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清楚:指数增强基金与策略指数基金的区别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5喜欢:20

很多朋友在配置纯被动的指数基金时,往往对仅获取市场平均收益感觉不太满意。因为每轮行情中会存在领涨行业或风格,而自己未能分到一杯羹。

为了满足大家这种既能跟踪指数,又能获取一定超额收益的需求,指数增强基金与Smart Beta指数基金(以下称策略指数基金)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两种方式被动和主动的结合,一方面传承了指数基金低费率、分散化、透明度高等优势,另一方面努力通过各种策略来获取一定的超额回报。

不过,很多投资者并不太了解两种产品之间的区别,以至于在投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困惑。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指数增强基金和策略指数基金的区别

指数增强基金和策略指数基金两者的核心目标都是获取超额收益,但在投资方法、实现路径、行情适应性等方面有比较大差别。

1、投资方法论不同

指数增强基金是在跟踪锚定母指数的基础上,基金经理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取得超越母指数的投资效果。

策略指数基金是按照以某个或几个因子全市场进行选股,编制成固定的策略指数,策略指数基金只需跟踪对应的策略指数。这些大多都是经过实践验证,从而提炼出来的长期相对有效的因子,如红利、价值、质量等。

2、是否锚定母指数有不同

指数增强基金必须要有锚定的指数,在母指数的基础上做增强。

比如华夏创业板指数增强(A类018370,C类018371)属于指数增强基金,它锚定的是创业板指数。即将大部分仓位投向创业板指的成分股,其余少量仓位基金经理采用AI辅助量化策略在全市场选股,在年跟踪误差不超过7.75%的基础上,追求获得超越标的指数的回报。

而策略指数基金对应的策略指数,可以有锚定的指数,也可以没有锚定的指数,按自己的编制规则独立运行。

比如华夏500价值ETF联接(A类019001,C类019002)属于策略指数基金,它跟踪中证智选500价值稳健策略指数。这个指数锚定中证500指数,在中证500的成分股中选股,采用质量、价值、波动率等因子进行选样和加权。相较于中证500指数来说其选样方法更严谨、成分股数量更少、龙头特征更明显。

华夏红利质量ETF联接(A类016440,C类016441)也属于策略指数基金,它跟踪的是中证红利质量指数。但该策略并不锚定某个具体的宽基指数。它是从沪深两市全市场的股票中,通过红利因子和质量因子筛选出50只股票作为成份股,反映分红预期较高、盈利能力较强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3、策略因子是否调整有不同

指数增强基金的基金经理需要根据市场状况,对各种因子主动进行及时调整。策略指数基金只能按既定的策略运行,不能随意调整。即使是策略所选取的因子处于逆风期,也不能进行调整和更换。

比如2019年和2020年(区间1),核心资产行情火热,中证红利指数(策略指数)跑输以蓝筹白马股为主的沪深300,跟踪该策略指数的基金只能默默忍受逆风期;直到2021年(区间2)红利行情开始走强并持续至今,中证红利指数才逐渐反超沪深300。

图:中证红利指数(红线)和沪深300指数(玫红线)走势对比

来源:Choice,截至2024.6.14

4、基金经理的作用不同

指数增强基金在运行过程中,各个因子如何调整,取决于基金经理的判断。因而,基金经理的作用较为重要,增强的效果基本取决于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

而策略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原则上不进行市场研判,只负责拟合对应的策略指数。策略指数基金的运行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该指数使用的策略是否有效,以及编制的规则是否合理。从这一点来看,和被动指数的基金经理比较接近。

5、基金的性质不同

指数增强基金名为指数基金,实际上更接近于主动基金。只是其采用的指数增强的方法论,与普通主动基金所采用的主观多头选股有所不同。因此,指数增强基金本质上更类似于一个主动基金。主动基金的一些选基原则(如注重对基金经理的分析)等,对指数增强基金同样适用。

而策略指数基金,是介于主动投资和纯被动指数基金之间的产品,在指数编制上使用了主动基金的方法论,在指数运行上则是被动投资的方法。

6、费率不同

由于指数增强基金更接近于主动基金,基金经理的作用较为重要,其工作量要高于纯被动指数基金。因而,其管理费一般要高于纯被动的指数基金,但要低于纯主动基金(1.2%)。

策略指数基金由于被动跟踪策略指数,和普通的纯被动指数基金并无多大差别,管理费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一般为0.5%)。但也有一些独家定制的策略指数,管理费要高一些。

7、使用的场景不同

指数增强基金一般是作为底仓长期持有,不宜来回频繁操作。目标是锚定所对标的指数,且力争获取一些稳定的超额收益。比如很多机构配置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是为了用它当底仓先跟上A股市场的表现,同时还有机会获取一些超额收益。

而使用策略指数基金的话,需要投资者对市场风格进行识别和研判,以选择合适的策略指数。并要根据市场风格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以匹配上适合的风格因子。如近两年红利因子比较强势,但红利因子前几年不行。这就需要投资者进行研判,并及时调整。

整体来讲,无论是指数增强基金还是策略指数基金,都融入了或多或少的主动管理,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点,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其特性并应用在合适的场景里。

二、指数增强基金和策略指数基金的筛选

指数基金作为工具型产品,是进行资产配置的利器,但是如果投资者选用不合理,不仅不会增厚账户收益,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这类基金的筛选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步。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精挑细选。

