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远洋01”停牌 远洋计划与投资人谈展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国宝7月17日晚间,远洋集团(3377.HK)发布公告称,拟与“18远洋01”债券持有人协商兑付调整事项,由于兑付调整方案存在不确定性,已向上交所申请自7月18日起停牌。

在关于“18远洋01”本息兑付风险提示公告中,远洋称,尽管持续采取多项应对措施,但受销售额和再融资改善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出现了阶段流动性不足的情况,“本公司账面非受限资金无法覆盖‘18远洋01’本息”。

同时远洋表示,仍在积极筹措资金,但短期内流动性得到有效改善的难度较大。

“18远洋01”于2018年8月7日上市,票面利率为4%,剩余规模20亿元,将于8月2日到期。一位投资人表示,按照正常兑付流程,距离兑付日还剩下半个月左右时间,发行人应该准备好兑付所需资金。

换言之,距离债券兑付还有两周时间,远洋仍没有筹集到足够的兑付所需资金,按期兑付存在较大困难,“将与债券持有人保持沟通,召开持有人会议,协商本息兑付调整安排”。

一位资本市场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18远洋01”谈展期已经成为定局,这也意味着远洋的流动性困境并没有获得中国人寿和大家保险两大股东的帮助。

针对“18远洋01”的兑付情况,资本市场的预期和态度经历了多次翻转。

今年4月,资本市场开始传出远洋将成立债委会的消息,虽然时候被证明是假消息,远洋也及时进行辟谣,但由于脆弱的市场及未及预期的楼市,资本市场开始质疑远洋的兑付能力,市场分化较大。

房地产流动性风险爆发以来,虽然背靠两大险资股东,但远洋的融资渠道并不畅通,2022年初发出一笔信用债后,远洋再没有成功发行过一笔公开信用债,而且开发贷等其他融资渠道也全面受限。

加上销售大幅度下降,远洋的资金链一直绷得很紧。远洋一位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虽然很难,有时候工资都不能按时发,但管理层一直想尽办法偿债,包括出售资产等方式,也获得大股东的一定支持。

中国人寿和大家保险作为前两大股东,对远洋的态度一直不太明确。房地产流动性风险爆发后,包括万科绿城都混合所有制企业都能够正常发债,但远洋发债一直较为困难。

这也是资本市场对远洋偿债能力缺乏信心的主要原因,上述资本市场人士表示,股东支持是一个重要信号,包括华夏幸福,也是在平安明确不为其信用背书后,快速走向全面违约,“而且楼市也不好,谁都不会坚持太久,远洋也一样”。

6月初,中国人寿和大家保险两家股东组成联合工作组,并聘请中金等服务机构一同进驻远洋。6月下旬,远洋董事会改组,中国人寿派驻的柴娟担任远洋执行董事和执行总裁。

上述资本市场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对于联合工作组进驻远洋,资本市场普遍持积极评价,“意味着股东不会眼看着远洋违约,可能会实施救助”。

7月初,联合工作组进驻的消息开始大面积传播,虽然舆论普遍认为联合工作组和中金进驻远洋是针对债务重组,“18远洋01”价格经历了短暂下跌,由于资本市场看多,远洋债券很快出现反弹,“18远洋01”甚至出现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

上述资本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次远洋宣布将与“18远洋01”持有人协商兑付调整,一定程度验证了资本市场的判断,意味着两大险资股东不会对远洋实施援手,或者没有明确对“18远洋01”兑付予以帮助和支持。

多个资本市场人士认为,“18远洋01”如果不能按时兑付,不仅关系着远洋的前途,也显示了两大股东的态度,影响远超出远洋集团本身,对于其他民营房企的融资、销售将会产生持续影响。

实际上,近期民营房企融资有进一步松动迹象,新湖中宝刚刚成功发行一笔担保中票;新城控股计划于7月19日发行一笔8.5亿元的三年期债券;中骏的7亿元中票也获得中债增进的保函。

上述资本市场人士认为,如果“18远洋01”展期坐实,可能会对这一波民企发债工作造成影响。

全部讨论

2023-07-18 14:44

人寿要是这样不作为才是最可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