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劝父母戴口罩的你,最近别去实习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怀念两周前的城市

01

几天前的父母,是不是太像当年不听话的自己2020年第一个月过去了,多少人希望可以重启。还记得新型冠状病毒的刚开始爆发的时候,家里的老人那种不以为然,拒绝戴口罩的情形么。

如何劝说家里人戴口罩,登上了热搜,这一届的不少家长,前些天真是让90后、80后的你们操碎了心。

截图来自:海安新鲜事公众号▲

可是,轮到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呢?

即将开工的日子,谁又会让父母操心

早上发了一条朋友圈,大部分同学还是按捺不住去实习的想法

各个学校,都明确表示不允许同学擅自返校。

疫情面前,大家不要到处乱跑,不是乱跑也不行。对你们太了解的我们,希望郑重提醒你们,在当前的环境下,最近别去现场实习了。

你们这种不对自己负责任的行为,跟父母不愿意戴口罩,有啥本质性区别么?

希望金融机构的朋友,这个时候不要招现场实习生了,特别是项目组自己招实习生,对同学们的保障跟不上的。

希望这个时候的老师们,也建议同学们不可以私下跑出去实习。也希望家长们,管管这些最近想跑去实习的孩子们。

02

金融实习生百态,多一份关怀与理解

请读懂不易的商科群体!

泛金融方向的学生,在实习这件事情上,很多人不能理解。

清华、北大、人大、中财、对外经贸、社科院、财科所、南开、天大、南大、上交、上财、同济、武大、厦大、中南财、西财等一堆综合及财经名校(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的学生到了高年级后,会利用各种暑假、寒假及课少的时间段,丰富自己的实习经历。

一份四十几行的简历,需要几份经历支撑起来,一些面试的问题,实习过跟没有实习过会有很大的区别,金融机构核心岗位的实习考核选拔制度,让缺乏相应经历的同学很难有优势。

一家券商每年实习生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包括公司正式的实习生,项目组自己招聘的实习生,一些部门的团队,各种实习生加起来,人数超过正式员工。

虽然一般都要求3个月以上,但中途跑路的学生不少,全年滚动起来,就变成了商科学生实习的百态。细看北上广深商科学生的简历,毕业时候几份优质经历的学生太多了。

由于数量的庞大、招聘的频繁,金融机构人力事务繁多,很多机构都是项目团队自己招聘的实习生。

很多没有实习补助,即便是没有实习补助,有各种的关系户,各种校友关系,各种朋友的朋友通过各种方式让部分同学进去实习,当然,也有非常多是通过自己一轮轮面试进去的。

家长很多会觉得,孩子都读硕士了,都进名校了,就业用得着这么拼么?回答是,“用!”,而且他们比你想象的拼。

之前,一个朋友说过一句话,如果就业都不让你全力以赴的拼,那你真的求职得靠运气了。你得知道,拿到一份好的工作,需要通过网上-笔试-一面-二面-三面-几个月的考核,一堆名校的同学在一起,每轮淘汰一批人,都挺不易的。

你妈就看到她家娃就业多优秀,可能不知道优秀的你们在就业这条路上有多辛苦。

请看到更多的机会!

好的岗位有限,优秀的同学们都会努力去拼,但大家的认知有限,都挤在了狭小的赛道上。

试问多少同学,学的是金融,除了想着投行、行研、资管,是不是就是银行,大家的认知,很多时候会直接的影响你们的规划与选择。

价值立方的老师们之前有详细的给大家梳理过一些不错的就业岗位,按照一级、二级、市场方向及偏体制的方向,有很多不错的机会,但很多人看不到,实习扎堆,校招扎堆。

除了关注课本,建议更多的同学关注一下当前的人才市场,别动不动就觉得机构是在收“智商税”,或许你们不知道,很多时候接受服务的就是最顶级学校的学生们,至少目前的群体是这样的,不知道是否这群人EQ过低。

简单给大家列举一下,建议你们关注的方向跟岗位有:

“一级方向:券商投行、PE/VC、FA,信托、融资租赁、资管一级投资岗、险资股权投资部门、企业投融资部门、上市公司投融资部门。央企 / 国企投融资部门。

二级方向:券商研究所、公募基金、二级私募、保险资管、券商自营、券商资管等研究岗位。银行资管 / 投行研究岗位、公募基金、私募、保险资管、券商自营、券商资管等基金经理或投资线相关岗位。PE/VC 行研岗位、FA 行业分析岗位。

市场方向:投行资本市场部、研究所机构销售、基金销售、银行私行部、银行对公业务部、债券销售等。

其他方向:企业资产管理部、财务部门、商行、政策性银行、人行、城市、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国家 / 地方发改委、财政部、证监会、银保监会、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交易所、中证登、中债登、其他国企、央企。”,

当然,我们列举的肯定是不全的,包括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相关岗位、非常多新兴的岗位,希望跟大家一块去研究。

别天天喊核心岗位只要清北复交,他们没享受到特殊待遇!

