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增强基金,“增强”是如何实现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这几年在指数化产品大发展的背景下,具有一定差异化的指数增强型基金(下称指增基金)也迎来了高光时刻,规模从2020年底的1109亿元,到2023年底突破20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来源:Choice)

相较于纯粹的、完全复制指数的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用大部分资产被动复制所跟踪的指数,用少部分资产采用某种增强策略进行主动管理。在获得贝塔收益的同时谋求获取一定的阿尔法收益,力争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获得超越跟踪指数的表现,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投资目标。

由于股市波动无法避免,主动管理本身是把“双刃剑”,增强策略的失效可能导致指增基金整体跑输指数。因此判断指数增强基金好坏的核心点在于,其采用的增强策略是否能够长期实现稳定的超额收益。

通过对众多指数增强基金的对比分析,我们总结了这类基金经常使用的增强策略,如基本面主动增强、量化增强、打新、转融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等,下面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基本面主动增强策略

目前A股市场整体有效性相对偏弱,存在不少估值错配的机会,这给基本面主动增强(指数化被动投资为主+基本面主动投资为辅)提供了发挥的舞台。这种策略在主要配置所跟踪指数成分股的基础上,用少量的资金增配指数成份股中的优质股或者指数成份股之外的优质股,对组合进行适当优化调整。

基本面主动增强策略的逻辑:指数中成份股在行业分布、市值规模、成长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同一段时间内会有不同的表现,且成份股调整滞后(一般是每季度、每半年)。这种策略可以及时增配阶段性更具优势的股票来放大收益,同时及时减配阶段性表现不佳的股票规避风险,有时还可以将非指数成份股纳入可选范围,积极应对行情变化。

基本面主动增强策略的优势在于对基金的规模要求相对比较宽松,挑战在于需要基金经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行业或者个股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能够将认知变现。因此我们在选择采用这种策略的基金时,要看基金公司整体投研实力是否雄厚,能否提供强大的基本面研究支持,也要看基金经理是否具备丰富的权益投资经验。最好是从业时间长、风格稳健、具备绝对收益思维的基金经理。

二、多因子量化增强策略

量化增强策略根据数理统计方法,在系统性研究财务数据、量价指标等信息基础上,总结历史规律,建立多因子模型、均值回归模型等量化模型,对可投资范围内的股票进行综合评分、筛选,基于模型输出的结果对指数基金的持仓进行优化。

多因子模型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选股模型,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多个因子作为选股的条件,满足这些因子的股票被选中,不满足则被筛掉。由于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总有一些因子会发挥作用,这种模型的中长期表现比较稳定。常用的因子,如价值因子按照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等指标,能挑选出估值低、性价比高的股票;红利因子能挑选出股息率高的股票;低波因子能挑选波动率低的股票;其余的还有动量因子、反转因子等。

量化增强策略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模型高效分析大量的、多维度的数据,有着严格的纪律约束,不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同时对风险控制较为重视。不足在于,这种策略往往有容量限制,超额收益容易受到基金规模的影响,基金规模越大,超额收益摊薄后就会越来越不明显。

市场上采用量化增强策略的代表性基金,如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A类:007994,C类:007995)。自2020年3月成立以来跑赢中证500指数68.11%,成立来的三个完整年度中每年都能实现超额收益,充分展示了量化增强策略的魅力。当前A类和C类合计规模为58.01亿元,规模也比较适中。(来源:Choice,截至2024.4.30,规模数据截至2024.3.31)

来源:Choice,截至2024.4.30

三、其他增强策略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产品日益丰富,指增基金可以采用的策略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上面介绍的常见的两种策略之外,还有打新、大宗交易和定增、转融通业务、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如利用股指期货套利)等增强策略。

1、打新。在A股市场,新股上市首日通常上涨的概率较大,破发的概率较小,因此打新被认为是获取低风险绝对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基金经理可以借助公司资源支持、自身的研究分析,进一步降低参与破发新股的概率,获得可观的打新收益。这种策略的增强效果主要取决于基金规模、国家新股发行政策、新股发行数量、IPO募资总额等因素。比如全年新股发行数量有限,打新收益对小规模基金的净值拉动作用更明显;国家新股发行政策调整会直接影响新股发行数量、募资总额等,从而影响基金的打新收益。

2、股票的大宗交易和定增。公募基金凭借资金优势,可以参与大宗交易和定增,买入的股票往往有折价,不过需要锁定一定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相当于通过牺牲一定的流动性来获得折扣,也是一种增强收益来源。

3、金融衍生品。目前指数增强基金通常使用的衍生工具以股指期货为主。以多空策略为例,基金用80%-85%仓位持有标的指数成分股,股指期货上持有空头头寸对冲掉股票持仓组合的全部或者部分市场收益(Beta收益),从而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不过,公募基金持有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一般都有一定的仓位限制。

4、可转债。可转债同时具备股性和债性,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使用来获取超额收益。一是用来替代正股,因为可转债有纯债价值保底,在调整中跌幅通常会小于正股;二是参与可转债打新;三是参与转股的套利机会。

其他如转融通业务等,也可以为指数基金提供增强收益来源。

四、小结

指数增强基金是一种被动管理为主,主动管理为辅的基金。所采用的的增强策略,在获取超额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敞口。适合那些愿意承担一定风险、追求超越指数收益的投资者。

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增强基金时,应充分了解基金所采用的增强策略,对基金未来超额收益的持续性和潜在风险有一定的预期。同时,也要保持较高的耐心,因为指数增强基金需要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基础上追求超额收益,收益的积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只有充分了解指数增强基金实现超额收益的方式,我们才能够从中选出适合自己的基金,买入并长期持有后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回报。

声明:基金、基金投顾组合的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顾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顾试点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