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成政府工作报告热词,上海政企协作“新桥模式”为老年助餐破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导语

2024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增进老年人福祉,解决适老化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老年人的幸福始于一蔬一饭,随着少子化、空巢化、居住分离化趋势加深,享受安心、舒心的一日三餐,便是夕阳群体最简单的向往。以“新桥模式”为代表的老年助餐服务,是政企合作数字化升级助老服务的标杆案例,足以为后续适老化社会的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样本参照。

老年助餐政策陆续落地,银发经济成为两会热议话题

2023年起,以老年助餐服务为核心的一系列政策引发公众关注。《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陆续落地,明确提出面向社会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引导外卖平台、物流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配送,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2024年因此也被认为是我国银发经济的元年。3月,“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再次明确被写进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两会期间有关人大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多位代表委员从健康服务、文旅发展、新兴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优化银发经济发展的建议,提出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的适老化水平。

在民政部、工信部等部门的指引与推动下,以饿了么为代表的平台企业正在身体力行,服务银发人群。2021年,饿了么App正式上线对老年人更加友好的长辈模式,解决部分老人操作手机困难的痛点问题;2023年,蓝衣骑手穿上“社区侠”蓝马甲,深入社区养老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饿了么与蓝马甲拟在全国百座城市,深入社区为老人提供手机教学服务,让老人享受到数字生活的便利…

“新桥模式”跑通政企合作样本,以数字手段升级助老服务

2023年9月,饿了么与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合作,打造打通政府补贴与外卖平台的社区助餐项目,通过将社区食堂上线,使得老年居民能享受送餐到家的服务。

这是上海首个打通政府补贴与外卖平台的社区助餐项目,解决了老年人冬天、恶劣天气无法出门用餐的痛点问题。老人在向街道提出申请并通过后,可以每日通过饿了么App领取来自镇区两级政府的“惠老助餐红包”补贴,单人套餐均价10元出头。

据新桥镇社建办主任张慧介绍,自2023年9月正式启动以来,区级助餐补贴盖老人新增3300名,开通线上助餐配送的老人近2000名,每月订单突破1000单,因此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与关注。

如今,“新桥模式”已成为政企协同构建O2O助老送餐服务体系的样板案例。地方政府依托数字平台推进“数实融合”,联动打造多方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城乡养老现代服务体系;以饿了么为代表的数字平台积极配合街道等政府部门,基于自身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数字化能力,结合线上线下服务场景,不断融合、升级适老化与数字化的助餐服务。

可复制、可持续,“新桥模式”有望遍地开花

“新桥模式”能够健康运行的秘诀,是因为其在助老公共服务之外,更多引入市场的“无形之力”。新桥社区的实践并不是纯公益性质的“为爱发电”,而是个人、企业、政府、集体合力的多元筹资机制,参与方如街道、食堂运营方和平台无需做过多投入,因此得以长期运营。政府为社区食堂提供场地、经营等优惠政策,平台可以扩大社区食堂的服务范围,进而链接不同生态企业,实现共建共享。在政企合作的基础框架下,依托市场机制,顺应经济规律,是该模式多方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客观推动,也是能够长期存续的根本原因。

“新桥模式”并不是孤例,饿了么的核心数字化禀赋决定了其能够在其他社区广泛复用。利用链接数以亿级的消费者、数以百万级商家的平台优势,饿了么标准化、规范化的送餐服务能够实现线下落地、上门触达,优秀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成果能够为社会所感所知。

在党建引领下,饿了么于2022年成立了长沙首个外卖行业党支部,为社区行动不便老人义务提供每日2次的爱心餐送餐服务,打通长沙“银发餐厅”项目“最后一公里”;去年重阳节,饿了么与北京团结湖街道、水碓子社区合作试点,由党员骑手领衔为辖区内部分高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并借助数字化平台,建立服务网格…

政企合作、数字基座,以及“社区侠”体系,是饿了么为投身老年助餐服务准备的“三件法宝”。未来,以“新桥模式”为样板,政企合作的可复制化成果有望由北上广推广至更多城市,从而总结经验、整合资源,进而令更多老人“食”有所依、老有所“助”。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老年助餐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以饿了么为代表的平台企业将与多方力量一道,响应政策号召,发挥数字禀赋,守护银发群体,托起最美“夕阳红”。

全部讨论

03-27 10:01

这个模式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