我前面列举的清华、北大、人大、中财、对外经贸、社科院、财科所、南开、天大、南大、上交、上财、同济、武大、厦大、中南财、西财及一堆的名校海归(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大家在一起面试的时候,谁还能嫌弃谁多少。

试问,我们这么多的金融机构朋友们,哪一家敢说,我们只要清北复交(那种一年招个位数的除外),我们每年多少各个学校的同学,都去了非常不错的岗位。

每个学校,都有那么一批人,去了非常不错的金融机构核心岗位,你没去,你身边几个朋友没去,不代表这个学校的同学们都没去。

清北复交的同学,也很不容易,他们也经常会被其他学校的同学们PK掉。知道大家考上名校很不容易,希望大家都自信一些,自信且努力的小朋友,结果都不差。

90后们,长大了!

能不大么,90后都马上30了(尴尬的微笑),可能真的开始自己寻找未来想要的生活,想要的工作的时候,有的人才想着在当前的环境下,也考虑去实习了

90后跟70后、60后在职业观上,有非常大的区别。后者希望孩子找一份30年不用跳槽的工作,真的也有蛮多的家长就是这么一份路径,但90后们,很不一样,他们很多人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起点,有利于以后的跳槽。

所以,多听听大孩子们的声音跟想法,多一些鼓励与支持!

03

暑期虽然很重要,但不用太慌

“停到岗不停实习”

寒假期间本来就在实习还没结束的同学,可以申请一下把实习转为远程。我们也建议更多金融机构的朋友们,给同学们多提供一些远程实习的机会,教育不仅靠学校,也靠更多人,毕竟你们喜欢用什么样的人,你们最懂得培养。

有同学会纠结,远程实习会不会不好,别人会不会不认。

不用担心,实习什么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通过这份经历做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经历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别人最想确定的是,你是不是一个好用的人。

至于你是在学校学的,你是实习学的,你是自己学的,你是从价值立方学的,都不是核心点。

我们也曾经被问过问题,说,你们培养的学生,会不会没实习培养出来的好用,真不是,你真的更加了财务、法律、业务,你知道怎么着手做尽调,你知道如何更好的写报告,你知道如何更好的研究一个行业、产业链,你知道如何更好的去做路演,你就会更好用。

所以,前行就行,不要有那么的困惑,有那时间琢磨,你都已经往前又走了。

我的暑期实习怎么办?我现在不准备好怎么竞争

暑期招聘是很多人拿到金融机构核心岗位入场券的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式,这样可以避免校招时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其实很多很好的企业,比如外资合资投行(高盛、大摩、UBSS、中金等),买方(华夏、南方、广发基金等),包括中金等一批top券商的投行、行研岗,都非常在重视暑期招聘,经过几个月的暑期实习,然后发一个return offer(就是告诉你实习表现合格,你被正式录用了)。

暑期留用概率有多大,这个可能是很多同学非常关注的问题。根据我们往年的跟踪,很多买方行研,暑期留用概率不超过20%,经常是十几个人留用2个人,部分券商投行,留用概率在30%-50%,当然,也有更低的,也有同学应该经历过暑期实习生最后一个没有留下的。

在整个招聘里面,暑期能留用的,其实还是少数人,所以不管如何,都不必过于惊慌。

大部分的公司暑期都是在当年的3-5月开始申请,比如国泰君安、比如兴业证券华泰证券、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等,这些企业都是这个时候开始招聘暑期实习生的。

今年很多招聘都往后一些,而且大家也不用刚开启申请的时候就进行申请,所以起码还有两个月时间,全力准备暑期实习完全来的及。

04

不用空等着,建议:

1.金融机构多提供一些远程实习的机会,应该有不少朋友已经在行动,希望更多的朋友能给予嗷嗷待哺的同学们一些机会。

这里再强调一句,不管如何,都不要去买实习,大部分这种实习含金量太低,根本没有人教你带你,你不会有任何实质性提升,而且你背后可能是个叫tom或者tim的,他可能是各种人。

2.把过去的实习经历好好梳理,不管过去因为你还小还是实习的时候没人好好带你,你自己都可以拿出当时的材料细致再看看,可以再研究一下当时接触过的公司或者行业,因为你每一份经历,在你求职的时候,别人都会细致的跟你聊。

3.自己多学习,多看几份研报、多看几份招股书、多看看交易报告书,多了解了解你感兴趣方向的岗位跟需要的技能,梳理梳理自己的想法,搭建一下个人对某个问题的逻辑架构。

4.21年毕业的同学,没事可以开始准备一下笔面试相关的东西了。

有一些朋友说,笔试不用怎么准备,考前随便刷两个题就可以了。那是别人,你得看看你自己的情况,笔试里面EPI光理科就有图形推理(移动、旋转、运算、运动、截面图、盒子拆合等)、数学推理、数学推理、逻辑推理等,不同的人要花费时间是完全不同的,笔试里面还有EPI理科部分,还有经济金融及综合部分,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