1、指数增强基金的筛选

选择指数增强基金,核心是选定锚定的指数(先天基因)、考察增强策略有效性和超额收益持续性(后天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第一步选择锚定的指数。指数增强基金有跟踪误差的限制,业绩表现摆脱不了锚定指数的“地心吸引力”。整体上来讲,宽基指数的行业和个股配置分散,波动和回撤小于行业主题指数,不同的宽基指数、不同的风格主题指数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沪深300红利指数无论如何增强,也不能奢望其在成长风格中能够跑赢创业板指

第二步是考察超额收益稳定性。考察业绩需要从中长期出发,几周、几个月的短期业绩并不能完全反映超额收益获取的能力。我们可以计算年度胜率,统计近3年、近5年、成立以来的超额收益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超额收益稳定性,既体现在行情好时能够获得超额收益,也体现在行情调整中控制好回撤。

第三步,探求基金采用的增强策略和实战能力。首先,了解基金采用的增强策略,进而提前对市场环境变化对增强策略的影响有所预期。其次,增强策略的有效性不仅和基金经理的水平相关,也和背后的团队、平台实力密切相关。比如有些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会根据对行情的研判,对一些成份股进行低配或者超配,如果缺乏团队和平台投研资源的强力支撑,很容易出现重大的错误判断,导致“负增强”的产生。

第四步,比较其他方面,比如规模、费率等。规模方面,对于指数增强基金来说,规模太小(比如小于5000万),基金运作不稳定,规模过大的时候超额收益会下降。费率方面,管理费一般会比普通指数基金高、比主动权益基金低,有些基金持有超过30天即可免收赎回费。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多比较一下,尽量去选择费用低的基金,从而节约成本。

2、策略指数基金筛选

选择策略指数基金,核心是确定策略指数因子的有效性、超额收益持续性。

第一步确定因子的有效性。市场中比较常用的因子有价值因子、质量因子、动量因子、低波动因子、市值因子、红利因子等。在不同经济周期、市场环境中,这些因子的有效性不同。因此策略指数在编制时,因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的表现。比如低波动因子和红利因子在震荡调整的市场中表现相对较好,在趋势性上涨行情中弹性相对较低。

第二步对策略指数进行筛选。不同策略指数的业绩表现存在差异,根源在于因子选择、选股范围、加权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我们从这些方面认真筛选。1)看策略指数采用的是单因子还是多因子,如果是多因子,就需要注意不同因子融合后导致的细微变化。比如同样是红利策略指数,红利因子和质量因子相结合选出的股票会偏蓝筹股、白马股,红利因子和低波动因子相结合选出的股票会偏金融、能源、公用事业行业。2)有些策略指数虽然采用同样的因子,但选股范围不一样,比如中证A股红利指数聚焦A股市场,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则聚焦港股市场。3)有些策略指数虽然是红利类指数,但有的采用市值加权(深证红利指数),有的采用股息率加权(中证红利指数),相较而言,采用股息率加权的策略指数更能够表征红利行情。

第三步比较其他方面,比如跟踪误差、规模、费率等。跟踪误差方面,指数增强基金的跟踪误差范围可以放宽,但是策略指数基金需要高度拟合跟踪的指数,需要严格控制跟踪误差。规模和费率方面,策略指数基金和普通指数基金相似,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规模大、费率低的产品。

三、结语

目前A股市场还处于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弱有效市场阶段,无论是增强指数基金还是策略指数基金,都有望获取一定的超额收益。采用指数化投资,具有费率低廉、人为干扰因素小等优点,因而它们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产品。

这类产品拥有被动投资的优势,帮我们牢牢把握贝塔收益,又融入了主动投资理念,挖掘A股中的机会,有助于让我们的投资好上加好。

声明:基金、基金投顾组合的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顾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顾试点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全部讨论

都是垃圾,都是拿金明武大郎的钱给钟家接盘的产品

06-18 12:38

十六年前指数3000,现在还是3000。
指数基金平均分配持有大量高泡沫,同时也会持有低估值好股,两相抵消纯粹耽误你十几年宝贵时间。
其他偏股型基金或平衡型基金都是个圈儿,绝不会主动去买低估值和暴涨初期的好股,只会过早卖出上涨初期大白马,或者等到涨过几年处于高位做顶套人时才蜂拥而入做最后的鱼尾行情刺多卡喉咙。每年都会宣扬个别高收益基金走马灯轮流换,总之绝不会是你碰巧买中的那一只。
假如你喜欢价值投资,每年稳定增长到永远的行业,显然只有商业银行:创造贷款货币的增长率总是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相当于每隔十年必须涨至少翻倍,这还没算每年高股息率。
因此你的选股策略就是重点多买入些近几年暂时还没有翻倍的最低市净率银行股。中国人保也类似,股价低、估值低、历史单日成交量自买自卖数额最高显示隐藏筹码最高。
假如你喜欢高技术行业高增长想搏一把,显然每年稳定增长至少十年以上的行业只有芯片制造,既不是芯片设计不确定性变数太多、也不是芯片设备市场增长再高也是行业内垫底。价格低芯联集成,所有电动车、新能源和一切带电的玩意儿都需要他家的电源芯片。历史单日成交量自买自卖数额最高显示隐藏筹码最高的中芯国际,外加基金明面持股长期二三成,合计至少趴窝四五百亿元资金在里面等着吃饭行情,所以呢?

06-18 11:19

可以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基金吗?

06-18 11:07

指数增强 ~ Smart Beta 指数(策略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