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支持医疗大模型开发,实施医疗大数据共享与应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铃5月23日,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医药健康产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下称《计划》)。

《计划》提出,到2026年,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要达到1.25万亿元,其中医药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每年100亿元以上。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风险投资每年200亿元。

经济观察网注意到,在《计划》提出的34项重点任务中,有4条引起了行业较多注意。

一是,提出支持医疗大模型开发和落地应用,推进数字疗法、人工智能辅助治疗等产品的研发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药研发。

这项任务是北京市对医疗大模型重视程度的印证。5月23日,看到《计划》内容后,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北京正在推动建设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平台,由北京市卫健委牵头,近期已经在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做了相关调研。

二是,要实施医疗大数据共享与应用,建设全市共享的门急诊、住院、体检、科研等电子病历体系。推动标准化、信息化临床研究数据共享,明确数据脱敏标准,打通医院之间数据链接。推动检验结果、医疗影像在全市三级医院实现互联互通互认。

长期以来,医院之间的数据信息不共享是中国医疗行业数字化最突出的短板之一,住院、体检、科研等数据信息呈现碎片化特征,在医院系统中宛如一个个“数据孤岛”,难以互联互通。此次北京市提出的任务若能实现,则有望打破这种“数据孤岛”现象。

三是,要持续培育科学家领衔创办的前沿技术企业。培训优选一批服务于科学家创业的合伙人型首席执行官,促进科学家前沿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孵育新增20家以上科学家领衔创办的前沿技术企业。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冰告诉经济观察网,科学家创业会遇到很多问题,非常需要具有商业思维的合伙人来辅助科学家创业。但是,要找到能够与科学家良好合作的首席执行官非常困难,这个角色既要懂商业,又要对科学家的研究领域和相应的行业有了解。培训优选一批服务于科学家创业的合伙人型首席执行官,是非常务实的提法。

四是,提出要加速生命科学领域重大成果产出,在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领域部署“核爆点”专项,催生具有颠覆性、引领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都位列近两年医药领域最前沿、最受关注的赛道之中。刘冰的研究领域正是植入式脑机接口,他认为《计划》关注的大方向是正确和务实的,关键在于要怎么落地,必须找到真正合适的项目才能产生“核爆点”。

全部讨论

我们不需要生物医药了不需要创新药了吗,我相信这不是问题。

05-24 00:20

北京市走在前列,卫健委最大甲方开始牵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