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催化卫星互联网首例融资投资人频繁调研民营航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继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后,商业航天领域出现了2020年来首个融资案例。5月18日,千域空天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蓝天翼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近期发现投资人对民营航天公司的调研多了起来,他分析,原因是“新基建”的概念加强了航天潜在市场的确定性,这也正在向大型投资机构传递着积极的信号。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列为“新基建”范畴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是一种新型通信方式,指多次发射数百颗乃至上千颗小型卫星,在低轨组成卫星星座,以这些卫星作为“空中基站”,来实现太空互联网。而该网络的实现需要航天和通信两类技术和生产能力的融合。

中国的航天业是一个由国资主导、民资补充的产业,自国家准许社会资本投资以来,中国已经有数十家民营企业涉足商业航天。上述融资案例来自商业卫星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九天微星”),该公司是小卫星全产业链服务商,在5月14日完成了2.7亿元B轮融资。

这是该公司完成的第5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航空工业中航资本旗下基金中航产投、北京国富资本联合领投。5月14日,九天微星CEO谢涛对记者表示,公司最新投后估值超20亿元。对此,蓝天翼表示,20亿元估值在卫星公司中已经处于第一梯队水平,当前推动估值的因素主要在于公司所处的产业链位置是否关键,以及后续的发展预期,比较关键的环节有卫星系统运营、卫星总体设计制造、卫星部件设计制造。

而谢涛对记者表示,目前互联网卫星的研制是依据国家需要来做的。公司将用此轮融资在河北唐山和四川宜宾分别建设互联网卫星平台、载荷自动化产线,并强化宽带通信系统研发能力,加速地面终端产品投产。

九天微星进入商业航天领域5年时间。自2016年来,产业在经历了一轮投融资的高峰后,又在2019年走向了一个投融资的低点。蓝天翼表示,从2019年开始商业航天的投融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民营航天公司的发展逐渐具备了硬实力,而后续长期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更大,因此投资机构需要项目具备更多的“确定性”才能下手。

“在卫星互联网被列入新基建后,相关潜在市场的‘确定性’进一步加强”,蓝天翼表示,卫星虽然在过去是一个由“国家队”主导的行业,但在很多领域,特别是通信领域,一直是以商业化的形式运营。早在国家发展5G之前,航天产业就一直存在将卫星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理念。这一次相当于国家明确将其作为未来的重点投资方向之一。

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正兴起,以SpaceX和OneWeb公司为代表的民间航天公司正以数百甚至上千颗的低成本的通信卫星,实现太空互联网的星座计划。其中SpaceX公司在2019年5月完成了“一箭60星”的发射任务,并计划6个月内开展卫星互联网公测,至2020 年底部署1600颗低轨卫星。 

对于卫星互联网在中国市场的前景,谢涛认为,未来3到5年,国内的互联网卫星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百公斤以上通信卫星的批量化生产将成为行业刚需,地面终端及应用市场蓄势待发。他预计公司的一期产线将在2020年底左右建成,届时将具备年均100颗左右的生产能力,可为政府及企业客户快速交付50~500公斤级卫星。