国藩被迫采取了“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最终以很长的时间但是很小的伤亡取得了对太平军的胜利。


(二)

雪球网上有一网友,绰号为“ETF拯救世界”(以下简称“E兄”),自2003年炒股以来,累计收益十来倍(这个也许并不出众,也就勉强跑平通胀、房市而已),且没有一年亏损(这个在我看来非常牛逼,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在08年-13年的超级大熊市里每年均取得正收益)。

2015年5月19日,E兄发表了《危险渐近:迎接“伟大”牛市》(网页链接),指出全市场市净率达到5.99倍,此前仅有2000年和2007年超过6倍。

2015年6月15日,E兄发表《投资分级A:宁拿25%收益哭,也不在万点牛市笑》,指出全市场等权PE为72.64,已经远远超过2007年最高的61.3和2000年的67.11,因此全面撤出A股,买入分级A。此文一出,众多网友嘲笑之,大家一致认为股市保守破6000,8000点也隐隐在望。

2015年7月-8月,A股发生股灾,市场上人仰马翻、鬼哭狼嚎,E兄的账户反而增长了42%。

2015年12月底,E兄数次发文,警告A股全市场PE再度进入历史高估区间,结果2016年年初股灾再度袭来。

2015年8月,E兄再度启动其ETF计划,将资金分为150份,当月买入1份,此后每月买入2-3份,至2016年5月止,总共买入权益类资产24份,占比16%,均为当月市场中估值最低的ETF品种(涵盖港股、A股、石油等)。自2015年7月1日-2016年5月30日,ETF计划总计浮盈3.03%,同期中证500指数下跌35.87%。“亲眼”看着E兄完美避开数轮股灾,有条不紊地按照全市场估值系统执行自己的投资计划,我完全为其实力所折服。


据E兄自述,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买入,曾经买过144份(总共150份)。那次暗无天日的超级大熊市,他整整买了4年多。另外,计划不是平均买入,熊市大底有可能一个月就买40份。总体来看,ETF计划只有在估值极低、安全性极高的情况下才会重仓,所以什么股灾、狂熊基本对其无可奈何。


小结:

《孙子·形篇》说:“昔之善战者,先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翻译成人话就是(文言文真不是人话):“会打战的人,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敌人出现破绽再击败对方。所以常胜将军都是在胜利的天平向自己倾斜时才向对方宣战,败军之将则是恰恰相反。”

孙子的这番话常被各路军事家、企业家以及交易员所引用,我认为它也非常适合用于总结上述两个例子。“胜而求战”这样一种战略思维具有两个核心特点,一是重视防守,二是不求速胜。


并非在任何一种竞争态势下都适合运用这样一种战略,只有在己方优势不显著、且对抗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己方的前提下,这一战略的效果最为显著。如果你远比对方强大,那直接一拳把对方干趴下,用不着磨磨蹭蹭;如果你手下的士兵已经饿了三、四天,你肯定得想办法速战速决。

为何一般来说“重视防守、不求速胜”能提高成功率这非常好理解——进攻难于防守、速胜难于缓胜:进攻需要更多的智慧,防守一般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做到上佳;进攻虽然收益高,但是消耗也大,轻则损兵折将、重则主力殆尽;速胜是与时间为敌,往往伴随着鲁莽冒进;缓胜是与时间为友,往往意味着自身实力的增强、破敌机会的增多。

最近刚刚去世的伟大拳王穆罕默德阿里曾在1974年的经典之战“丛林大战”为我们完美诠释了何为“胜而求战”:当时年已32岁、不在最佳体能状态的阿里遇上年仅25岁如日中天的拳台杀手福尔曼,阿里没有和对方拼进攻,而是不断激怒佛尔曼向他进攻,然后运用出色的躲闪技术和顽强的抗击打能力顶过了佛尔曼长时段的狂轰滥炸(重视防守,不求速胜)。从整场比赛前99%的时间来看,阿里都处于劣势,似乎毫无反抗之力,实际上佛尔曼比阿里更迅速的在透支着自己的体力。比赛进行到末端,佛尔曼的进攻已经绵软无力且完全疏于防守,这时胜利的天平已经向阿里倾斜,这时阿里瞅准机会突然连续用重拳精准击打对方头部,佛尔曼轰然倒地,阿里再度站上拳坛之巅。

PS:如果把“胜而求战”的思维运用到身体健康上,意味着在身体尚可的情况下要积极锻炼、科学饮食,提前构筑好免疫系统的“铜墙铁壁”;而疏于锻炼、胡吃海塞,等到疾患上身才求医问药,就是典型的“战而求胜”了。

谨以此文与同样热爱投资和健康的@ETF拯救世界 兄台共勉(描述不准确的部分请E兄见谅)。

(转自本人公众微信号“自控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