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药记者的支原体肺炎笔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27回复:19喜欢:3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瞿依贤我肺炎了。

朋友知道后说:有种新闻照进现实的感觉。

的确,医生告诉我CT结果的时候,我心想:哦,肺炎,我写了几年呢,某种程度上的“老伙计”了。

2020年初,钟南山宣布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的那天,我领导拉了个微信群,群名叫“打肺炎”,群聊第一句话是“肺炎选题在这里统筹一下”。此后近3年,新闻报道中疫情的规范写法是“新冠肺炎疫情”。所以肺炎在我作为医药记者的工作输出中,绝对是高频词。

只是这次,我以另一种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形式跟它交锋,在经历一个愉快的国庆长假之后,返京务工就立马感染了。怎么得上的,不知道,也不重要。怎么治疗,比较重要。

我的治疗过程不算顺利,也难言坎坷,有几点感受,写出来或许可以让大家少走弯路。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你剧烈咳嗽、发烧,怀疑自己是支原体肺炎,那就到能检测支原体的医院去,确定/排除病原很重要;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多看疾控部门的用药指导,身体是自己的,你得了解一些基础的疾病知识;得了支原体肺炎也不可怕,早治疗、多休息、尽量正常生活,不要沉溺在病人的状态里。

本文的讨论或延伸都只针对成人支原体肺炎,儿童支原体肺炎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1.分级诊疗的漫漫长路

我不是一点头疼脑热就要去三甲医院的病人。所以最开始出现吞咽程度的喉咙痛时,本着分级诊疗的原则,我到社区医院验血、开药。医生开处方时我问,是不是中成药,医生说是,强调这个药效果很好。我犹豫了一下,接受了。

等到高烧+低烧反复,咳嗽变剧烈后,我再去社区医院验血,血清淀粉样蛋白A已经从52升到82了(正常范围是0-10),超敏C反应蛋白也从正常略微升高。社区医院的医生说,血清淀粉样蛋白大幅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略微升高,是典型的病毒感染,但后来三甲医院的医生说,这两个指标也不一定是病毒感染。社区医院的医生提出再给我开一个止咳的药,我拒绝了。

剧烈咳嗽给了我异样的信号,有一个晚上整晚都在咳嗽,咳到胸骨下方的剑突位置有明显的牵扯痛。因为挂不到三甲医院呼吸科的号,再次本着分级诊疗的原则,到了家附近一家三级医院,拍CT确诊肺炎。

当我要求做支原体医院抗体检测,医生告诉我,他们医院的支原体每周只检测一次。我问医生:那怎么治呢?医生反问我:没有病原学依据,医生就不治病了?

没有病原学依据当然可以治病,但能有病原学依据为什么要逐个试药?可见分级诊疗长路漫漫。

2、疾控部门的“窗口指导”有多大意义

这时我已经发烧到39度了,整个人都在发烫,理智告诉我,要换一家更专业的医院,所以我立马去了朝阳区一家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这家医院的呼吸科很强。

看诊的医生非常认真、仔细,帮我排除了新冠、甲流、乙流,看完我所有检查片子,给出的方案是:先输3天头孢,3天后复查CT。

我想,发热门诊的医生应该看到了疾控部门的用药指导:青霉素、头孢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

身体是自己的,我反复问医生:现在支原体肺炎这么流行,如果我是支原体肺炎,头孢是完全无效的,有没有可能开一种既治细菌又治支原体的药?医生说,没有病原学依据的情况下,先按照细菌性肺炎治,输3天头孢。我知道从诊疗规范上,这种做法没有错误,但忽视肺炎支原体流行也意味着,如果我最后是支原体肺炎,会耽误3天,炎症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在发着高烧、拿着一堆检查单的那个当下,我在行为上接受了这个方案,但内心没有接受。医生让我输完液再去开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单,这家医院采用的是核酸检测,拿到单子正好下午五点多,感染和微生物科五点下班,又要等第二天才能取样。

