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陆建强谈“善本金融”:金融具有放大效应,已调降低“善分”企业贷款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金融具有放大器功能,服务好企业可以放大正向的社会效益,反之则会放大社会危害,资本无序扩张背后都有金融机构追求短期效益的因素。”在5月27日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表示,基于此,该行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浙银善标”评价体系,让社会价值反哺企业的经营生态,为金融领域构建“中国式ESG”提供一个实践样本。

在以往服务企业过程中,陆建强注意到,金融机构在强调盈利后,很多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金融服务则在缺失,这里面体现出金融的盈利性和功能性一旦产生矛盾,由于金融机构企业化的属性,往往会弱化功能性。

基于此,浙商银行提出“善向金融”理念,并构建了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浙银善标、善本信托、员工向善、问责向善的六大支柱实践体系。其中,浙银善标是给所有客户进行“善”的评分,评分维度包括家族、家庭、行业以及所在地。

会上,陆建强透露,今年已下调了部分“善标”不高的企业和客户的贷款,对于“善标”高的小微企业则敢于给它们发放贷款,这跟原来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全融合,成为浙商银行对风险管控的一项重要举措。

“而那些在资本市场里兴风作浪的企业,哪怕它有很多资产,我们也不能帮他,一帮就扰乱了社会。这项制度我们基本上每年都在往深处推进,分高的我们给它优惠,分低的我们给它淘汰。”陆建强说。

据介绍,截至今年2月,浙商银行善标等级较高的客群获得信用评级上翻、抵押率上调,以及授信审批便利、利(费)率优惠、定制产品服务等支持。

同时,浙商银行在2018年底开始实施金融顾问制度,确立了企业的“金融家庭医生”、政府的“金融子弟兵”和居民的“金融理财咨询师”三大定位。

陆建强表示,希望通过金融顾问这个“1”,链接其背后“N”种机构的力量,推动金融供给从打猎模式向种田模式转变,从以牌照为中心的专业服务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转变,从以融资为主的传统模式向“融智+融资”的创新模式转变。

经过5年实践,金融顾问制度成员单位达126家,金融顾问队伍4200多人,设立金融顾问工作室110家;在融资方面,金融顾问累计对接企业8.34万家、落实融资5607.77亿元;在融智方面,仅2023年有打卡记录的金融顾问就累计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融智服务达8300家/次。

此外,浙商银行针对县域金融信息不对称、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痛点推出构建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通过深入研究政府平台和企业融资需求,创造了“金服宝·小微”等工具,以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同时,加强金融教育和投资者保护,防止金融诈骗。

全部讨论

05-29 11:35

善本金融,金融顾问都一种新的金融创新,希望能助力浙江的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