这里着重提醒,有经验的病人和有经验的医生,为了早点拿到病原学检测结果,会选择先检查再输液,我显然不是有肺炎经验的病人,而医生,看起来也不是很熟练这套业务流程。

输了2天头孢,毫无起色,每天都在高烧低烧之间开盲盒。我内心觉得按细菌性肺炎治肯定不对,但是支原体的核酸检测需要3天出结果,我在小红书疯狂找哪里可以做支原体的抗体检测,发现离我很近的一家社区医院就可以做。我去抽了血,半小时就拿到了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胶体金法)阳性。

抗体检测当然不是金标准,代表你感染过,但不一定是正在感染。后来,“金标准”核酸检测结果也出来了——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

我回到了朝阳区呼吸科很强的这家三甲医院,还是发热门诊,看诊的医生正好是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的。我向医生提了很朴素的问题:支原体肺炎正在流行,北京有很多大三甲医院,帮助病人排除新冠、甲流、乙流后,会默认先按照支原体肺炎治疗,开头孢是基于什么考虑?

医生当然有很多专业上的解释,比如当前流行的除了支原体还有其他病毒,比如开头孢也是一个正确的医疗决策,比如也可能合并了细菌感染……

诚然,每个医院甚至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用药习惯,但是我很好奇,疾控部门各种发文的这种“窗口指导”,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医疗机构的行为?

3、支原体肺炎要紧,但也没那么可怕

从疾病严重程度看,支原体肺炎重于一般的感冒,但也没那么可怕。

我拿到抗体核酸双阳性的结果后,3天的头孢已经输完了,病情几乎没有起色,要换新的治疗方案了。

医生解释完同事开头孢的医学决策后,告诉我,阿奇霉素这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容易耐药,儿童之所以首选阿奇霉素是因为可以选用的药物并不多,成人选择范围广,建议我用喹诺酮类药物,给我开了口服吸收很好的莫西沙星。

发热门诊只能开3天的量,3天吃完我在个体感受上已经好了大半:不发烧了,也不怎么剧烈咳嗽了。

医生说肺炎吸收时间比较慢,不急着复查CT,且支原体肺炎本身有一定的自愈性,按时复诊,保证休息就行。

以上就是我关于支原体肺炎的一些笔记,能写稿就说明身体目前恢复尚可。

那么,回到题目:当一个医药记者确诊支原体肺炎,当然要写成稿子啊,完成“稿件—现实—稿件”的完美闭环。

全部讨论

2023-10-20 00:08

不容易

2023-10-19 23:56

莫西沙星 阿奇霉素

2023-10-20 06:06

成年人按理说很少得这种肺炎,当年儿子小时候得过,我在医院陪床十天,也没被传染,现在怎么普遍流行了?

2023-10-20 00:28

现在是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峰期,家里孩子和大人近期都感染了。孩子开始也是出现干咳不止,发烧现象,血常规检查结果和病毒感染接近,肺炎支原体快检阴性,医生开了5天头孢克肟颗粒和雾化治疗。5天后症状还是差不多,再次就诊,医生开了5天阿奇霉素,服用两天就症状逐渐减轻。大人由于近距离照顾孩子,也出现干咳不止,发烧现象,果断服用阿奇霉素三天,症状逐渐缓解。

2023-10-21 09:57

其实在医院排出了甲流,新冠后,自己直接买支原体的药吃就行了。医生反正不急的,又死不了,按照保守治疗,结果拖的是你的身体

2023-10-20 22:24

有些庸医的话真不能听。
首阳的时候,我想开点头孢,庸医说头孢会降低白细胞,而且只对细菌有效,对新冠病毒无效,当时我被她绕进去了,心想降低白细胞肯定不是好事啊,白细胞是杀敌的啊。
回去以后想明白了,白细胞增多说明病情加重啊,减少才是好事啊,淦!
而且新冠病毒击破免疫系统,大概率伴随细菌性肺炎,吃头孢还是对的!

2023-12-06 16:28

2023-11-12 20:37

不容易

2023-10-21 09:46

新冠像是为各类肺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023-10-20 12:55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